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三、伏斷位次:滅現行名伏,除種子及習氣名斷。斷的意義,約能斷說,是除害義;約所斷說,是不續義;自類相生的種子后生的作用不相續,即是斷惑。過去未來的法無體,故無所斷;現在惑智俱起,亦無所斷;但由教行因緣引起正見相應的能治心,此心生時,所治惑種即滅,智生惑滅同一剎那,猶如世間明生暗滅,斷惑義成。煩惱所知的分別二障,資糧位漸伏,加行位頓伏。少分伏名漸伏,猶有余故;全分伏名頓伏,更無余故。資糧位伏其粗者,由勝解力折伏;加行位伏其細者,由四尋思四如實觀制伏。因邪師邪教所引起的名粗,由自分別所引起的細。分別二障的種子與習氣,俱初地斷;即于真見道位中的無間道斷除種子,解脫道斷除習氣。

俱生煩惱障種,亦即修道所斷的煩惱障種,由于不障十地,和菩薩須留惑濟生,所以不除,但伏現行不起,直待將成佛時,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習氣則于十地間地地除之。總起來說,俱生煩惱的現行,地前漸伏,以道力微劣,失念的時候,煩惱現行尚得起故。初地以上,能頓伏盡,如同阿羅漢一樣,令永不現行。但菩薩為了化度眾生,在前七地中,由故意力,使煩惱種子暫生現行,雖暫現起,而不為過失。如《解深密經》說:‘是諸菩薩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諸法法界已善通達;由因此緣,菩薩要知方起煩惱,非為不知,是故說名無染污相。于自身中,不能生苦,故無過失。菩薩生起如是煩惱,于有情界能斷苦因,是故彼有無量功德。’但應該知道,故起煩惱的,是不怖煩惱的悲增菩薩。有怖煩惱的智增菩薩,則不起煩惱。到八地以上,道力勝故,純是無漏觀心相續生起,則無論是智增菩薩與悲增菩薩,煩惱都畢竟永不現行了。

俱生所知障種,亦即修道所斷的所知障種,于十地中漸次斷滅,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才永斷盡。習氣則于解脫道中永斷。此障的現行,地前加行位能漸制伏,乃至十地才永伏盡。八地以上,與前六識俱起者,不復現行;無漏觀心及果相續,違彼障故。無漏觀心即第六識中人法二空相本智,果即后得與滅盡定。八地以上,人空無漏恒時相續無有間斷,法空無漏多分相續少分間斷,故能令第六識中法空無漏不起的時候,唯人空無漏現前,對第七識法執來說,即為粗觀,不能制伏細執,故第七識俱生的法執,仍能現行。若法空無漏智及彼所引起的后得智和滅盡定位,則能伏令不起。茲將俱生二障的伏斷地位表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2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3

相關推薦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中立史載:北宋的王安石曾問張方平:孔子去世后百年,出現了孟子,從此以后再沒有像他們這樣的圣賢出世,原因何在呢?方平答道:“不僅有,而且還遠遠地超過了孔子。”王急問是何人,方平說:“…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二) 可意等三種,由境有勝劣,情有順違,故成益成損;可意的益,不可意的損,俱則通于二種。因受等三,由發聲的音大種別故,聲成差別。世成等三,其言雖同,依人成別。或由人有別故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四)

    49天不間斷做善事   所以,大家不要殺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愛去世的親人,也很想幫助他們,那千萬不要為他們造惡業,應該為他們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內,每天不間斷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六、功能,如來于所作利益有情事業時,不借待作意發愿而作,因為如來于利樂有情事業已圓滿覺證無礙故,由菩薩行位無量劫來作有情利益事業的加行智為親屬故,于彼利益有情事業無量劫來恒時專志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讀日杲禪師《語錄》

    讀日杲禪師《語錄》   民國·李鼎昌世衰教微,風俗頹敗,道德仁義之士,云散風流;機械變詐之習,日新月異。既無宣圣①之周流行道,又無閩洛②之倡明絕學。以故社會中蚩蚩者流,如泛舟于汪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六)

    (十)穿新衣 穿新衣服,特別是穿名牌新衣服的時候,可以念誦咒語:嗡梭巴哇悉朵沙爾哇達摩梭巴哇悉朵吭。即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意思。同時觀想衣服也是空性,然后從空性當中產生一個供品的種子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11、修什么法門,最易明心見性? 答:法無定法,法法皆可入道,門門都是般若。當參禪到心行處滅,靈其獨耀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持名到能所雙忘,無住無染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修密到寂然…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說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武胜县| 德保县| 承德市| 金平| 深州市| 滁州市| 通榆县| 丰城市| 汉沽区| 海阳市| 苍南县| 株洲市| 广丰县| 武威市| 临漳县| 招远市| 韶山市| 南昌市| 涿鹿县| 金川县| 瓦房店市| 沽源县| 化德县| 东城区| 原平市| 定边县| 弋阳县| 株洲市| 健康| 当涂县| 灵武市| 光泽县| 平泉县| 大宁县| 山东| 德令哈市| 韩城市| 同仁县| 贡觉县| 广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