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三法印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助我們判斷佛教所講的道理是否符合佛法,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誰說的。因為此三法印是由佛陀講演出來,所以它是印證真理(佛法)的一種方法。

什么叫法印?所謂法印是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只要世間人有智慧,也能通曉的道理,稱為世間法。十善業道就是一種世間法。除了這些世間法外,佛法中還有出世間法,它是佛法研究的道理,教導我們解脫生死輪回。這些真實的道理就是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這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任何人都不可以推翻與破環,所以佛陀說沒有人能破壞佛法。三法印是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中的出世間法,所以世間法就絕對不可以用三法印來印證。比如說,世間法教導我們行善,追求人生的快樂,這是不符合三法印;只有那些教導我們出離世間、走上解脫之道的佛法,才是符合這三法印。三法印并非能印證一切佛法,它只能印證佛陀所講的法是否究竟。佛法中有究竟法與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導我們走上解脫生死之康莊大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導我們朝向善道,但還是在三界六道中輪回生死。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不究竟的佛法是善法,不一定符合三法印。那怎樣才是究竟法呢?世間的真實相既是真正的道理,稱為究竟法,所以三法印一定符合真理。

法的意義:法就是軌持的意思。‘軌’是它有一定的范圍與相貌,能夠給我們知道它;‘持’是能夠保持它的特性。既是這世間任何東西必然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個時候被我們知道,稱為法。比如說:‘雨水’,雖然它從天上滴下來只是那么短短的時間,但是它有一定的形狀,保持一段時間,讓我們知道它,此稱為法。甚至于我們的心念,一念一念、剎那剎那地無常生滅,我們知道它存在,也知道它有一定的相貌,這也稱為法。此外,‘法’還有道理、方法等意義,它們都保持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相貌與形狀,讓我們認識它,此皆稱為法。

一、諸行無常:

因緣造作之法稱為諸行。‘造作’之義是我們用心驅使身、口、意去做種種行為,稱為造作。它分為身體(身、口)造作和心理(意)造作,凡是有造作都稱為‘行’。‘行’的意思是造作和遷流變化;‘諸行’是指一切造作遷流變化的法。諸行的范圍包括時間、空間和世間的遷流變化。我們生活在這世間,看見種種物質和東西;時間一剎那、一剎那不停的流逝著,遷流變化;空間也在變化,但我們感覺不到。諸如此類的因緣造作的法,皆稱為行。

為什么這個世間都稱為行呢?因為世間是眾生過去所造的共業,它們是相同的業報,現在顯現出來,因此我們此世感受相同的果報,故稱它為行。根據佛法說,這些法必然是無常;我們的身體與心念都是無常變化。

世間的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是永恒的。你們當中或許會有人說地球是永恒的。但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地球終歸會毀滅,而且根據佛法說,我們生活的大地(地球)總有一天會毀滅,既是世間有成、住、壞、空的四種變化。‘成’就是形成;‘住’就是它停留、保持一個時期;‘壞’就是慢慢毀壞;‘空’就是它會消失掉。世間的變化都有成、住、壞、空。世間的任何東西都有它形成的時候,形成過后會保持一定的相貌,過了一個時期,它慢慢地壞掉,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稱為空。甚至于世間的物質,有生、住、異、滅的變化,‘生’既是它的形成;‘住’既是保持它的相貌一個時期;‘異’即是它一直在變化;‘滅’既是它消滅掉。比如說:你們現在看這塊白布,工人在紡織時,稱為‘生’;它保持相貌一個時期,稱為‘住’;但是它以后會慢慢變化,稱為‘異’;最后它會變壞,完全不見掉,稱為‘滅’。世間的物質是如此無常變化,我們的身體和生命都有生、老、病、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必我多加解說。我們的心念,年年在生滅。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間(世界),世上的物質,我們的身體和生命,以及心念,沒有一物不是生滅變化的,故說無常。它們之所以無常,是因為屬于‘行’,都是造作而成的。比如說這個世界,使我們過去所造的業,今生顯現出來,所以世界是眾生的心所造的,大乘經典中說:‘萬法唯心造’既是此意。世間一切的法是我們的心所造,所以稱為造作。既然是心所造,那就是‘行’,它是生滅無常的。再說世間的種種物質、身體也是我們的心業所造成,所以一切都是無常。

佛陀教導我們一切無常,并非教我們在這世間看所有的萬物都無常,而是要我們明了無常的道理。根據佛法說無常有兩個道理:一者、三世遷流不住,既是今世、過去世、未來世,一直在那邊流轉,沒有停留,故無常。它是我們的業所造成的;二者、是無常的真正道理,既是諸法因緣生滅,所以無常。既是世間所有的一切事物,是它的結果,這個結果必然有它的前因,稱為因。這個因與種種外緣配合而形成果。比如說蘋果,它是由蘋果樹、水分、陽光和泥土等外緣配合而形成的。蘋果是一個結果,并不是原因,從原因到結果必然有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因還是因,果肯定不能生,所以我們現前的一切都是果。果要有因形成,因要形成果就要變化,因緣如此的連續,所以說無常。

佛陀經常在經中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既是說有因緣會合,果報即生;因緣散壞,它就滅掉,所以說它無常。世間人都知道這個無常,但是還有很多無常是我們不知不覺的,那既是我們的心念,它的每一念都是無常。打個比喻:你們現在做在這里聽我講話,聲音一念一念的過去,它也是無常的,這一類的無常與前面所講的無常就不一樣。既是世界、物質和生命的無常和心念的無常是不同的。故無常有二:一者、一期生滅無常;二者、剎那生滅無常。一期生滅無常是:一個東西在一個時限內有生、住、異、滅,它是無常的,但是這一期生滅中的‘住’時期很長,我們愚癡,以為它沒有變化,認為它是常的。比如杯子,今天你用它來沖茶,明天也用它,結果就認為今天的杯子和明天的是一樣的,它那里是無常呢?實際上它有剎那生滅無常。如果你們問科學家杯子里有何物?他們會說杯子里面有原子,原子里面又有很多電子,那些原子和電子一直不停的在震動,不就是無常嗎?但是凡夫不知道,之看到它的外表而已,就認為它是常的。事實上,世間任何東西,小至原子、核子,沒有一樣永遠保持著它的相貌,它們都在無常變化。甚至你們用杯子來裝熱水或冷水,溫度產生變化,它會膨脹或收縮,它也在發生變化,因為我們看不到,就認為它沒有變化,所以稱為住。一期生滅里的‘住’使得我們產生誤解,以為它是常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一期生滅中,還有剎那生滅,我們凡夫很難感覺到這個剎那生滅,因此我們會認為有些東西是常的。有科學研究的人就會知道物質的剎那生滅。除此之外,我們的身體和心念,它們都在剎那生滅。比如你認為今天的身體和明天的是一樣的,而實際上并非如此。今天你身體上的細胞跟你明天的已經是不同;今天你剃了胡子,明天摸一摸下巴,它又長出來了,所以我們的身體上的一切都在無常變化。那我們的心念呢?它也是無常變化。這個無常變化到底是否有永恒的個體存在呢?根據佛法說是沒有。既是說世上沒有永恒的東西,我們眾生愚癡執著,認為天、地是永恒的,所以我們說天長地久。根據佛法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天地也會成、住、壞、空,它最終會毀滅,所以也是無常。因為我們感受不到,所以就認為它‘常’。

根據佛法說,世間任何的東西有因必有果,所以因果的變化是無常的。以此看來,我們不必再看成、住、壞、空,只要知道任何東西出現在這個世間,它的因變成果就是無常,任何一樣東西必然有它的前因,它就是無常,所以說諸行無常。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9:23
下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9:26

相關推薦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三)

    第三、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一定要盡力為亡人安排。   藏地的四十九天佛事主要念密宗的《聞解脫經》,漢地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但也可以念顯宗的《金剛經》、《阿彌陀經》或者阿…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 阿羅漢果的差別有六種: 一、退法,在證了阿羅漢以后,一旦遇著退緣,又忽起修惑,便退失所得之果,而降至不還果、或一來果、或預流果等。 二、思法,在證了阿羅漢以后,恒作是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清凈諸蓋,《瑜伽師地論》二十一卷說:‘云何清凈諸蓋?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或空室等,于五種蓋凈修其心,所謂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及以疑蓋。從彼諸蓋凈修心已,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在靈性修行的圈子里,這是最令人困惑的議題。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五蘊 (一)五蘊名義 前面所說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詞的蘊、處、界三科里可以攝盡。因此在說了百法之后,說蘊等三科。這里先說五蘊。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五聚有為法。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依外五種: 一、大師圓滿:即彼有情,具內五種生圓滿已,復得值遇大師出世。即有一普于一切諸有情類,起善利益增上意樂,修習千萬難行的苦行。經三大阿僧祇劫,積集廣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日常生活中修行(一)

    一、何謂佛法融入生活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經常做義工,捐贈財物、獻血、捐獻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導的種種行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當中的具體體現。雖然我們不能斷然否定這也是佛法融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凈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巨大。而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①、存誠、敢享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須明白因果…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石城县| 石泉县| 桑日县| 古蔺县| 乐平市| 柞水县| 永春县| 马公市| 巨野县| 黔江区| 射洪县| 金秀| 宝清县| 万盛区| 普兰店市| 崇礼县| 永清县| 和林格尔县| 福鼎市| 墨江| 临朐县| 凤山市| 海晏县| 岳阳市| 尚义县| 鞍山市| 大关县| 甘南县| 镇巴县| 莎车县| 布拖县| 丰原市| 宁明县| 会同县| 东方市| 邢台市| 元江| 大化| 诏安县|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