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四、心不相應行法

(一)名義

第四位心不相應行法。心即八識心王,行是遷流義、造作義,通指一切有為法,在五蘊中即是行蘊。行蘊有二:(一)相應行,即遍行等五十一個心所法,與心王相應隨轉,故名相應行。(二)不相應行,即‘得’等二十四法與心法不相應,簡別相應行的心所法,故名不相應行。其全義名稱,應該是非色非心不相應行,這樣就可以簡別非四聚法:非色簡別色,非心簡別心王,不相應簡別心所,行簡別無為。總起來說,即‘得’等二十四法,是于色、心、心所三種的分位上假立,不與心王相應,是行蘊所攝的假法,故名心不相應行。又不相應,即不相似義,‘得’等不相似于色有質礙,不相似于心有緣慮,故名不相應;生滅無常,故名為行;是行蘊所攝的不相應法,故名不相應行。這不相應行,總有二十四種:一得、二命根、三眾同分、四異生性、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無想異熟、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無常、十五流轉、十六定異、十七相應、十八勢速、十九次第、二十時、二十一力、二十二數、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二)別解體相

(1)得:得就是獲得,能得的是人,所得的是法,在這能所得上,假立得義。故《成唯識論》說,依諸有情身上可成諸法分位,假立三種成就[1]種子成就,[2]自在成就,[3]現行成就。

[1]種子成就:就是在有情身中,某一些法雖然不現行,但有它的潛在勢力的功能種子,是為種子成就。如凡夫身中,成就三無漏根的種子。(i未知當知根,從資糧位至三心相見道第二心;※已知根,從相見道第三心,至金剛無間道;※具知根,在佛果位。)未離欲界染的有情身中,成就上界諸法種子。《瑜伽師地論》五十二卷說:‘若所有染污法、諸無記法、生得善法,不由功用而現行者,彼諸種子,若未為奢靡他之所損伏(語染污法),若未為圣道之所永害(無記法),若不為邪見損伏諸善,如斷善根者(生得善),如是名為種子成就。’

[2]自在成就:就是于現行法上依禪定神通等的勢力成就自在轉變的力量,即依定通力故轉變土木為金寶等,是名自在成就。如《瑜伽師地論》五十二卷說:‘若加行所生善法,及一分無記法(工巧處變化心等),生緣所攝受增盛因種子,(《成唯識論述記演秘》云:種是生果之因緣,名為生緣。由種有生果之功能,果方得有,種名攝受。即所生果名為增盛。或種有生果勢用,名為增盛。)名自在成就。’自在即能得的人,成就是所成就的法,由加行力得到自在,自在者之所成就,故名自在成就。

[3]現行成就:就是正成就一切現行法,即所依身在欲界,則成就欲界法。又所依身縱然在欲界,若已離欲界染時,以欲界身成就上界現行法,乃至依欲界身,無漏法現起,皆是現行成就。如《瑜伽師地論》五十二卷說:‘若現在諸法自相現前轉,名現行成就。’《對法論》第五說:‘諸蘊界處法,隨所現前,若善、若不善、若無記,彼由現行成就故成就。’

應該知道,種子若斷損了,現行亦不成就,故現行成就必然具足種子成就,而現行則現起時名成就,不起位名不成就。三種成就中,前二唯是種子,后一唯是現行。為什么種分為二,現行唯一呢?因為種相隱微難知,分說為二;現行相顯易了,故合為一。三種成就,皆通有漏;若無漏法,唯后二種。

(2)命根:就是有情的壽命,依先業所行異熟住時決定的功能上,假立命根。在第八識自體分親生名言種子上,由先業所行有二功能:一生果功能,二住識功能。依生果功能生起現行,由住識功能任持所生現行令住,及持一期色身;依此令色心等住時決定的功能,說名命根。不取生現義說,唯于名言種子中取住識一邊義說。以此種子,若無這住持色心的功能,身便爛壞,現行的識亦不得有了。故《成唯識論》卷一說:‘然依親生此識種子,由業所行功能差別,住時決定,假立命根。’

(3)眾同分: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別,假立同分。眾是種類義,同是一義,分是相似義,即人人相似,天天相似,法法相似。此等各異,所以名眾:五趣有情,各同類相望,五蘊和合身形彼此相似分位,名眾同分。故眾同分是依色心二法上假立,離色心法外,無別同分法。諸論中唯于有情內處安立同分,乃據勝為論,實亦通于外法,故《瑜伽論》五十二卷中約界、趣、生、種類、分位、體性、容色、形貌、音聲等建立同分。

(4)異生性:異生是凡夫的異名,異生性即凡夫性。這是依于三界見所斷種未永害位說,即在不善、無記的分別二障惑種上,假立異生性體,故性唯染污。無漏圣法現起的時候,分別二障的種子永斷,即成圣者,異生性于此位后即永遠不復存在了。凡夫為什么名為異生呢?因為三界異類有情,妄執種種異見而受諸生死,故名異生;圣者們同證圣無漏智而得生,故名同生。故《十地論》說凡圣二眾:一名異生,一名同生。異有兩義:[1]別異名異,圣人唯生人天趣,凡夫通于五趣受生故;[2]變異名異,圣者同證圣無漏智,見無轉變,異生見不決定,可能轉變為邪見等故。生通五趣,故生是總,性是五趣各別之性,故性是別;異生之性,故名異生性(別體依主釋)。

(5)無想定:即外道所人的無心定,《成唯識論》卷七說:‘謂有異生,伏遍凈貪,末伏上染,由出離想作意為先,令不恒行心心所滅,想滅為首,立無想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有類外道,以想為生死的根源,滅想盡凈,就可以得到涅槃。入這定的有情必須是已離掉第三靜慮遍凈天的貪欲,入第四定修背想作意,觀想如病、如癰、如箭,對于所生起的種種想中厭背欣求無想寂靜,于無想中持心而住,這樣地漸次離掉一切所緣乃至微心,極至微微心,心便寂滅,即入無心。這無心位,不單是滅除想,是把非恒常現行而有間斷的前六識心法及相應的心所法皆消滅盡凈,所以名為無心;但因為最初修這定的加行作意,是以厭離想為首,因此得名無想定。定是第六意識相應心所,既然已無心了,為什么又叫定呢?這應該知道,有心定令身心平等安和名之為定,這無心定由定前的加行力量亦令身心平等安和,所以亦得名定。論其體,即從彼厭心種子上具有的遮防功能立名無想定。這定屬于第四靜慮廣果天,體是有漏,唯外道所修,圣者們是不修這定的。

(6)滅盡定:這是由無漏圣智引起的無心定。《成唯識論》卷七說:‘謂有無學,或有學圣,已伏或離無所有負,上貪不定,由止息想作意為先,令不恒行染污心心所滅,立滅盡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由偏厭受想,亦名滅彼定。’這滅盡定,是第三果以上的圣人所入的無心定。最初修習生起這定,唯在人中,因為最初生起這定,必須依靠佛陀或佛弟子,演說修習滅定的教授方法,和人中特別具有的猛利慧解,即說力及慧解力,才能生起。若生在上二界的圣者,后起亦得現前(即已在人中修起滅定者)。修習滅定的圣者,必須是已經伏除或已經斷除無色界第三無所有處的貪煩惱,依有頂游觀無漏心(即不斷煩惱的無漏心)為加行;若二乘人厭患六識有漏勞慮,或觀無漏心粗動;若菩薩亦欲發生無心寂靜似于涅槃的功德,由止息想作意為先,欣求無心三昧,乃至微微心,遂入無心。令不恒行的前六轉識心心所和恒行無間的第七末那的染污心心所都完全滅盡,所以名為滅盡定。若是二乘生空滅盡定,則六識及我執相應末那皆滅,唯除人空染法。若是菩薩法空滅盡定,則六識并有漏末那皆滅,亦除法空染法。雖是無心亦得名定,義如前說。論其體即從厭心種子遮防功能上立名為定。修這滅定,是以有頂天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地,所以論說上貪不定,即上有頂天的煩惱伏離已否,皆能修起滅定。滅定雖然屬于有頂,因為是無漏心引起,故體是無漏。若修此定已得自在,依著其余的下七地(四禪三無色)心亦得現前。

(7)無想異熟:即無想天,在色界第四禪的第三廣果天中別有高樓處,是修習無想定者所得的果報。外道因為欣求無想果報而修習無想定,命終的時候,依所修習的定力生到無想天中。以在人間修習無想定時,微微心所熏習的厭心俱行思心所種子為不動業,先感廣果天總報第八識果,在這初生本有的初位,彼處異熟生無記轉識暫時現起,然依于宿時所修習的無心定力,令彼異熟第六識滅無,引起異熟無記無心分位,五百劫間,不恒行的心心所皆不現起,即以此無心分位立名無想別報果。這就是于第六識報心種子具有的遮防用上假立無想別報。無想報盡,轉識生起,然后命終,彼必現起下界潤生的愛故。所以無想天的有情,在初生和命終的時候皆有轉識心心所生起。

(8)名身,(9)句身,(10)文身。名句文皆是聲上的音韻屈曲。名詮諸法的自性,如說眼耳鼻舌等;句詮諸法的差別,如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義;文體是字,為名句的所依,不能詮表自性事及差別義。名句文三種,都是依語聲分位差別假立,唯直徑聲體才是實有。身是聚集義,即合集多字多名多句,總說為身。如以字為首,即多剎那的語聲聚集成為一個字,集多字為所依而成為名,集多名才成為句。

(11)生,(12)老,(13)住,(14)無常。即于眾同分諸行本無今有假立為生,于眾同分諸行相續變異假立為老,于眾同分諸行相續未變壞假立為住,于眾同分諸行相續變壞假立無常。這生等四種,是有為法的四相,皆是于色心法上假立,離色心以外無別體性。這四相有約一期(即一個有情從生到死)與剎那(一念)的差別,這里是依一期說的。外法諸色等亦有生等四相,這里為什么單舉眾同分來說呢?這是因為外法諸色等有為相,由成壞等顯示,內法諸行有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3:38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下午8:36

相關推薦

  • 合掌的十六種含義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見面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語深,一句話乃至一個字,可能有無量的含義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什么是出離心(四)

    有一次,我有個弟子,她說:“師父,我想出家。”我就問她:“為什么?”她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今天終算明白,我想離開這個城市和家,去寺院過生活。”我就說:“你去寺院吃什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對治淫欲心的一支神劑

    本人從十五歲起手淫長達十九年,造成智力衰退,記憶力減退,小腹隱痛。在2000年我手淫嚴重時腰疼得跟折了一樣手腳冰涼,腰酸腿痛。手淫之后就是悔恨感和自悲感。給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2日
  • 佛教十善

    十善包括 一、不殺生而行放生 二、不偷盜而行施舍 三、不邪淫而修梵行 四、不妄語而說實言 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 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 八、不貪而修不凈觀 九、…

    2024年11月7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出離與虔誠(三)

    佛教典籍中經常提到信心和虔誠的必要性。在佛法中,這并不是盲目接受任何事物。“懷疑”與“發問”是發展真正信心與虔誠的優良基礎,應該培養這種基礎,而不是加以抑制。尤其在開始階段,忽視你…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

    走進寺院,會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樣和他們打招呼?與他們交談有哪些禮節?這可能使許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分位:六波羅蜜多,五位皆具,但在修習位中,其相最顯。在資糧和加行兩位中,若是頓悟菩薩所修六度,種子通有漏無漏,現行則唯是有漏。若是漸悟菩薩所修六度,則種子與現行俱通有漏無漏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四圣諦(四)

    【四、道圣諦】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稱為道。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一)、修道的層次可分為五個次第: (1)、資糧位:修五停心以及四念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爐里面殘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臟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若尔盖县| 襄汾县| 陆河县| 新源县| 长海县| 中江县| 贵德县| 高密市| 菏泽市| 修文县| 三原县| 宜阳县| 连州市| 江油市| 城步| 永新县| 宝丰县| 巴彦县| 木里| 蒙阴县| 砚山县| 剑川县| 贡嘎县| 安徽省| 汾阳市| 太白县| 黄大仙区| 南澳县| 连州市| 修武县| 视频| 黑龙江省| 灵石县| 桂阳县| 扬州市| 富顺县| 宿迁市| 青神县| 嘉禾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