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皈依者應具的認識和意志

《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齊四緣故,說能皈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別故。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說有余大師故。’這里正確地說明了能皈依的人,對于所皈依的境,應該具有的認識,與皈依的意志和堅定的立場。

(一)知功德,如來的身語意三業,皆具足清凈圓滿無上的功德。身相功德,如諸經中說,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如《攝大乘論》頌說:‘諸眾生見尊,皆審知善士,暫見便深信,開導者皈禮。’語業功德,如《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光明童子因緣經》說:‘星日可處地,山石可飛空,大海可令枯,佛語誠無妄。’這兩處經文,都是顯示佛語清凈真實。佛語更有不可思議的妙用,如《維摩經佛國品》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寶云經》卷三也說:‘如來能以一音演說諸法,隨其類根悉除疑惑,而諸眾生皆謂世尊獨為己說。’

意業功德,總說有二種,即智慧與大悲。大悲如前已說。智慧功德,如來已究竟證知世俗勝義二諦,于一切所知境界,周遍無礙。如《攝大乘論》說:‘解脫一切障,牟尼勝世間,智周遍所知,心解脫皈禮。’‘無功用、無著、無礙、常寂定,于一切問難,能解釋皈禮。’‘遍一切行住,無非圓智事,一切時遍知,實義者皈禮。’又如《寶云經》卷六說…‘如來復有無量無邊無礙智慧,無與等者,不可為譬,一切眾生若心念所知,隨其根性種種差別,如來于一剎那傾悉分別知,隨彼眾生各各所念,各各所作,隨造善惡所得業報,如來能以三達無礙智慧,于剎那傾悉分別知。’總起來說,如來具足相好壯嚴、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等無量功德,難以盡述。在第四章談到佛果位上功德,可以介紹一些。

這里僅依《瑜伽師地論》七十四卷,以六相略攝如來功德,簡略地鎣述如下:

一、圓滿,如來成就三界及出世間的一切功德,出世間所有功德,犯過一切語言詮表,所以如來的圓滿功德,一切歌唱杧贊所不能及。由此因緣,天上人間,一切有情,普遍敬仰贊嘆。

二、無垢,普通有情的功德,有七種垢染:1、欲、2、見、3、疑、4、慢、5、憍、6、隨眠、7、慳。這些垢染,如來已永害無有,所以如來具有的清凈圓滿的功德。以無欲貪故,不求他知,故無欲垢。于所成就的功德,不起執見,故無見垢。于所成就的功德,自知究竟清凈圓滿,不疑為是功德,非功德,是清凈,是過失等,已無疑惑,故無疑垢。又不以己所有功德,與他有情作較量,故無慢垢。又不觀己所有功德憍醉掉舉,生欣生喜,故無憍垢。如來已永害煩惱的種子和習氣,故彼功德,無諸煩惱之所隨眠,故無隨眠垢。如來于己所證功德,愿一切有情同證同得,故于功德無慳吝心,不怕令其他有情同所證得,故無慳垢。

三、不動,如來究竟證得清凈圓滿的功德,諸外道不能擾動,一切盜賊不能劫奪,一切親屬不能摧壞,一切國王不能毀壞,水、火、風大不能轉變,色身壽命雖盡,亦無動轉,由諸如來功德無盡,是故不動。

四、無等,如來所有功德,極廣大故,極尊重故,大威力故,無論是清凈或不清凈的一切有情,都無等者,是故無等。

五、能作有情利益事業,如來為了利樂有情,棄舍所得廣大清凈無罪的所有安樂,適應各種根器的眾生,方便教示利他加行,是故能作利益他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8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2

相關推薦

  •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六、功能,如來于所作利益有情事業時,不借待作意發愿而作,因為如來于利樂有情事業已圓滿覺證無礙故,由菩薩行位無量劫來作有情利益事業的加行智為親屬故,于彼利益有情事業無量劫來恒時專志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放生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不得分別大小貴賤 一味追求放生之數量或大小,而對某些眾生遠離慈心。如見兩盆魚,心想若放這盆軀體小的眾生,則價錢和數量要比放那盆軀體大的合算。或思維買一大堆田螺的錢,還不夠買一只…

    佛學知識 2024年10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修斷 一、所修勝行—六波羅蜜多 菩薩于諸行位中,修習無量法門,若隨類攝,六種波羅蜜多可以攝盡;所以六波羅蜜多,是菩薩的正道,也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如《解密經》經中佛告觀自在菩薩…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菩薩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個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妙覺兩個位次。 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經典,又把這五十二個位次分為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什么是‘佛法’?

    佛學中所謂的‘法’,并不是人們所理解的什么法規法令的那個意思中的‘法’,在佛學的義理中,‘法’是泛指一切的事和理,及其產生、消亡的內在外在之原由。那么,從這 個角度講,世法范疇中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所斷二障 (一)我法二執 菩薩所斷,總有二種,即煩惱障和所知障。二障依我法二執為根本而生起,故今先說我法二執。 一、我執:一切我執,略有二種:一、俱生我執,二、分別我執。俱生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煩惱(二)

    二、隨煩惱: 隨煩惱就是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之煩惱,共有二十個。 (一)、小隨煩惱:行相互違,各別生起。 (1)、忿:對現前逆境,不能忍受,起嗔心。 (2)、恨:對過去逆境起嗔心,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五蘊(二)

    三、五蘊簡表:   ┌色--色法------物質的活動 ├受 ┐ 五蘊:-┼想 ┼--心所法 ┐ ├行 ┘      ├-精神的活動 └識-----心王 ┘ 四、詳談五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關于第七識: 第七識名叫末那識,在十八界中,叫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青海省| 江永县| 昌黎县| 松阳县| 泗水县| 延津县| 剑阁县| 江华| 岗巴县| 宜兰县| 陕西省| 平度市| 尼勒克县| 新龙县| 德庆县| 万山特区| 济宁市| 隆昌县| 盱眙县| 伊春市| 肥城市| 宁城县| 广河县| 木兰县| 乌拉特中旗| 新宾| 隆化县| 乐清市| 莒南县| 沁阳市| 隆回县| 山西省| 南陵县| 沙洋县| 崇仁县| 无为县| 嘉善县| 曲周县| 阜新市|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