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九)

(二)處界次第

十二處和十八界的次第意義,如《俱舍論》界品頌說:‘前五境唯現,四境唯所造,余用遠速明,或隨處次第。’這個頌說依二義建立處界的次第:(一)約根取境義,次第決定,即頌文前三句。(二)約根所依處,次第決定,即頌文后一句。(一)根取境義:六根之中,眼耳鼻舌身前五根唯取現前境,是故先說。意根取境不定,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及無為法,皆能緣取,緣境最寬,故在五根后說。頌文前五境唯現,就是顯示這個意義。在五根中,前四根所取的色聲香味四境,唯是所造色,是故先說。第五身根所取的觸境,包括能造的四大種和所造的滑澀輕重等,或唯取大種,或唯取造色,或二俱取,境不決定,所以在前四根之后說。頌文四境唯所造就是顯示這個意義。又除身意兩根外,其余四根的作用有遠、速、明的不同,故次第成先成后,即眼根耳根俱取遠境,故先說二根。在二根取遠境的作用中,眼用尤遠,遠見山河不聞聲故。又眼根的作用迅速,先遠見人撞擊鐘鼓,后時才能聞聲故。在這遠速的作用不同上,如次先說眼耳二根。鼻舌二根取境的作用,俱不是遠,由速明故,成先后次第;鼻根的作用,此之舌根,速而且明,如對香美的飲食,鼻先嗅香,舌后嘗味;鼻能嗅味中的細香,舌不取香中的細味,故先說鼻后說舌。頌文余(除身意二根之余,眼等四根)用遠速明就是顯示這個意義。(二)根所依處義:即于身中,隨所依處上下差別,說根次第,即眼所依處最居其上,次耳鼻舌身,身的中央在臍,故次于舌。意根無形,沒有方處,依上諸根而生,故居最未。

由上說兩義,處界次第決定,不增不滅。

依《對法論》第一廢立界處文說:‘問:何因界唯十八?由身具等能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謂眼等六根,具者謂色等六境。過現六行受用者,謂六識。能持者,謂六根六境能持六識,所依所緣故。過現六識能持受用者,不舍自相故。當知十八以能持義,故說名界。問:何因處唯十二?答:唯身及其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故。謂如過現六行受用相,為眼等所持,未來六行受用相,以根及義(境)為生長亦爾。所言‘唯’者,謂唯依根境立十二處,不依六種受應相識。’由六根為識的所依所緣,能持六識,故依次建立十八界不增不減。唯由身具能與未來六識受用為生長門,故依根境如次建立十二處不增不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4

相關推薦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皈依者應具的認識和意志 《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齊四緣故,說能皈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別故。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說有余大師故。’這里正確地說明了能皈依的人,對于所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煩惱所知二障 一、煩惱障: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身心,不令出離生死苦海,故名煩惱。障是覆蔽義,即煩惱覆蔽涅槃不得解脫,是名為障,煩惱即障,故名煩惱障。其體即遍計所執實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日常生活修行(三)

    三、一舉兩得之殊勝法門 很多人在聞思,也聽了《入行論》、《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勝的論典,大家都很虔誠,也在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地斷惡行善,精進…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四禪八定與滅盡定

      一、各種禪定的差別: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無漏學。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須持戒。如果連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話,要想解脫是很困難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為平時我們的心很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十二因緣(二)

    (8)、愛: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對于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因為有了受就有‘愛’,對這個受染著、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讓它看東西,肯定它受不了,會覺得很辛苦。眼睛整天愛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三法印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二) 可意等三種,由境有勝劣,情有順違,故成益成損;可意的益,不可意的損,俱則通于二種。因受等三,由發聲的音大種別故,聲成差別。世成等三,其言雖同,依人成別。或由人有別故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四圣諦(一)

      【四圣諦的意義】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圣諦’是圣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四圣諦’說四種真理:一者、苦圣諦;二者、集圣諦;三者、滅圣諦;四者、道圣諦。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學知識

    二死:即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 分段生死:即凡夫、外道、聲聞、緣覺以及七地以前菩薩的生死,因為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還沒有斷盡;初地以上的菩薩雖然能“伏煩惱如阿羅漢”,但為了保留身體,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地藏王菩薩靈感錄

    劉君信佛感應記 嘉義北岳殿地藏王菩薩靈感事跡 大病得救 讀地藏菩薩本愿經靈感記 唐若蘭女士刻地藏十輪經自述靈感 痹疾感夢勿藥記 刺血繪像靈感 地藏菩薩靈感記 地藏觀音靈感記 地藏菩…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9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于田县| 隆德县| 永兴县| 滦南县| 图木舒克市| 怀宁县| 鹿邑县| 鹤峰县| 福建省| 家居| 阆中市| 富裕县| 仙桃市| 海口市| 石河子市| 嘉祥县| 汝州市| 土默特右旗| 惠东县| 晋中市| 黄平县| 万宁市| 油尖旺区| 郁南县| 虹口区| 东光县| 佳木斯市| 桂阳县| 泸州市| 潼关县| 巴楚县| 岫岩| 中阳县| 巫溪县| 华阴市| 巩义市| 乡宁县| 林芝县| 方正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