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四)


以上所說減緣減行最后觀留欲界苦諦下一非常行相擬入見道,僅是舉例而言,實(shí)際入見道時(shí),雖然都是從苦諦下一行相悟入,但由于修行人根器有異,所觀留的行相亦有所不同。依《毗婆沙論》一百九十卷說,人見道人,有利鈍二根。利根人有兩類:一是著我者,依無我行悟入見道。二是著我所者,依空行悟人見道。鈍根人亦有兩類:一是我慢增者,依無常行悟入見道。(以別知身無常,不自恃起慢故。)二懈怠增者,依苦行悟入見道。(以知苦相,即精進(jìn)求出離故。)如上所說四類行者,應(yīng)以何行擬入見道,即留何行而觀察修習(xí),廣如《毗婆沙論》所說應(yīng)知。

中忍位要作減緣減行的原因是:下忍位修三十二行解,觀智散漫,不能成為引發(fā)無漏智的殊勝增上緣,為了鍛煉觀智,故于上下八諦行相習(xí)減緣減行,由漸減略,使其智力明銳猛利,成為引發(fā)見道無漏智的殊勝增上緣。

得此下中忍位善根有什么功德呢?《俱舍論.分別賢圣品頌》說:‘忍不墮惡趣。’若依論義,望前頂法增加三種功德:一不退失善根,二不造無間業(yè),三不墮惡趣。如彼論說:‘若得忍時(shí),雖命終舍,住異生位,而增無退,不造無間,不墮惡趣。然頌但說不墮惡趣言,義準(zhǔn)已知不造無間業(yè),造無間業(yè)者必墮惡趣故。忍位無退,如前已辯。’得中忍位若不命終,必入見道而證圣位,縱然命終,棄舍了忍善根,此生不能入見道,雖住于異生位,亦能得如前所說三種功德。

從中忍滿位,無間引起殊勝善根,名上品忍。此位以一剎那心觀欲界苦諦起一行相,道入世第一法,稱為一行一剎那。因?yàn)樯掀啡膛c世第一法相鄰接故,唯有一念,不容相續(xù)。如《俱舍論》說:‘從此位(中忍)無間起勝善根,一行一剎那,名上品忍,此善根起,不相續(xù)故。’得上品忍,由于必入見道故,更得五種功德,即于生、處、身、有、惑五法得非擇滅,稱為五種不生:(一)生,即卵生濕生。(二)處,即無想天、北俱盧洲、大梵大王三處。(三)身,即扇搋半擇迦(男根不具的人)、二形身。(四)有,即第八有等。(見道以后的圣者,充其極只有七翻生死,故無第八次的后有等。)(五)惑,即見道所斷惑。如《俱舍論.分別賢圣品》說:‘若至圣位,于少趣生處身有惑中,得不生法故。趣謂諸惡趣。生謂卵、濕生。處謂無想、北俱盧大梵處。身謂扇搋半擇迦、二形身。有謂第八等有。惑謂見所斷惑。’

(四)世第一位

從上品忍,無間引生最極殊勝的善根,名世第一法。此世第一法,亦如上品忍唯緣欲界苦諦,唯有一行一剎那心,即直入見道。此位善根仍是有漏,故名世間。但在世間善法中,已至極頂,能與苦法智忍作等無間緣,開圣道門,引圣道性,最極殊勝,故名第一。是世間最勝法故,名為世第一法。如《俱舍論》說:‘上品忍無間,生世第一法,如上品忍緣欲苦諦修一行相,唯一剎那。此有漏故,名為世間:是最勝故,名為第一:此有漏法世間中勝,是故名為世第一法。有士用力,離同類因,引圣道生,故名最勝。’

此位善根所得功德,《俱舍論頌》說:‘第一入離生。’即得世第一法已,雖住異生位,必定能夠趣入‘正性離生’—見道。

以上所說暖等四善根,皆以慧為體。名順決擇分。見、修、無學(xué)三種圣道,皆名決擇。決是決斷,能斷疑故;擇是簡擇,能分別四諦相故。分是分段。見道名決擇分,是決擇中的一分故。暖等四種善根,能為勝緣,引生見道,能順益彼見道故;順是其因,決擇是果,從因及果為名,故名順決擇分。亦名加行道,為入見道而加功用行修習(xí)四善根故。

此四善根,皆依定地生起,故是修所成慧,而非聞思所成散慧。依六定生起,即未至定、四靜慮,及中間定,欲界中無此四法,以非定地故。無色界也沒有,以暖等是見道的眷屬法,無色界無見道故,唯欲界人天身能生起四善根,別的界趣都無緣生起。廣如《俱舍論.分別賢圣品》所說應(yīng)知。

總上所說的五停心觀等三資糧,及暖等四加行,又名七方便,以皆為趣證圣果的方便行故。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bào),一經(jīng)查實(shí),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07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08

相關(guān)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五) 問:為什么依根境建立處,而不依六識立處呢?《對法述記》以兩義解答,第一義以界處相待義作解釋,即能持各界,根境能持六識,六識亦能持自己的自體,根境識各有能持義,故界立十…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關(guān)于第七識: 第七識名叫末那識,在十八界中,叫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五)

    (六)進(jìn)門 無論上班進(jìn)辦公室的門,還是回家進(jìn)自己的家門,進(jìn)門的時(shí)候都要發(fā)愿:“愿一切眾生能夠進(jìn)入解脫之門,進(jìn)入解脫之城。” 解脫之城,也即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清凈佛剎。 &nbsp…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五蘊(yùn)

      一、五蘊(yùn): 我們念佛經(jīng)時(shí),經(jīng)常聽到五蘊(yùn),《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shí),照見‘五蘊(yùn)’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謂‘蘊(yùn)’譯自(Skanbha…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yùn)、想蘊(yùn)、行蘊(yùn)、識蘊(yùn)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知識

    菩薩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個(gè)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個(gè)位次,再加上等覺、妙覺兩個(gè)位次。 第三轉(zhuǎn)法?輪的唯識經(jīng)典,又把這五十二個(gè)位次分為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見…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業(yè)力與輪回(一)

      一、業(yè)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譯為‘業(yè)’。業(yè)有三種含義:一者、造作;二者、行動(dòng);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六波羅蜜(三)

    (四)、精進(jìn): 勤勞不懶惰就是精進(jìn)。以世間法說做事很賣力,就是精進(jìn);佛法中的精進(jìn)是努力的去行善,去做好事。菩薩要以精進(jìn)的精神修行六度波羅蜜。 (1)、披甲精進(jìn): 于所修的善行不退。…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修斷 一、所修勝行—六波羅蜜多 菩薩于諸行位中,修習(xí)無量法門,若隨類攝,六種波羅蜜多可以攝盡;所以六波羅蜜多,是菩薩的正道,也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如《解密經(jīng)》經(jīng)中佛告觀自在菩薩…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4)聞法樂意 聽聞?wù)〞r(shí),對于說法師和所說正法,有清凈正確的想念外,還必須澄清自己的心念,發(fā)起純正的聞法、意樂,即應(yīng)該以無雜染心,無散亂心,去聽聞?wù)ā?如《瑜伽師地論》三十八卷…

    佛學(xué)知識 2024年5月15日

發(fā)表回復(fù)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huì)被公開。 必填項(xiàng)已用 * 標(biāo)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寿阳县| 错那县| 黄龙县| 乳源| 龙里县| 高密市| 三台县| 香河县| 门源| 桦川县| 衢州市| SHOW| 志丹县| 东港市| 监利县| 义马市| 北京市| 淮南市| 岗巴县| 合肥市| 上高县| 西峡县| 内乡县| 上思县| 黔西县| 马关县| 荔浦县| 留坝县| 颍上县| 台中市| 钟山县| 永泰县| 濮阳市| 原平市| 和田县| 德惠市| 禹城市| 惠来县| 许昌市| 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