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九、凈相:修行波羅蜜多清凈之相,《解深密經》中說有總別二種,如彼經說:‘總說一切波羅蜜多清凈相者,當知七種。何等為七?一者,菩薩于此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諸法,見已不生執著。三、即于如是諸法不生疑惑,謂為能得大菩提不?四者,終不自贊毀他,有所輕蔑。五者,終不驕傲放逸。六者,終不少有所得,便生喜足。七者,終不由此諸法,于他發起嫉妒慳騰。

‘別說一切波羅蜜多清凈相者,亦有七種。何等為七?謂諸菩薩,如我所說七種布施清凈之相,隨順修行:一者,由施物清凈,行清凈施。二者,由戒清凈,行清凈施。三者,由見清凈,行清凈施。四者,由心清凈,行清凈施。五者,由語清凈,行清凈施。六者,由智清凈,行清凈施。七者,由垢清凈,行清凈施。是名七種清凈相。

‘又諸菩薩,能善了知制立律儀一切學處;能善了知出離所犯;具常尸羅;堅固尸羅;常作尸羅;常轉尸羅;受學一切所有學處。是名七種戒清凈相。

‘若諸菩薩,于自所有業果異熟,深生依信,一切所有不饒益事現在前時,不生憤發:亦不反罵,不嗔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種種不饒益事反相加害;不懷怨結;若諫誨時,不令恚惱;亦復不待他來諫誨,不由恐怖,有染愛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舍。是名七種忍清凈相。

‘若諸菩薩,通達精進平等之性;不由勇猛勤精進故,自舉凌他;具大勢力;具大精進;有所堪能;堅固勇猛;于諸善法,終不舍軛。如是名為七種精進清凈之相。

‘若諸菩薩,有善通達相三摩地靜慮;有圓滿三摩地靜慮;有俱分三摩地靜慮;有運轉三摩地靜慮;有無所依三摩地靜慮;有善修治三摩地靜慮;有于菩薩藏聞緣修習無量三摩地靜慮。如是名為七種靜慮清凈之相。

‘若諸菩薩,遠離增益損減二邊,行于中道,是名為慧;由此慧故,如實了知解脫義門,謂空、無愿、無相三解脫門;如實了知有自性義,謂遍計所執,若依他起,若圓成實三種自性;如實了知無自性義,謂相、生、勝義三種無自性性;如實了知世俗諦義,謂于五明處;如實了知勝義諦義,謂于七真如;又無分別離諸戲論,純一理趣多所住故,無量總法為所緣故,及毗缽舍那故;能善成辦法隨法行。是名七種慧清凈相。’

十、相攝:諸菩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有相資相順,互相助成的意義,故一一度皆攝一切波羅蜜多。如《攝大乘論》說:‘如是六種波羅蜜多互相決擇,云何可見?世尊于此一切六種波羅蜜多,或有處所以施聲說,或有處所以戒聲說,或有處所以忍聲說,或有處所以勤聲說,或有處所以定聲說,或有處所以慧聲說。如是所說有何意趣?謂于一切波羅蜜多修加行中,皆有一切波羅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更互相助的意義,如修布施時,于三業防非止惡,就是持戒;能忍受諸苦困難,就是安忍;于布施勇猛策勵,就是精進:意無擾亂地專心布施,就是靜慮;于布施能善了知業果相屬,是為智慧。這樣修行布施,即有其余諸度隨轉。若修習戒度時,遠離慳騰、忿恚、懈怠、散動、邪見,如是戒中,即有余度隨轉。修習所余波羅蜜多,亦如是說。如有頌說:‘施時無貪無犯戒,無嫉無恚起慈心,諸來求者便施與,無無倦亂無異見。’諸度相攝的意義,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九中廣有解說,可翻閱參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0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1

相關推薦

  • 讓修行融入生活中(三)

    我們對任何順逆均須保持清凈的洞見,視一切的相為圓滿清凈,勿使自心入于染污之中。我們必須以自身所處的地方,即為蓮師爭土銅色山的宮殿,而周圍的親戚朋友為勇父與空行,一切的音聲都為無休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四、心不相應行法 (一)名義 第四位心不相應行法。心即八識心王,行是遷流義、造作義,通指一切有為法,在五蘊中即是行蘊。行蘊有二:(一)相應行,即遍行等五十一個心所法,與心王相應隨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在靈性修行的圈子里,這是最令人困惑的議題。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法知識

    我們其實一直生活在影子世界之中。所以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且不說外面存在的一切并不真實,因為我們其實永遠無法直接感受外部的存在。現在我們只來說說我們了解事物的過程。共有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第二節? 果 一、圣位所斷煩惱 聲聞乘行者,從世第一位善根之間發起真無漏智,即能斷盡三界的見惑而成為初果圣人。此后更不斷地數數修習無漏圣道,即能漸次地斷盡修惑而證得阿羅漢果。故圣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一) (2)自類相應: 1、貪:貪與嗔、疑兩法,定不俱起,所愛的境和所憎恚的境,必不相同故。兩法的行相亦別,故不相應。為什么不與疑俱起呢?因為所愛境,必是于境已得決定;疑是于…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法知識

    關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只能乘坐少數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四) 以上所說減緣減行最后觀留欲界苦諦下一非常行相擬入見道,僅是舉例而言,實際入見道時,雖然都是從苦諦下一行相悟入,但由于修行人根器有異,所觀留的行相亦有所不同。依《毗婆沙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佛:佛是覺義,有覺悟、覺者、覺行圓滿三義。 覺悟:覺悟就是覺醒,真正從人生的大夢中徹底醒過來。正如夢中人認為夢境一切真實,醒來才知道夢境都是虛假一樣,真醒悟的人,就知道世間的一切萬…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麻栗坡县| 兴宁市| 南川市| 太康县| 安泽县| 大新县| 奈曼旗| 涪陵区| 通江县| 丰镇市| 如皋市| 吉水县| 四平市| 福海县| 越西县| 金塔县| 米林县| 龙山县| 光山县| 舟曲县| 神木县| 包头市| 太谷县| 尼玛县| 略阳县| 黎平县| 浏阳市| 横山县| 罗平县| 澎湖县| 伊宁市| 大理市| 招远市| 磴口县| 永新县| 兴业县| 肥乡县| 凤山县| 开封市|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