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四念處

 

在佛教中,一般解脫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處與八正道。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為什么把它稱為四念處觀呢?因為它并不純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倒,故稱為四念處觀。

四顛倒:因為我們先執著有我,故進一步執著我是常的、樂的、凈的,在佛法中稱為顛倒想。世間人有四種不正確的知見,稱為四顛倒,它們是:常、樂、我、凈。

四法: 四念處: 四種念:  四顛倒:

不凈--身念處--觀身不凈--凈:執著身心是干凈的。

苦 --受念處--觀受是苦--樂:執著世間有快樂。

無常--心念處--觀心無常--常:執著世間有一個永恒的我。

無我--法念處--觀法無我--我:執著有一個我。

四念處是在身、受、心、法這四個處所,以不凈、苦、無常、無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觀察,就是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達到破除我們執著的凈、樂、常、我四個顛倒。破除四顛倒后,我們就不會有貪愛與憂愁,眾生之所以有種種憂愁,有各種貪嗔癡,就是執著常、樂、我、凈。

四念處觀行的修法:

一、身念處:

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心中了了分明。既是說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者對于行、住、坐、臥,一舉一動,內心對這些行動,要了了分明。

我們凡夫俗子,心念粗,行時不知行,坐時不知坐,打個比方說:剛才站起來時,你哪一只腳先走?剛才你走進廟宇時,哪一只腳先踏進來,你知道嗎?在修身念處時,我們要知道身體在做些什么?我們的心念很微細,不容易觀察到,而這四念處中,身體的行動最粗,最容易感受到。修身念處時,不作任何事物,每天從行、住、坐、臥中去觀察。經過一段時日,對于自己行住坐臥的身體行動就會很清楚,了了分明。

接下來對于自己在看東西,吃飯,穿衣等動作,要保持一心。所謂的一心就是剛才我的心想這樣,現在我的心也是這樣。修身念處的人要一心的觀察身體的行為。不只是這樣,他更應該坐禪。坐禪時身體不動,呼吸是最粗的動作,最容易觀察到它。我們觀察呼出吸入的氣息,它的長短,是呼出的氣息長,還是吸入的氣息長?是呼出的氣息短,還是吸入的氣息短?它們是冷或是暖的等等,都要用心覺察它。我們更要觀察氣息入體內,出來有進去,對呼吸要了了覺知。觀行、住、坐、臥及出入息,并沒有觀身不凈。四念處中身念處是觀身不凈,因為眾生執著其身是干凈的,我們對于自身有愛染心,執著它;不只是如此,我們對于他人之身,也有愛染與執著,故有淫欲之念,故應修四念處中的觀身不凈來破除之。

修學觀身不凈應從內身觀察起,從頭頂到腳跟,觀察我們的皮、骨、肉、毛發等,這一切沒有一樣是干凈的;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都是不干凈的,所以我們要天天沖涼。沖涼后就以為它干凈,然后對它起愛執,越看越干凈。如果我們能深一層的去觀察:皮膚有污垢,皮膚內的血肉是腥臭的,骯臟的;肉內的骨頭是沒什么好看的。如果你要看的話,可以到市場看肉攤上的豬肉、牛肉、羊肉,它們和我們是沒什么兩樣的,我們身體皮膚內的包裝就是這么一回事,但是我們從未想過,天天沖涼,頻頻照鏡子,認為很滿意,這就是我們執著身體是干凈的。

坐禪使心安定下來后,用心觀察自身的皮膚、血肉、骨骼……至于身內的大小腸里消化過的食物,都是污穢、骯臟的;我們的五臟六腑,沒有一個是干凈的。如此觀察,我們對身體的愛執就會消除,就不會認為自己的皮膚是滑嫩的,身體是漂亮的,頭發是烏黑美麗的等等。

此外是觀外身--他人的不凈,這要從觀死尸中去破除對他人身體的貪愛與執著。觀死尸(九想觀):從一個人死后,觀察他到變成骨灰的過程:

先從人死(死想)后,尸體會膨脹(脹想);不久變成紅一塊,白一塊,青

一塊(青瘀想);慢慢的尸體生膿(膿爛想),會變壞、腐爛(壞想);尸體上流出的血散布在這里那里,一團血涂(血涂想);到了一個時候,有鳥、蟲來啄吃(蟲啖);尸體就會被撕破而不成人形,只剩下筋骨,更進一步,連血涂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副骨頭(骨鎖想);尸體暴露在曠野中久了,筋肉與骨頭都分散,后來骨頭變成像從海中拾起來的螺一樣白。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太陽曬,骨頭變成碎開來的枯骨(散想),乃至最后變成塵土,與土壤混合在一起。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死后最終是這樣的,有人說那兒有一只老虎,我不走過去,它絕不會咬死我;但人生下來就是在等死,你我都無可奈何的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絲毫沒有選擇的余地。佛陀說眾生的分段生死是即可悲又可憐的事,由不得我們做主,死后身子變壞,剩下白骨一堆,最后與塵土同住!

修學四念處中的觀身不凈,是以觀察死尸,以達到認清楚世間的真相。這個真相是:我們的身體是由皮膚、毛發、爪甲、血肉、骨骼,五臟六腑組成的,沒有一樣是干凈的,最終是會變壞的,是不值得我們貪愛與執著的,身念處就是要如此這般的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4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5

相關推薦

  • 十二因緣(五)

    九、十二因緣給我們的啟示: (一)、十二因緣流轉的順、逆觀:從‘老死’追尋到‘無明’,稱為逆觀;從‘無明’追尋到‘老死’,稱為順觀。此順、逆觀又可分為流轉門的順、逆觀與還滅門的順、…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十二因緣(三)

    二、緣起: 一切諸法都依托眾緣和合而生,緣盡則散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眾緣和合時我們就以為它生,因緣散了我們就以為它滅,故名緣起。緣起是指在因緣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學佛者要學習佛法,首先就得認識三寶、四圣諦及十二因緣。根據經典的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就是觀這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六) (二)修惑 修道所斷惑,就是迷事的煩惱。依《俱舍論》建立,總有十種,即于欲界有貪、嗔、癡、慢四種;于上二界除嗔,各有貪、癡、慢三惑,合為六種;共合三界而為十種。(大乘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四分:一切心心所法,都有四分:一相分,二見分,三自證分,四證自證分。分是分量、分限,心用分限有四種差別,故名四分。 相是相狀,所緣為義。即能緣心自體轉變起用的時候,無記緣心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  (一)凈根:凈就是煩惱,根是根本,意說在家人對于五欲起貪等煩惱,都由有受心所;出家人起我執妄見,都由有想心所,起顛倒想;故受想二法為生起煩惱最勝的根,所以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四)

    49天不間斷做善事   所以,大家不要殺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愛去世的親人,也很想幫助他們,那千萬不要為他們造惡業,應該為他們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內,每天不間斷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法知識

    六塵: 色塵:即眼根所對所觸、被眼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聲塵:即耳根所對所觸、被耳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香塵:即鼻根所對所觸、被鼻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味塵:即舌根所對所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爐里面殘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臟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瑞金市| 务川| 彭山县| 乐平市| 绥芬河市| 黎平县| 屏南县| 通道| 沧州市| 侯马市| 买车| 乌兰县| 科尔| 张家界市| 百色市| 连城县| 慈溪市| 西盟| 东丰县| 名山县| 化隆| 韶关市| 鄢陵县| 莲花县| 南充市| 黑龙江省| 中卫市| 浦县| 横峰县| 南昌市| 醴陵市| 如东县| 工布江达县| 托里县| 柳林县| 永城市| 凯里市| 静安区| 佛教|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