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二十三)
這六種香,都是實有,經論中沒有明文說香是假法故。問:好惡等三,攝法已盡,何須更立俱生等三呢?答:事類不同,安立初三種:起用時別,復立后三種。或將境就心,安立初三種:忘心說境,復立后三種。
第九、味,是舌根所對,舌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論》立十二種:苦、醋、甘、辛、堿、淡、可意、不可意、俱相違、俱生、和合、變異,這十二種味,無文說假,故皆實有。《五蘊論》僅立苦醋等前六種,無有后六;《顯揚圣教論》中有可意等后六,沒有前六;《瑜伽論》第一卷立前九種,不立俱生等三。諸論這樣不同的建立,并不相違,僅僅是總別的開合而已。苦醋等六種,是味的差別體相??梢獾热N,是味上損益差別的共相。俱生等三種,是味上起用的差別相??偧磩e故,《五蘊論》不說后六種。別即總故,《顯揚圣教論》不說初六種??倓e義具,《瑜伽論》、不說俱生等三,可意等總已攝盡故?!秾Ψā芬烙星?、事相,起用時的差別,在可意等外,建立俱生等三種;總別周悉,最為無諍。并以三因相配建立,故十二種味,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