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什么是神通

講到神通。大家就會聯想到飛天鉆地、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其實神通并非佛教的專利,因為只要有禪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會有神通的。佛家講的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盡通,其它外道則只有前五種(沒有漏盡通,只有佛家證果圣人才有漏盡通)。

所謂六種神通為:

(一) 天眼:能知道未來及現在的遠處和微細處。

(二) 天耳:能聽到很遙遠的聲音。 

(三) 神足:能夠飛行自在,來無影,去無蹤。 

(四) 宿命:能知道過去世和未來世。 

(五) 他心:可以知道人的心在想什么。 

(六) 漏盡:斷煩惱,證果位(阿羅漢或菩薩)。

在三種情況下,才有神通:(一)修持:通過修禪定功夫,如修道者;(二)咒力:借用咒力或以咒力譴使鬼神,如巫師;(三)報得:因為果報而得,但他們的神通很有限,如鬼神、天人或魔等。至于乩童(問米),是讓鬼神依附在他的神經官能或耳根,以達到未卜先知的效果,其實只是附載式的神通,或傳話式的神通。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這雖然可以多少讓我們知道一些前因后果(不一定對的),但還是無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除非通過行善、修正自我的行為等。魔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魔術并非神通,其實只是一種障眼法,它用快、精、準的技法和在你看不到的空間作變化。魔術界有一個定律,就是魔術師不可以揭發其他魔術師的魔術。

靠修持而得的神通,會因定力減退或破戒而消失。如念咒者犯禁忌或鬼神遠離,神通也一樣無效。至于報得的神通則是不會消失的。在《阿含經》里有一則故事記載,有一位被逐出僧團的比丘,在一晚遇到一位不得勢的鬼。所謂臭味相投,他們互相合作欺詐百姓,以便獲取供養和名利。每晚,鬼會用它的神力把這比丘扶著,讓他高空飛行(因為人們看不到鬼,所以以為這比丘有神通,可以飛行自在,一定是得道高僧)。從此供養的人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響。有一晚,當鬼扶著比丘在飛行時,剛好四大天王出巡,司查人間善惡,鬼看到了嚇倒,即刻逃跑,可憐的比丘在沒有鬼的扶持下,立刻摔死在地上。《阿含經》里還有一則故事,說有一位有五神通的仙人,因為迷戀五欲(財、色、名、食、睡)而退失定力,失去神通,無法飛行。

神通不是我們學佛的目標,因為它不能違背因果(如用神通去救一個因業報將遇車禍的人,是沒有可能的),也對我們的生死沒有幫助的(即所謂“神通敵不過業力”)。所以在佛陀時代,佛陀不準許弟子們亂用神通。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是死于外道的亂石之下,但他知曉因果,從容以對。在中國佛教歷史里,當某某大德顯現神通后,他都會選擇離開世間,或裝瘋顛,如金山活佛,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當然也是有例外的。

記得在廣欽老和尚的問答錄里,有這么一段有耐人趣味的談話。有一個弟子問廣欽老和尚說:師父,聽說您有神通,沒有的話,為什么您會先知道好多東西?到底您是否有神通?廣欽老和尚答:我有吃就 有通(其實是指大小便通)。近代的虛云老和尚的傳奇故事里,也有關于神通的介紹。有一天,虛云老和尚忽然看到小沙彌在水溝邊露天小便(其實是隔一個墻壁),過后,虛云老和尚把小沙彌叫來問話;小沙彌覺得奇怪,因為他是確定沒有人才在那里小便,不過只好認錯。這件事過后,虛云老和尚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天眼通,他有神通的消息不小心給小沙彌發覺和走漏了。

至于魔通,在我們的天上有二十八重天里的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天上分有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第六天,里頭有天主(波旬魔王),專門破壞人間清凈的修行者。在《維摩詰經》里有這么一則故事,有一晚,持地菩薩在靜坐,忽然,魔王變現的帝釋,即忉利天王,與萬采女出現在面前,欲將此采女供菩薩差遣,服侍左右,以便影響他的修行。此時維摩詰居士及時出現,拆穿魔王的身份。這是關于魔王擾亂修行者的一則記載。

其實在邪?教里不難看到,它的教主自稱某某(大妄語),以他的魔通(有兩種情況,一是修到走火入魔,自以為有成就,其實是魔暗中依附身上,而有神力;二是心術不正,同樣走火入魔,但以魔為禮拜對象,身不由己,任他擺布,提倡魔道)來吸引崇拜者。它們大肆提倡世界末日,亂搞男女關系,自殺升天等。這些情況,佛陀已在《楞嚴經》中的“五十二種陰魔”和“四種清凈明誨”章節里頭說得很清楚,并教道我們如何去辨別和提防。《楞嚴經》有如佛教的照妖鏡。

當然,我們不需要去擔心會不會著魔,因為只要培養正知正見,依法不依人,把自心的煩惱(內魔)處理好,把持著內心的正念,外魔是奈何不了我們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38
下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8:23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人天行果 第一節? 行 一、皈依三寶 (一)皈依的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九、凈相:修行波羅蜜多清凈之相,《解深密經》中說有總別二種,如彼經說:‘總說一切波羅蜜多清凈相者,當知七種。何等為七?一者,菩薩于此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諸法,見已不生執著。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無始無明:什么是無明?無明就是對無我的真理以及法界實相不了解、不知道,沒有智慧的光明。 一念無明,就是不了解、不知道小乘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即一切萬法,剎那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什么是出離心(四)

    有一次,我有個弟子,她說:“師父,我想出家。”我就問她:“為什么?”她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今天終算明白,我想離開這個城市和家,去寺院過生活。”我就說:“你去寺院吃什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說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五) 四、十力 如來證得實相的妙智,能夠了達一切境相,堅固最勝,沒有可以破壞和超勝他者,故名為力。力有十種:一、知是處非處智力。處,即合道理義,非處即不合道理的意思。如來于一切…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圓滿親近法:圓滿親近善知識的方法,《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有四種,如彼論說:‘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及。一于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恒常發起愛敬凈信。二于善友,隨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三皈五戒(三)

    (三)、佛陀制定五戒的原因: 五戒本來是做人的根本,不論佛陀制定與否,五戒中的殺、盜、淫、妄這四條戒,是人都會知道它是罪惡的,既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會有人懂得要守持五戒。佛說有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業力與輪回(二)

    三、業的活動: 我們造業后,來世要受果報,它們的活動過程是怎樣的?其實,業的活動就是我們生死輪回的相續,我們日復日年復年的生活著,這就是業的活動。我們在受業報的過程中,又再造新的業…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煩惱所知二障 一、煩惱障: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身心,不令出離生死苦海,故名煩惱。障是覆蔽義,即煩惱覆蔽涅槃不得解脫,是名為障,煩惱即障,故名煩惱障。其體即遍計所執實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金山区| 日土县| 凤阳县| 资兴市| 观塘区| 阿鲁科尔沁旗| 庄浪县| 浮梁县| 靖宇县| 怀来县| 昌图县| 台北县| 拉萨市| 崇义县| 肇州县| 上虞市| 剑川县| 江都市| 阿尔山市| 霍州市| 丰城市| 柞水县| 西盟| 侯马市| 左云县| 安国市| 长乐市| 清水县| 土默特左旗| 峨边| 长寿区| 浙江省| 宣威市| 龙海市| 宜兰县| 大化| 松江区| 峡江县| 武川县|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