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空性如來藏就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因為受蘊被如來藏所生,被如來藏所持,就是如來藏的一部分,部分不能不屬于全體。譬如手臂是從身體長出來的,而且不能分離而運作,必須依附在身體上才能運作,手臂就是身體的一部分,不能說手臂不是身體。

乃至識蘊與空性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識蘊前七識(在小乘中只說是前六識,第七識末那識只說是意根)就是空性如來藏,空性如來藏就是前七識。因為空性是與它所出生的這七識以及根身、器界萬法相依,才能在三界中現行運作的。空性如來藏不能離開這七識心而在三界中運作,前七識妄心也不能離開第八識真心這個空性如來藏而獨自現行運作。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不必急著取證涅盤而入滅,要繼續進修;把如來藏里的有漏有為法種,轉變成無漏有為法種,就不必取證無余涅盤也可以解脫,而且是究竟的解脫,因為成就了解脫色,有圓滿報身和千百億化身,能夠利益眾生而永無窮盡。

舍利子:觀世音菩薩又叫一聲舍利弗的名字,提請他注意,因為下四句是一個小結,要進一步說明空相背后那個空性的具體特點——中道性。當你現前觀察到實相境界的中道性的時候,就是中道的觀行,簡稱中觀。

是諸法空相:妄心的法相是無常的,終歸于空無,所以叫做空相。真心的法相也是空,但由于它的法相雖然是空,可它有真實的體性,所以不叫空相,而叫空性,有時就簡稱為空。真心與妄心兩種心,其法相都是空,所以說,這一切法的法相都是空相。真心如來藏之所以不稱為空相,而稱之為空性,是因為它有許多真實的法性存在,而且這些法性常住于世間以及出世間的境界之中。

因為空相變化不停,所以只是暫時的假相。我們的眼看不到真相。如我們永遠看不到真正的顏色及萬物的本質,我們能看到的,永遠只是不斷變化的假相。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我們永遠只知道部分,而不知道全體。所以,我們所認識的諸法——萬事萬物,并沒有真實性。我們只有先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簡稱蘊處界)的虛妄部分弄清楚以后,才有可能想要去證得另一個真實不壞的心。證得真實的如來藏心以后,才會真正確認蘊處界的虛妄,然后進一步了知,虛妄的蘊處界等法,也是真實不壞的如來藏的一部分,不必厭惡蘊處界,當發心再度受生,世世常修菩薩道,廣利眾生,直至成佛。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雖然如此,但空相的本質就是空性,性相不二,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獨具慧眼,必然照見五蘊皆空,見到現象的當下,就見到實質。這個空性,這個實質,它有什么特點呢?它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中道。因為世間法的特點,必落斷、常兩邊。而它是出世間法,必離兩邊。也就是說,凡是落在兩邊的法,就是世間法;凡是不落在兩邊的中道法,就是出世間法,就是佛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4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5

相關推薦

  • 四圣諦(三)

    【三、滅圣諦】 滅圣諦既是苦滅圣諦。它說明眾生可以從生死相續不斷的苦報中得到解脫。滅是指滅除惑、業、苦,斷著貪嗔癡等無明煩惱,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滅,既是涅槃。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三)諸門分別 (1)廢立:上來已說二十個隨煩惱的體相業用,但在經論中所說的隨煩惱,并不僅止這二十個,如貪、嗔、癡等,邪欲、邪勝解等,趣向、前行等,都名隨煩惱。既有多種,為什么這里…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五蘊(三)

    (四)、行蘊: 行蘊是很復雜的,我在此只是作簡單的解說:我們的心所生的種種心念,稱為心所。這些心所除了受與想之外,其余的一切心所生法,這些心的行為(心行)皆是有造作的,并且念念遷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放生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不得分別大小貴賤 一味追求放生之數量或大小,而對某些眾生遠離慈心。如見兩盆魚,心想若放這盆軀體小的眾生,則價錢和數量要比放那盆軀體大的合算。或思維買一大堆田螺的錢,還不夠買一只…

    佛學知識 2024年10月29日
  • 十二因緣(四)

    五、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覺悟時,他于菩提樹下觀這十二因緣,發現眾生有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眾生,使他們解脫。因此佛陀從十二因緣的老死開始逆次而觀察:一切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二)、三明: 宿命、天眼與漏盡三通在斷除煩惱的阿羅漢才可稱為三明。此三明是以智慧證得徹底究竟,清楚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通’只不過有此種能力罷了。 (1)、宿命通:具有三明六通…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智度論云: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人天行果 第一節? 行 一、皈依三寶 (一)皈依的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讀日杲禪師《語錄》

    讀日杲禪師《語錄》   民國·李鼎昌世衰教微,風俗頹敗,道德仁義之士,云散風流;機械變詐之習,日新月異。既無宣圣①之周流行道,又無閩洛②之倡明絕學。以故社會中蚩蚩者流,如泛舟于汪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關于死亡——睡夢中陰

    談到“睡夢中陰”,我必須再次建立兩個端點。從你入睡到醒來的這段時間,我們稱為“睡夢中陰”。很多密乘佛教徒很喜歡睡夢中陰,因為它有點類似死亡,它是短暫的死亡,但同時你還享有每日清晨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白玉县| 海伦市| 孟州市| 卓尼县| 贺兰县| 香格里拉县| 酉阳| 当阳市| 山东| 竹溪县| 平凉市| 义马市| 红安县| 高安市| 浠水县| 襄垣县| 东城区| 阿拉善左旗| 大城县| 邛崃市| 武义县| 焦作市| 芜湖市| 邳州市| 车致| 盐山县| 项城市| 赤城县| 鄯善县| 辽源市| 大悟县| 高唐县| 梅河口市| 乌拉特中旗| 桃源县| 沂南县| 甘孜县| 泸溪县| 南华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