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分位:六波羅蜜多,五位皆具,但在修習位中,其相最顯。在資糧和加行兩位中,若是頓悟菩薩所修六度,種子通有漏無漏,現行則唯是有漏。若是漸悟菩薩所修六度,則種子與現行俱通有漏無漏二性,以漸悟菩薩已得生空無漏觀故。在通達位中,種通有漏無漏,現行則唯是無漏。于修習位,七地已前所修六度,種子與現行,俱通有漏無漏,以尚有有漏心行間雜起故。八地已去,種通漏無漏二種,現行唯是無漏。以純無漏觀任運無間地現起故。究竟位中,若現若種,俱唯無漏。此六度行,由于因位中三劫修習有別,故三劫得名亦別:一、名波羅蜜多,即初無數劫,此位菩薩所修施等,勢力尚微,被煩惱所損伏,未能伏彼煩惱,由此煩惱不覺悟地會起現行,故但可名波羅蜜多。二、名近波羅蜜多,即第二無數劫,此位菩薩所修施等,勢力漸增,非煩惱伏,而有力能伏除煩惱,由此煩惱要故意才能現行,漸近大菩提果,故得名近波羅蜜多。三、名大波羅蜜多,即第三無數劫,此位菩薩所修施等,勢力轉增,能畢竟伏除一切煩惱,由此煩惱永不現行,無功用地任運修行六度,修一一行中皆起無量行故,所以得大波羅蜜多。

十二、勝利:六波羅蜜多的勝德果利,諸大乘經論中廣有贊說,今依《解深密經》說:‘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四種最勝威德:一者,于此波羅蜜多正修行時,能舍慳騰、犯戒、心憤、懈怠、散亂、見趣所治。二者,于此正修行時,能為無上正等菩提真實資糧。三者,于此正修行時,于現法中,能自攝受饒益一切有情。四者,于此正修行時,于未來世,能得廣大無盡可諸愛果異熟?!?/p>

言其果利,由于修行六度而為殊勝因,即能招感當來世種種妙果,遠即大菩提,近即人天等勝報。故《華嚴經》第五卷頌說:‘佛威神力遍十方,廣大示現無分別,大菩提行波羅蜜,昔所滿足皆令見。昔于眾生起大悲,修行布施波羅蜜,以是其身最殊勝,能令見者生歡喜。昔在無邊大劫海,修治凈戒波羅蜜,故獲凈身遍十方,普滅世間諸重苦。往昔修行忍清凈,信解真實無分別,是故色相皆圓滿,皆放光明照十方。往昔勤修多劫海,能轉眾生深重障,故能分身遍十方,悉現菩提樹王下。佛久修行無量劫,禪定大海普清凈,故令見者心歡喜,煩惱障垢悉除滅。如來往昔諸行海,具足般若波羅蜜,是故舒光普照明,克殄一切愚癡暗。’此即贊說由修行六度勝因,具足佛位果德。

又《解深密經》說:‘世尊!如是一切波羅蜜多何果異熟?善男子!當知此亦略有六種:一者,得大財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無怨無壞,多諸喜樂;四者,為眾生主;五者,身無惱害;六者,有大宗葉?!缙浯蔚谂鋵倭龋河墒┝?,得大財富:由持戒故,往生善趣;由忍辱故,無怨無壞,多諸歡喜;由精進故,得大尊貴身位,為眾生主:由靜慮故,伏除煩惱,感得身無怨害;由般若故,廣解五明,得大宗葉。宗葉即宗族。

又《雜集論》第十二卷具說六度各得五果,如彼論說:‘功德者,謂依五果無量無邊稱贊勝利,皆名功德。謂:能永斷自所對治,是諸波羅蜜多離系果;于現法中,由此施等攝受自他,是士夫用果;于當來世后后增勝,展轉生起,是等流果;大菩提是增上果;感大富財,往生善趣,無怨無壞多諸喜樂,有情中尊,身無損害,廣大宗族,隨其次第,是施等波羅蜜多異熟果?!?/p>

又《成唯識論》第九卷說:‘有漏有四,除離系果。無漏有四,除異熟果。而有處說具五果者,或互相資,或二合說?!酥泻笠蚓?,即會釋《雜集論》所說六度各得五果義,是依無漏資助有漏亦得異熟,有漏資助無漏亦得離系;故說六度各得五果,是‘互相資’?;蛞烙新o漏二種合說,故得五果;非有漏無漏體各能親得五果故。

六度義海,非說可盡,略述十二要義,以顯殊勝。欲學菩薩行者,于此六度,必須修學,以此能攝盡一切善法故。如《攝大乘論》說:‘如是相攝,云何可見?由此能攝一切善法。是其相故,是隨順故,是等流故?!瞧湎喙省?,即六度自相,如無貪等善心所,是六度自相所攝?!请S順故’,即與六度隨轉的增上緣,如信慚等善心所,是六度隨順法所攝?!堑攘鞴省戳鹊墓?,如六神遇及十力等諸余功德,皆是六度等流果攝。故一切善法,皆攝入六度,六度中慧為自性的,皆名為智,非慧為體的,并名為福,六波羅蜜多就通相說,俱通福智二種。若約則相說,前五度是福德,第六一度是為智慧。于此六度,若為利益他有情而修習者,六度皆是利他行。若為自利而修習者,六皆自利。六度與三學,若隨用攝,戒學攝前三度:布施是戒的資糧,戒是戒學自體,忍是戒的眷屬。定學攝定。慧學攝慧。精進三攝,遍策三學故。由此可知,菩薩修習六波羅蜜多,即具足一切善法,也就是具修福智、二利、三學等一切功德。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說:‘若菩薩摩訶薩,欲于諸法不借他緣而自悟解,欲能成熟一切有情,欲于佛土能善嚴凈,欲疾安坐妙菩提座,欲能降伏一切魔軍,欲疾證得一切智智,欲轉法轉脫有情眾生老病死,證得常住畢竟安樂,應學六種波羅蜜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0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1

相關推薦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菩薩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個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妙覺兩個位次。 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經典,又把這五十二個位次分為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知識

    耳識八緣:因為生起耳識不需要光明緣。 鼻識、舌識、身識七緣:因為既不需要光明,也不需要空間距離。嗅感細胞必須直接觸到香塵;味蕾必須直接觸到味塵;身體必須直接觸到觸塵。 意識五緣: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什么是‘佛法’?

    佛學中所謂的‘法’,并不是人們所理解的什么法規法令的那個意思中的‘法’,在佛學的義理中,‘法’是泛指一切的事和理,及其產生、消亡的內在外在之原由。那么,從這 個角度講,世法范疇中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六波羅蜜(四)

    (六)、智慧: 智慧可分為世間智慧與出世間智慧。 (1)、世間智慧:古印度稱為五明,既是世俗慧。 1、聲明:世間的種種語言。 2、因明:世間的哲理、辯論的法則以及邏輯推理的論斷方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二)受學學處 受學學處,就是戒律儀。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在受皈依以后,隨其自己的能力,應受學如來所制的學處,既受學學處,為了保證清凈,無有垢染毀壞,就必須修行戒律儀。修戒律儀應該注…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六波羅蜜(二)

    (三)、忍辱: 菩薩行者要忍耐種種苦。忍可分為忍辱與忍之不同。忍辱是忍受種種的惱害。六度中的忍不止是忍受各種惱害而已,它可分為三種: (1)、生忍(耐怨害忍):忍耐眾生對菩薩所做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三)

    (十三)  命運要靠修福修慧、從因緣果報上來改變。有些人以為改變方位、風水或名字就可以改命。但是,如果這樣就能改變命運,那么看相 算命的人為什么不能改變他自己的命運?如果改個名字可…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煩惱所知二障 一、煩惱障: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身心,不令出離生死苦海,故名煩惱。障是覆蔽義,即煩惱覆蔽涅槃不得解脫,是名為障,煩惱即障,故名煩惱障。其體即遍計所執實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爐里面殘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臟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朝阳市| 阿拉善左旗| 延津县| 宁海县| 盐山县| 兴化市| 永城市| 隆化县| 大新县| 江达县| 漳州市| 黎城县| 新竹市| 新沂市| 安平县| 彝良县| 新昌县| 榆树市| 陇西县| 利辛县| 泾阳县| 集贤县| 黎川县| 三穗县| 佛山市| 扶风县| 鹿泉市| 镇宁| 南溪县| 田东县| 德庆县| 永康市| 隆子县| 连城县| 松滋市| 红河县| 长岭县| 永登县| 古田县|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