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yǎng),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智度論云: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者,僧祇律云:施主減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時,當作此觀。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藉著受食來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yǎng)嗎? 毗尼母律云:若不坐禪誦經(jīng),營三寶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為施所墮,則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則可應供受食。凡受食時,當作此觀。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謹防心念,遠離過失,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中味的不起癡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yǎng)身心饑渴的良藥。

五、為成道業(yè),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饑餓,體衰多病,難成道業(yè);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chǎn)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吃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jié)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鋼鐵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難以消化。因此,佛門中過堂有一語:”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8:20
下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8:23

相關(guān)推薦

  • 佛法知識

    佛:佛是覺義,有覺悟、覺者、覺行圓滿三義。 覺悟:覺悟就是覺醒,真正從人生的大夢中徹底醒過來。正如夢中人認為夢境一切真實,醒來才知道夢境都是虛假一樣,真醒悟的人,就知道世間的一切萬…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七) 修道所斷惑,雖然有八十一品的差別,但約其惑體來說,欲界起貪嗔癡慢四種煩惱,色界與無色界,各起貪癡慢三種煩惱,總合三界只有十種煩惱。故《俱舍論.分別隨眠品》中,說此修惑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九) (二)處界次第 十二處和十八界的次第意義,如《俱舍論》界品頌說:‘前五境唯現(xiàn),四境唯所造,余用遠速明,或隨處次第。’這個頌說依二義建立處界的次第:(一)約根取境義,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十二因緣(五)

    九、十二因緣給我們的啟示: (一)、十二因緣流轉(zhuǎn)的順、逆觀:從‘老死’追尋到‘無明’,稱為逆觀;從‘無明’追尋到‘老死’,稱為順觀。此順、逆觀又可分為流轉(zhuǎn)門的順、逆觀與還滅門的順、…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持息念:持息念,通常稱為數(shù)息觀,為對治散亂心的最好觀行。持息念的相,實有六種差別,數(shù)息觀法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而已。持息念在經(jīng)中名阿那阿波那念。阿那義即持息入,是引外風令人身中的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zhí)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五)皈依三寶所獲功德 甲、依經(jīng)總說 皈依三寶的功德,其殊勝廣大難可校量。如《希有校量功德經(jīng)》中,阿難請問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得幾所功德?‘爾時世尊告阿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祈愿有用嗎

    當我們心中充滿愛時,也在世界上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愛、和平及喜樂。當我們的心中充滿愛時,在那一刻將這些能量傳送給另一個人,他知道與否,那并不是最重要的。安樂、慈愛、安穩(wěn)的能量是非常真實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法知識

    心法和色法: 在百法里,心法是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個心所,色法就是五根六塵十一個色法; 在五蘊里,色法就是色蘊——五根、六塵;而六塵,主要是指能由六識分別的內(nèi)六塵,心法就是受蘊、想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五利使:相對于五鈍使(貪嗔癡慢疑)鈍且難斷而言,利且易斷,故名五利使,即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其中,我見、戒禁取見,與三縛結(jié)相同,而邊見、邪見、見取見三者,其實就是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最近文章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州市| 通山县| 宿州市| 武威市| 铅山县| 福清市| 亳州市| 古蔺县| 五华县| 乳山市| 仪征市| 南郑县| 东山县| 皮山县| 桃园县| 澄江县| 淳化县| 兰考县| 科技| 克山县| 通海县| 吉木萨尔县| 沐川县| 涞水县| 大新县| 久治县| 崇礼县| 科技| 民和| 海门市| 乌兰浩特市| 沅江市| 铁岭市| 贺兰县| 稷山县| 隆安县| 德保县| 富宁县| 威远县| 许昌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