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人生八苦簡述

投身為人實屬六道輪回中之幸事,更甚之方便可以聞之以如來正法,依教如實修行,即身成就,如此之言則實為人身難得。

雖然人道之眾生有幸為多生善業(yè)之福報,但是,人道之中同樣避免不了苦難與痛苦,其中最主要有四大痛苦:生、老、病、死,及愛別離,怨憎會苦等等。

1、生苦:

佛陀曾經(jīng)說過:【我們若不這么愚癡,而能真正知苦,甚至了解胎兒於母腹中所受之苦,我們就會在今生精進修行,以求成佛,永不再受苦之苦。】

人在死時,心識與身體告之分離,六大和合因緣即隨之分解,此時中陰之識中所現(xiàn)的一切境象均由三世所積集的一切善惡業(yè)之量而決定。

更由於多生累劫因果之致,其性別由是依據(jù)而產生。

如屬善業(yè)強盛者則易轉世為人道中,爾際父精母血相互融合再加上無形的中陰之識,此時投胎便告完成。

識便轉生重新入有形之界,於此有形軀體與無始無明所致的無形心識的融合,亦可稱為精神與物質的結合,於是便致生之苦的開端。

嬰兒於母體之內,無以方式表示所求所需,更因母體內溫度變化和外界影響(體力和腦力不合體之異端諸病)而受致各種痛苦的遭遇,此時則開始了心識與軀體的外觀及內在的體驗,接受人生的痛苦開端。

當嬰兒離開母體之時,由於與外界的接觸相當敏感,隨同其以響亮的哭聲向世間的第一種表態(tài),便告示著被無明業(yè)力牽引而迫使其置身於茫茫人世的苦難征兆。

如果說人生歷程是一條荊棘叢生的坎坷道路,那么嬰兒落地時之哭聲則是這條崎嶇的路的初始象征。

然則受生之苦不僅僅感受者為母腹中之嬰兒,來到世界之中,成長的每一步無不烏云密布,苦境叢生。

未識說話的孩子,想喝水時不能講與人知,饑餓時無以言辭表述,且不能抗拒不喜歡接受之各種表達方式,諸如:睡覺、摟抱、任其坐臥、捆縛等等,於他來講無得自由,約束重重痛苦不堪。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困惑和騷擾,痛苦象雪花一般紛至沓來,上學時,或愁學費的數(shù)目,或愁考試的成績,或愁師長的批評,或愁惡意的謾罵,或愁饑寒的苦擊,更為所謂的升學前途擔憂,各種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一步步地影響著生存的每一個人,學業(yè)畢時,又擔心工作的好壞與薪金的高低,是否具有獨立的經(jīng)濟能力,能否處理好同事之間的各種關系,遭到別人的嫉妒會感到煩惱,看到比自己能力差的人職位比自己高而憤恨。見到世間諸君溜須拍馬極盡奉承上司之事心中不齒,婚姻生活摩擦不復美滿和日感痛苦,原來昔日美好的友誼感情消逝不復返感到失望,子女的一切衣食住行心頭牽掛等等。

總之,生活中的苦境一處接著一處,一境拖著一境,眾生背著煩惱,猶似坐上了高速列車,呼嘯著拖著眾生的辛苦奔波,沿著因果業(yè)力的預軌,永不停息地運作,間或暴雨傾盆,時有雪虐風饕,挾有颶風驟雹,夾帶山崩地裂,雖然渴求幸福如彩虹璀璨絢麗,那也只是如同海市蜃樓,曇花一現(xiàn),更多的煩惱、痛苦、磨難給艱難的人生設置諸多阻障,眾生便一生在苦海中沉浮輾轉,茫茫無邊,無一是岸!

此則簡明講一下生之苦,眾生實際生活之苦,生存與壓迫之苦,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精神上的諸多壓力痛苦,是根本無以言語來形容其程度之深的。

2、老之苦:

人之生之始,便即老之始,每成長一段歲月,離死亡也愈來愈近,亦即愈來愈老。

身體之六大和合因緣的結合,隨著時間的逐步推移,它分解之期也必然越快到來。

一切和合之物的成長與衰老,幾近同時產生和開始。

歲月不斷地逝去,無常之果逐一呈現(xiàn),皮膚不再似從前細膩白嫩,光滑富有彈性,而變得粗糙不堪,皺紋橫生,干縮皺裂,如同蕭蕭秋風中頹廢的松樹皮,油脂之光彩不復,又干又裂,黝黑衰老。

行動再不能疾如風,利似電。

身軀開始佝僂萎縮,不似從前般如同秀麗的楠樹,亭亭玉立,玉樹臨風,瀟灑倜儻,甚而必須倚仗拐杖來支撐。

青春紅潤美麗的臉龐已失昔時光彩,風韻不再,英俊無存,體態(tài)或臃腫笨拙,或瘦骨嶙峋,然而以前時娉婷綽約,似青荷窈窕,蓮花綻放,如齊楠高昂,滿月清凈。

物質的接觸索然無味,精神之不安敏感易怒,耳朵聽到的聲音開始模糊,舌頭嘗到的味道逐漸失之鮮明,昔時腰纏萬貫或舉目無親或倚著無傍,妻離之散!此時對著錢財,只有憤怒,因為它既買不回逝去的光陰,又買不到溫暖的親情。

老時窮困潦倒者,眾親遠離,顛沛一生,流離一世,無依無援。

老而無能者,窮死他鄉(xiāng)異域,無人問津。

老時曾為高官厚祿者,門庭若市不復,雖家居鬧市然門可羅雀,冷落清寥,昔時車馬川流不息,人流絡繹不絕,觥籌交錯不止、歡聲笑語不斷之盛景不再,無絲竹繚耳豈古琴悅心,無曼舞繞前,前后時光對境之照,則令人若有所失,焦躁不安,感嘆人世滄桑,人情冷暖。

福報享受已盡,苦果接踵而來,你便開始患得患失,記憶不清,失常之舉,度入常為,再不注意任何形象體統(tǒng),明知死之將至,卻已無可奈何,坐以等待,黯然無神,再拭目感嘆,人生逝者如斯,幻景如夢,此一生之生緣將盡,一日日地接近死亡,方才悟覺人生如一場夢。

此中老之苦,其悲戚,其凄涼,實在是令人可憐嘆息嗚呼也!

3、病之苦:

人們往往在順境中感嘆高歌,生活之陽光如此溫暖燦爛,卻很少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想到逆境。

然而一旦陷入逆境時,就喟嘆迭聲,數(shù)落生活不盡如意,極盡捉弄,困苦之窘境時才發(fā)覺順境之時的美好不再。

同樣,人們在身體健康時從來不會考慮若陷入病中會怎樣,而一旦病魔纏身,臥床不起,纏綿於病榻之時,受盡病況的蹂躪和折磨,且夙昔可為之小事,也需他人代勞而為,心中充滿傷心。如若得知身患絕癥,更是受盡心理上的打擊折磨,孤獨、無助、痛苦、恐懼紛至沓來,便會覺得孤獨無援,寂寥無助,此時會渴望室處的陽光、雨露、空氣、草地,芳香的氤氳,羨慕孩子們的叫喊奔跑,甚至嫉妒人們悠然散步,害怕隨時都有可能走近的死神,甚而受不了房里沉悶的空氣,漫漫長夜的來臨,會做各種可怕的惡夢,雖恐慌,然而無人應聽。

更可怕的是死后一個獨立孤魂不知何方可居,何處有食,陷入病境的時候,時間過得好象特別的慢,每一秒時針的走動,無不敲打著你緊繃的心弦,彷彿在告訴你死亡將至,一分鐘象一個小時那么漫長,病中之時,所受的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之苦令人無比難奈,痛苦不堪忍受,真是慘不忍睹。

4、死之苦:

有生命之花的綻放,必然有秋葉的靜死。

生命成長的過程,亦即是死亡接近的過程。

當死神來到你身邊時,你失聲痛哭,你恣意悲慟,你不能掩飾你內心極大的恐懼和眷戀,你舍不得離開你的親人,你的家舍田園,你的高官、爵位,你所深深眷戀的塵世生活和一切,你害怕面對死亡,然而你必然要死亡。

當你生命終結時,你的靈知心識便與你所執(zhí)愛的肉體分離,六大和合告之分解,終臨一空,你獨自一人躺進冰冷的墳墓,你的身體開始腐爛,污濁,靈知心識獨自飄蕩在中陰時期,無以所附,無以所依。

而因因果不昧,多生種下的善因惡因結之善果惡果,無始之黑白二業(yè)的牽引,你不得不受其擺布,重入六道輪回,或轉世為人,重受生老病死之苦。

或變?yōu)樾笊鼙M愚癡饑渴啖食之苦。

或淪為餓鬼或墮入無間地獄,受盡饑渴、折磨、冷熱煎熬之苦。

5、怨憎會苦

怨憎會者,與敵對或不適意者及物會聚,而致令身心之不適或苦惱,由此不悅之狀況故為苦之所依,則是為苦之基地也。

6、愛別離苦

愛別離者,與上者相反,即指與心愛或適意者及愛物分開,而致令身心不舍或不適,生之苦惱,由此之不快和傷心之狀況故為苦之所依,則是為苦之基地也。

7、求不得苦

求不得者,由其所欲念致所求之物然弗與得之,此求不可得之則生之苦惱,由此苦惱狀故為苦之所依,則是為苦之基地也。

8、五陰熾盛苦

陰者,積集之義也。眾者眾多和聚之義,亦即蘊之義也。是顯數(shù)多積集之有為法自性。作有為法之用,無純一之法,或同類、或異類、必多數(shù)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則概之為蘊。

大別之為五法,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28日 下午2:22
下一篇 2024年10月29日 下午2:58

相關推薦

  • 觀世音菩薩(一)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圣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音菩薩。這對圣嚴本人來說,尤其感到無限的親切和無限的贊仰,因我自幼至今,無一天不是沐浴在這位大菩薩的恩光之中。 我生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四念處(三)

    五、總相念處: 四念處除了這四個不同的觀行外,還有一個總相念處,既是在這四念處中觀一切有為法皆是無常、苦、無我以及空性。既是:身念處是無常、苦、無我;受念處是無常、苦、無我;心念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2)恭敬說法師 知道了聽聞正法的重要,其次就是實際地從善知識跟前去聽受。但要使自己聽聞正法能得殊勝的利益,對于說法師與所說的法和聽法的心理,都應該發(fā)起恭敬心,正確的思想,和清凈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六) 又《對法論》在建立受蘊門中,依四因、五位、七類的差別,總說二十七受。第一位和第一類有六種:即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jié)(四)

    49天不間斷做善事   所以,大家不要殺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愛去世的親人,也很想幫助他們,那千萬不要為他們造惡業(yè),應該為他們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內,每天不間斷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煩惱(二)

    二、隨煩惱: 隨煩惱就是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之煩惱,共有二十個。 (一)、小隨煩惱:行相互違,各別生起。 (1)、忿:對現(xiàn)前逆境,不能忍受,起嗔心。 (2)、恨:對過去逆境起嗔心,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三)皈依者應具的認識和意志 《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齊四緣故,說能皈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別故。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說有余大師故。’這里正確地說明了能皈依的人,對于所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八) 五、三科名次 (一)五蘊次第 五蘊中以色蘊為首,識蘊為末,這樣的次第,在建立上是有確定意義的。如《俱舍論》界品頌說:‘隨粗染器等,界別次第立。’這半個頌文顯示五蘊的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zhí)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三皈五戒(二)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應為;律是有所應當為。 我們每天應該誦經(jīng)修持,時時提起正念,有機會要去受持種種的戒,因為佛、法、僧中的法寶就是戒、定、慧的無漏法,我們應當修學。我們皈依三寶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最近文章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施甸县| 定兴县| 探索| 罗城| 安陆市| 通河县| 宜兰县| 永定县| 湖北省| 集贤县| 贡山| 灵丘县| 大理市| 潜山县| 蒙阴县| 河西区| 通山县| 天气| 玉环县| 卫辉市| 正蓝旗| 新沂市| 乌苏市| 习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即墨市| 孟连| 大厂| 深水埗区| 信宜市| 梁平县| 烟台市| 申扎县| 朝阳区| 霍城县| 建宁县| 庆阳市| 丹阳市| 高陵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