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十善

十善包括

一、不殺生而行放生

二、不偷盜而行施舍

三、不邪淫而修梵行

四、不妄語而說實言

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

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

八、不貪而修不凈觀

九、不瞋而修慈悲觀

十、不癡而修因緣觀

佛教十善

佛教的十善,其中有關囗德就占了四樣:惡口、妄語、兩舌、綺語。 ?可見口德的重要。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

嘴上不積德,最終會害了自己。

一些朋友埋怨自己情感不好,財運欠佳、小人太多,命運不公。 ?分析的結果往往出乎他們的意料:一些由于不注重口德,因此容易隨意傷害別人,嘴上不積德,最終結果是傷害了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人世間的健康,快樂,富貴,長壽,平安等等之福源皆由德而生。

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 ?人的一生須練就兩項本領:一是說話讓人結緣,二是做事讓人感動。 ?「惡語傷人心,良言利于行」。 ?行事之惡,莫大于苛刻;心術之惡,莫大于陰險;言語之惡,莫大于造誣。 ?傷人以言,甚于刀劍。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不注意口德、說出傷人的話,往往就像往墻壁上釘了釘子,待悔悟時拔下釘子,卻永遠留下了疤痕。 ?正如你捅了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卻永遠不會消失。 ?這個傷痛會一直存在!

語言切勿刺人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便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說就是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一個人若有一顆豆腐心,卻長著一張刀子嘴,也往往會惡語傷人六月寒,而不會良言一句三冬暖。

開口譏誚人,不惟喪身,足亦喪德。 ?從中國傳統的命理學和位理學角度來看,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 ?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些成就。

講一個朋友們可能耳熟能詳的故事:

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早已爐火純青,有口皆碑,獲得國人一致好評。 ?然而,有家小報的記者,卻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挑釁梅先生。 ?以此來抬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更好推銷這份小報。 ?然而,梅先生卻不予理睬。 ?這小報記者更急眼了,以至漫罵、羞辱梅先生。 ?梅先生還是一言不發,不予爭辯。 ?周邊的人都看不下去,梅先生還是耐下性子,說服大家,不要去管他。 ?后來,也就煙消云散,不了了之了。

若干日子之后,這位小報記者貧困潦倒,到處借錢借不著。 ?一天,他想到了梅先生,何不試試,看他能不能藉點錢給我? ?于是,他絞盡腦汁想了很多。 ?他到梅先生家門口求見,梅先生出來見他。 ?他按事先的準備虔誠地地檢討自己,梅先生打斷了他,說:「別講了,你有什么事嗎?」小報記者說了起沒錢、借錢的遭遇。 ?梅先生掏出 200 塊錢給他,說請走吧。 ?這位記者感動得撲哧跪倒在梅先生跟前。 ?梅先生說:「走吧。」

事后,梅先生還教導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注意「口德」,嘴巴要積德,嘴巴要讓人;嘴巴讓人,一生平安。 ?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從未背后說過一個人的不是。 ?華東師大翁思再先生深有感慨地說:「梅蘭芳一生,就是這樣做的——施舍、助人、寬容、律已。」 所以,他不僅成為京劇藝術的泰斗,而且也是道德高尚、為人師表的楷模。

可見,惡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 ?這是我們每一個朋友應該具有的修養,有了這樣的修養,自然能種善因結好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5日 下午5:02
下一篇 2024年5月12日 下午8:57

相關推薦

  • 十二因緣(三)

    二、緣起: 一切諸法都依托眾緣和合而生,緣盡則散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眾緣和合時我們就以為它生,因緣散了我們就以為它滅,故名緣起。緣起是指在因緣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二)受學學處 受學學處,就是戒律儀。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在受皈依以后,隨其自己的能力,應受學如來所制的學處,既受學學處,為了保證清凈,無有垢染毀壞,就必須修行戒律儀。修戒律儀應該注…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11、修什么法門,最易明心見性? 答:法無定法,法法皆可入道,門門都是般若。當參禪到心行處滅,靈其獨耀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持名到能所雙忘,無住無染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修密到寂然…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四念處

      在佛教中,一般解脫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處與八正道。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為什么把它稱為四念處觀呢?因為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煩惱(二)

    二、隨煩惱: 隨煩惱就是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之煩惱,共有二十個。 (一)、小隨煩惱:行相互違,各別生起。 (1)、忿:對現前逆境,不能忍受,起嗔心。 (2)、恨:對過去逆境起嗔心,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律”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2)恭敬說法師 知道了聽聞正法的重要,其次就是實際地從善知識跟前去聽受。但要使自己聽聞正法能得殊勝的利益,對于說法師與所說的法和聽法的心理,都應該發起恭敬心,正確的思想,和清凈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愿、回向等。 ???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凈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每日換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九) 如上所說,一來向中斷欲界修惑三四品的,名為家家。為什么沒有斷一品、二品、五品修惑立名為家家的呢?其理由是:一來向人在斷煩惱的進趣中,必無有只斷一品二品不斷三品的中間而有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業力與輪回(三)

    六、業的自性: 佛法中所講的‘緣起性空’是最講究的法。這句話之意是:一切法都是眾因緣在生滅,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沒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無償的,這是萬法的實相,就是空相。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晋城| 简阳市| 沁水县| 东方市| 蕲春县| 自治县| 金门县| 三原县| 贡嘎县| 天峨县| 南澳县| 灌云县| 武隆县| 德兴市| 凤庆县| 全椒县| 高平市| 阳江市| 玛纳斯县| 洞头县| 沅江市| 普定县| 忻州市| 中阳县| 平昌县| 台山市| 顺义区| 利津县| 敦煌市| 满城县| 东丽区| 双鸭山市| 孝义市| 伊金霍洛旗| 临猗县| 乐昌市| 岑巩县| 莱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