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中立史載:北宋的王安石曾問張方平:孔子去世后百年,出現了孟子,從此以后再沒有像他們這樣的圣賢出世,原因何在呢?方平答道:“不僅有,而且還遠遠地超過了孔子。”王急問是何人,方平說:“懷讓大師及他的高足江西馬大師,還有雪峰、丹霞、云門等等高僧便是。”……

大理學家朱熹說:“今之不為禪學者,只是未曾到那深處,才到深處,定去入禪也。”……我們安康的懷讓,如此圣賢,每每想起都令人激動不已。今轉載中立先生關于“懷讓禪常識問答”一文,希望對你了解“懷讓禪”有所幫助。

1、懷讓禪最主要的內容是什么?

答:在于教導人們息下生滅妄心,體悟本來不生不滅,無實無虛的真心——常住真心。換句話說,是要人們找回失落已久的本心——明心見性。

2、什么叫“實相”?

答:實相就是離一切虛妄之相的真實相狀,也叫做真如、圓覺、自性……等等。當我們依法實踐、妄心逐步息下后,真實之相便得現前。

3、什么叫“一切唯心造”?這個心指的是哪個心?

答:“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說明眾生流轉六道,都是生滅妄心所造成。所以這個心,是指集起的妄心。心就是我們的思想、意識、念頭。

4、什么是六根、六塵、六識?它們的作用和相互關系如何?

答: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根”是能生的意思。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塵”是污染的意思。六根接觸六塵,和合而成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根是“內界”,六塵是“外界”,“六識”是“中界”。六根、六塵、六識和合而成“十八界”。十八層地獄即此也。

5、懷讓禪與人生的關系如何?

答:人生是整個生命長河中的一個短暫片段,充滿著矛盾和苦惱。懷讓禪闡明宇宙實相和人生真諦,依之實踐,能從根本上解脫一切煩惱與痛苦。學禪的人不作諸惡,力行眾善,工作、學習一切照作。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覺照、凈化心地,不妄想、執著,不迷妄、顛倒,便可做到不離禪法而行世法;不離世法而行禪法。

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么意思?

答:相就是現象,一切現象包括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都是種種條件和合而生,體性本空,虛妄不實。

7、“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怎樣理解?

答:雖見諸相,知其虛妄而不執著,境寂心空,當下便見清凈寂滅的自性如來了。但這全在勤苦修持、悟證才能相應。

8、“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樣理解?

答:《心經》說“色不異空”,是說一切事物因緣所生,其性本空;“空不異色”,是說色性雖空,而不礙因緣和合,生起萬法。“不異”就是不離。說明并非離色別有空,離空別有色。

9、在現代禪者中,親證真如實相的人是極少數,這樣懷讓禪不是僅為少數人所有,不能起到廣泛利益群眾的作用嗎?

答:法有權、實、頓、漸和禪、凈、律、密等等的不同。可以普遍適應客觀的需要,雖不能都親證實相,但能依法實踐一分,便得一份利益。正象海水深廣,大象、小鼠前去飲水,可以各得其飽。

10、明心見性簡單的涵義是什么?見性和證性的關系怎樣?

答:明悟妄心生滅不可得,息下妄心,徹見真性,就叫明心見性。也就是“悟”的階段;悟自起“修”,才能得到實相。所以嚴格說來,未悟以前的修,雖是必要,但不免盲修瞎煉,譬如要打掃千年暗室,苦于無從下手,必先開燈,看見了室內雜亂情況,方能有的放矢進行清理。修心也是這樣,見性正象開燈,見性后磨煉習氣,才能逐步徹證實相。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6日 下午5:27
下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14

相關推薦

  • 出離與虔誠(二)

    生起出離心,并不須要剃光了頭到廟里去——對某些人這是個好方法,但現代生活已經變得太復雜了,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可能那樣做。隨著世俗生活愈來愈復雜,精神生活就愈來愈墮落。佛陀曾經說過,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對治淫欲心的一支神劑

    本人從十五歲起手淫長達十九年,造成智力衰退,記憶力減退,小腹隱痛。在2000年我手淫嚴重時腰疼得跟折了一樣手腳冰涼,腰酸腿痛。手淫之后就是悔恨感和自悲感。給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2日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愿、回向等。 ???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凈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每日換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第四節 四諦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以后,最初在波羅捺斯城外鹿野苑說四諦法輪教化五比丘,令他們觀察世出世間的因果道理,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五八聽聞了這四諦法門,漏盡意解,成阿…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業力與輪回(三)

    六、業的自性: 佛法中所講的‘緣起性空’是最講究的法。這句話之意是:一切法都是眾因緣在生滅,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沒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無償的,這是萬法的實相,就是空相。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九) (二)處界次第 十二處和十八界的次第意義,如《俱舍論》界品頌說:‘前五境唯現,四境唯所造,余用遠速明,或隨處次第。’這個頌說依二義建立處界的次第:(一)約根取境義,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八) 關于十六心中分為見道和修道,與道類智為什么不是見道攝?及前七智是忍可諦理以后之智,既是已見今見,為什么也是見道攝?今抄錄《俱舍論頌疏》文解釋如下:‘論云:此十六心,皆見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依外五種: 一、大師圓滿:即彼有情,具內五種生圓滿已,復得值遇大師出世。即有一普于一切諸有情類,起善利益增上意樂,修習千萬難行的苦行。經三大阿僧祇劫,積集廣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說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為什么要度眾生?

    ? ? ? ?《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又說:「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又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所謂度眾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宜春市| 乡宁县| 昌黎县| 花莲县| 襄樊市| 游戏| 静乐县| 子长县| 柳州市| 集贤县| 公主岭市| 平原县| 克什克腾旗| 万宁市| 邢台市| 永年县| 黑水县| 沙河市| 玉溪市| 泗洪县| 长武县| 宜宾市| 嘉义县| 安宁市| 保德县| 苏州市| 甘肃省| 绥芬河市| 安陆市| 曲沃县| 根河市| 孟村| 遂宁市| 中阳县| 九龙坡区| 汉阴县| 临沂市| 张家口市| 交口县|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