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二)

可意等三種,由境有勝劣,情有順違,故成益成損;可意的益,不可意的損,俱則通于二種。因受等三,由發聲的音大種別故,聲成差別。世成等三,其言雖同,依人成別?;蛴扇擞袆e故亦成差。世所共成,就是世間所說的諦實非諦實語為世俗共所許故,名世所共成。成所引的成,是成滿義,由諸圣共許的因而成起言說,名成所引。外道執心,稱為遍計,因彼執心而起言說,名遍計起。這世所共成等三,即依世俗、勝義、有執而分。圣言等二,由情有順違,言成差別。這里所說的圣以所言不虛,契實名圣,非是證果名圣。即圣言量,是可信的至實之言,故名圣言。非圣翻此可知。

第八、香,是鼻根所對,鼻識所緣的境界。有好香、惡香、平等香、俱生香、和合香、變異香六種。通常以香為臭的對此氣氛,實際說來,香亦攝臭,故說為惡香。所嗅的氣味與鼻識結合的時候,對于五蘊有順適的作用,是為好香;如沉麝等。所嗅的氣味與鼻識結合的時候,對于五蘊身起違逆損害的作用,是為惡香;如腐穢的臭氣等。若所嗅的氣味與鼻識結合的時候,對于五蘊身沒有利益和損害就是平等香;如塊石等。俱生香即旃檀等,其香氣與本質俱時生起,故名俱生香。和合香即由各種香料和合制成的線香末香等。變異香即水果變異成熟而增盛的氣氛等。好惡等三,若依境說好益惡損,平等雙非。若依情說,香臭具有益損的意義。前面所說的眼耳所取的色聲二境,都是有空間距離而緣取其境,鼻舌身三識緣境的時候,都是合中取境,故說與鼻識結合而緣。關于香的建立,《瑜伽師地論》和《五蘊論》同舉好香、惡香、俱非三種,《顯揚》說略有二類,好惡等三,俱生等三,共為六種,與《對法》相同?!秾Ψā妨⒋蠓N,如上所說,并以三因相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5
下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6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修斷 一、所修勝行—六波羅蜜多 菩薩于諸行位中,修習無量法門,若隨類攝,六種波羅蜜多可以攝盡;所以六波羅蜜多,是菩薩的正道,也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如《解密經》經中佛告觀自在菩薩…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一)

    人死的時候,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離開,在那個時候,錢財、地位、受用都沒有用,唯有正法最有用,可是很多人卻不重視以正法來利益亡者,我看到有些人家里人死后,一處理完尸體就沒事了…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名義 隨煩惱,即隨從根本煩惱而起,故名隨煩惱。其義有二:一唯是慣惱分別差別義,即忿等十種,及忘念、不正知、放逸十三法,都是貪等根本煩惱的粗行差別分位上假立,依隨根本煩惱而起,…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出離與虔誠(三)

    佛教典籍中經常提到信心和虔誠的必要性。在佛法中,這并不是盲目接受任何事物?!皯岩伞迸c“發問”是發展真正信心與虔誠的優良基礎,應該培養這種基礎,而不是加以抑制。尤其在開始階段,忽視你…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三) (九)三性:這里說八識在善惡無記三性之中各屬于何性,先說善等三性的意義:(1)善性:若法能為此世他世順益的,是名為善。即招感可愛果的性,如受持五戒十善等,今世順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愿、回向等。 ???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凈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每日換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在靈性修行的圈子里,這是最令人困惑的議題。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五位百法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并且法相名詞多以萬計,更不容易從各個名相之間得到系統的認識。但是我們假若能夠從某些有系統性的名相去學習,而弄清楚其意義…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 阿羅漢果的差別有六種: 一、退法,在證了阿羅漢以后,一旦遇著退緣,又忽起修惑,便退失所得之果,而降至不還果、或一來果、或預流果等。 二、思法,在證了阿羅漢以后,恒作是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四)于三寶所勤修供奉 (1)總說 學佛的人,在皈依三寶之后,應隨時以清凈信心,憶念三寶的功德,隨己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諸供養具而為供養。這是培養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報的莊嚴…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南充市| 遂昌县| 碌曲县| 巴林左旗| 乌恰县| 稻城县| 沙洋县| 碌曲县| 开江县| 轮台县| 新田县| 治县。| 阿图什市| 凤冈县| 延吉市| 玉山县| 土默特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乌拉特中旗| 赣州市| 台安县| 高陵县| 东港市| 土默特左旗| 江安县| 卢氏县| 永兴县| 三明市| 上虞市| 清丰县| 娄烦县| 图木舒克市| 万源市| 滁州市| 雷山县| 长阳| 临洮县| 通城县| 阳谷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