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二)思惟諸苦

在思惟諸苦中,特別是思惟生老等八苦,最能引發出離心。生等八苦,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第六十一卷中,各說五相,修解脫行的人,應如理思惟。

一、生苦五相:(一)眾苦所隨故苦,即有情生于地獄趣,及一向受苦的餓鬼趣中,并諸胎生和卵生有情生時,為種種逼迫憂苦之所隨逐故。(二)粗重所隨故苦。由三界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逐;由此隨逐,三界有情諸蘊生起,性不調柔,不自在轉,故名粗重所隨故苦。(三)眾苦所依故苦。即生為眾苦的所依,由有生故,衰老病痛等眾苦差別依之而起。(四)煩惱所依故苦,有情既受生已,于可愛境生愛,于憎恨境起嗔,于中庸境起癡;由是因緣,身心昏蕩,不能寂靜安隱而住,生起種種煩惱,是名煩惱所依故苦。(五)不隨所欲,離別法故苦。即諸有情,生者皆死,所有壽命,死為邊際,死為終極,如是死事,非諸有情所愛,然死苦必受,是為不隨所欲,離別法故說生為苦。

二、老苦五相:即諸有情,由五處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即膚黑發白,皺紋充滿等,諸非可愛的衰老色現。(二)氣力衰退故。于諸事業,無操作能力,及容易染患疾病等。(三)諸根衰退故。即眼昧耳聾,身體尪羸等。(四)受用境界衰退故。即于可食可用的境物,由力能衰朽,或由于不利于衰老的人,不能受用。(五)壽量衰退故。時分已過,壽量唯減,命將終極。

三、病苦五相:(一)身性變壞故。由四大乖違,腫脹羸劣,壯熱煎寒,疼痛僵硬,麻痹癱瘓等。(二)憂苦增多,由于病苦纏身故。于身逼迫,引起內心無限憂苦,與時日俱增地住于痛苦中,悲愁地度過日夜。(三)于可意境不喜受用故。人在害了病的時候,平時心意中喜愛好樂的飲食等境界,由病苦逼迫,不再喜愛受用:或由于有增加病苦的危險而不能受用。這就是受用不自在苦。(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強受用故。由于有病,于不可愛樂的藥物、針灸、刀割等境,雖非所欲,為了治病,也得勉強受用,引生領納苦境之苦。(五)能令命根離壞故。由于見到自己病重難治的時候,多知自己命根將很快地舍離根身而斷壞,趣于死亡,引起悲哀痛苦。

四、死苦五相:(一)離別所愛盛財寶故。由于死時舍離自己一生辛勤勞苦營謀追求積聚守護的豐盛財產寶物,心生痛苦。(二)離別所愛盛朋友故。許多知交善友,一生得其協助,成就了自己的知識事業等,情長誼深,死則永舍悲痛。(三)離別所愛盛眷屬故。至親至愛的父母妻子兒女等,團聚歡樂,在生不愿暫時有別,死則永遠舍離,痛切心腑。(注)(五)于命終時備受種種極重憂苦故。死時四大分離,眾苦交加,故其憂悲痛苦,至極尤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29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05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三) 這六種香,都是實有,經論中沒有明文說香是假法故。問:好惡等三,攝法已盡,何須更立俱生等三呢?答:事類不同,安立初三種:起用時別,復立后三種。或將境就心,安立初三種: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讓修行融入生活中(一)

    ? 所謂一個佛法修行者,乃是指面對任何順逆諸境,皆能轉極逆的境界為勵緣的修行人。他能清凈一切外境,且對修行的過程中一切順逆外境的經驗及相應,也能清楚地了知。修法者不應被順逆諸境所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法知識

    我們先來看逆觀十二因緣: “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是愛緣;受從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日常生活修行(三)

    三、一舉兩得之殊勝法門 很多人在聞思,也聽了《入行論》、《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勝的論典,大家都很虔誠,也在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地斷惡行善,精進…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教十善

    十善包括 一、不殺生而行放生 二、不偷盜而行施舍 三、不邪淫而修梵行 四、不妄語而說實言 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 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 八、不貪而修不凈觀 九、…

    2024年11月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四、辨相:布施等十種波羅蜜多之所以得名波羅蜜多,是有一定的因緣條件的,否則普通的善心凡夫和修解脫行的二乘人,也能修行布施持戒等,是否也可以稱他們所行所作就是波羅蜜多呢?不能,這些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耳識八緣:因為生起耳識不需要光明緣。 鼻識、舌識、身識七緣:因為既不需要光明,也不需要空間距離。嗅感細胞必須直接觸到香塵;味蕾必須直接觸到味塵;身體必須直接觸到觸塵。 意識五緣: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死亡因緣的三種類型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盡死和未舍不平等死?:唐譯為不避不平等死。   一、壽盡死  壽盡死者,謂如宿業所引壽量,一切罄盡而死,是為時死。   所謂壽盡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四圣諦(二)

    【二、集圣諦】 集圣諦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稱為集圣諦。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業力被煩惱所引發出來;集取就是煩惱在造業。因為我們過去造種種的業形成力量,加上過去與現在種種煩…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三法印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昭平县| 桃园县| 仲巴县| 鹿泉市| 闸北区| 金塔县| 拜城县| 托克逊县| 道真| 铅山县| 嘉义市| 安阳县| 抚宁县| 新野县| 万山特区| 大宁县| 郑州市| 南召县| 延津县| 汉寿县| 鱼台县| 宜丰县| 四会市| 渝北区| 汝城县| 万山特区| 博客| 民权县| 康乐县| 乡城县| 扎兰屯市| 城口县| 温泉县| 和林格尔县| 西峡县| 阳山县| 缙云县| 宣武区| 简阳市|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