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說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觸、二所觸。能觸中又二:一觸心所法,二能觸身根。所觸有二:一能造四大種,二所造觸處。為了簡別能觸,故說所觸。所觸中有能造的地等四大,如前已說,這里唯是分辨所造的滑澀等,所以說言一分。這所觸一分,《五蘊論》里,列滑性、澀性、重性、輕性、冷、饑、渴等七種。但有等字,若據(jù)《對法》,即等軟暖等十五法,總為二十二種。《瑜伽論》第一及五十四、《顯揚論》第一等,除一二法外,大體相同。(《瑜伽》第一增怯立二十三,五十四減暖急立二十,《顯揚》第一立二十二,有暖無軟。)《五蘊論》列七觸名中,前四種安置性字,后三種則沒有性字:《瑜伽》第一列名中,也是在滑、澀、重、輕、軟五觸后加性字,其余的則都無性字。《瑜伽》五十四卷攝決擇分里舉觸的依因也是這樣,《對法》列二十二觸,則都沒有性字。關于有性字無性字的道理,是因為滑澀等是從自性立名,以滑即性,故言滑性。澀性等準例可知。其余觸法,皆從果上立名,所以不置性字。如《廣五蘊論》說:‘暖欲為冷,觸是冷因,此即于因立其果稱……。欲食為饑,欲飲為渴,說亦如是?!@就是說,由內身有觸力令欲暖,有觸力令欲食,有觸力令欲飲,所令的欲名冷饑渴;即能令的觸從果為名,名冷饑渴。因為冷饑渴等相隱難知,若不約果以明其體,則無從顯現(xiàn),故以因從果而立觸名。《對法論》以相故、摩故、稱故、觸故、執(zhí)故、雜故、界不平等故、界平等故八因相配建立二十二觸,《瑜伽》五十四卷攝決擇分中說有諸觸建立的依因十八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6
下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7

相關推薦

  • 蓮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shù)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shù)百瓣,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因為它生長于污泥,綻開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業(yè)力與輪回(一)

      一、業(yè)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譯為‘業(yè)’。業(yè)有三種含義:一者、造作;二者、行動;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 二、涅槃 證佛位四智圓滿的時候,所證的真如妙理,完全顯現(xiàn),即具得四種涅槃:(一)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這是說一切諸法的真如實性,雖然是由于客塵煩惱障覆令不顯現(xiàn),但其習性本來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丙、真正的皈依處 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三種,即佛、法、僧。《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問:皈依有幾種?……答:皈依有三種,謂佛法僧。四緣故,有爾所皈依:一由如來性極調善故,二于一切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阿賴耶識是什么意思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吾人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六度(上)

    度也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種從煩惱到覺悟、從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天:共有二十八重,其中欲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 一、欲界天(共六重): 四天王天、忉力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二、色界天(共十八重): 1、初禪天:梵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教理 第一節(jié) 佛法僧三寶 佛法僧三寶,為學習佛法的人應該具有的根本認識,所以這里首先提出來解說。 一、世間最初有三寶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以后,三七日間,唯自受用解脫的妙樂。自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奥伞狈鸱ǜ荆瑖莱謨艚洌云谌龢I(yè)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guī),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jié)(二)

    在這里,我還要向大家強調幾個問題:   第一、在死亡到來之際,不能有太大的恐慌,否則會障礙解脫。漢地的一些法師說,要以平靜的心態(tài)迎接死亡,對死亡應作六種想: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最近文章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格尔木市| 广南县| 察哈| 崇阳县| 图木舒克市| 陵水| 莱州市| 内黄县| 保山市| 临沧市| 元阳县| 海城市| 建宁县| 疏勒县| 泸西县| 桃源县| 昌都县| 金乡县| 道真| 旌德县| 尚志市| 广宁县| 天门市| 萝北县| 玉田县| 大方县| 子长县| 平山县| 沾益县| 谷城县| 铅山县| 安泽县| 高青县| 靖边县| 易门县| 巢湖市| 江永县| 明溪县| 依安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