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意識,如某些直覺等。這基本還屬于第六意識的范圍。有一種叫集體潛意識,有共業的眾生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具有的共同認知,其有意識的成分,也有第七識俱生我執的成分。那些不由自主的、自動進行的、一般情況下無法用意識控制的行為,如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身體內部的一系列生理活動,都是七、八兩識直接完成的。而大量的無記業、習慣性行為,如吃喝拉撒睡等,基本靠七、八兩個識運作完成的,當然也要有前六識參與,必要時也可以用意識控制。

佛法說的意識,有四種狀態:

1、散亂意識,就是一般人通常的意識狀態。

2、定中意識,是修禪定的人,在禪定中的意識狀態。

3、夢中意識,是人在夢中的意識狀態。

4、病中意識,是精神病患者在發病時的意識狀態。

其實還有兩種不同的狀態,一是被施行催眠的意識狀態,一是吸食迷幻藥物以后的意識狀態。施行催眠由于被人引導,進入一種非睡非醒的狀態。吸食迷幻藥以后,則有點類似于某些夢中意識或某些病中意識的狀態。

度一切苦厄:就是讓我們現前照見五蘊皆空而證得解脫果。因為照見五蘊皆空時,我見(也叫身見)就斷了;繼續深觀而不中止的話,我執也會跟著斷,我見我執都斷了,就是有余涅盤,成慧解脫阿羅漢。在小乘,最后進入無余涅盤,永斷分段生死,不再回到三界六道中來,也可以說“度一切苦厄”了。但在大乘,更深的意思是究竟涅盤,還要永斷變異生死,才是究竟的“度一切苦厄”。

慧解脫阿羅漢:已斷我見我執,但還沒有具足四禪八定,不能立即隨自意取證滅盡定,不能提前隨時取證無余涅盤,只能等到壽盡而舍報的時候或舍報以后在中陰階段取證無余涅盤,這樣的阿羅漢,就叫慧解脫阿羅漢。解脫不堅固的慧解脫阿羅漢,即使不能取證“現般涅盤”(臨命終時入涅盤),至少也可以取證“中般涅盤”(中陰身時入涅盤)。

度:是遠離、超越、斷除的意思。

苦厄:苦是痛苦,身心的逼迫感、煎熬感;厄是災難、危險。

一切苦厄:包括成佛以前身心所感受到的全部苦難。不但有世俗諦苦,如苦苦、壞苦,還有勝義諦苦,屬于圣人無漏智的證境,如行苦。

為什么可以度一切苦厄呢?因為沒有自我,就沒有我的苦。沒有自我,誰輪回呢?所以佛教救人的方法極其徹底,將一切苦難連根拔除。那就是先證得無我。無我不是靠修行得到的,無我是真理,是事實。本來就無我,從來就沒有自我,自我及其一切與自我有關的稱嘰、毀譽、榮辱、苦樂、憂喜等等都只是由于眾生不懂無我真理而起的妄知、妄覺、妄受。所以證得無我的真理,不僅可以救自己,也可以救別人。所有的苦都消滅了,就成佛了。佛地成就了四種功德,叫作“常、樂、我、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3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4

相關推薦

  • 十二因緣(二)

    (8)、愛: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對于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因為有了受就有‘愛’,對這個受染著、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讓它看東西,肯定它受不了,會覺得很辛苦。眼睛整天愛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由自性故,諸天非所皈依。由于諸天神等煩惱隨逐,具諸有漏,性非清凈,倘不能自己調御,豈能調御他人?故非皈處。如來永斷諸漏:永害習氣,具三(身、語、意)不護,性極調善,亦能調御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九) (二)處界次第 十二處和十八界的次第意義,如《俱舍論》界品頌說:‘前五境唯現,四境唯所造,余用遠速明,或隨處次第?!@個頌說依二義建立處界的次第:(一)約根取境義,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七) 丙、想蘊 想是取像為性,能生起種種的言說為用。我們內心緣慮境界的時候,最初一剎那,并沒有形相的感覺,由這想心所生起,才勾畫出種種的相狀: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二) 可意等三種,由境有勝劣,情有順違,故成益成損;可意的益,不可意的損,俱則通于二種。因受等三,由發聲的音大種別故,聲成差別。世成等三,其言雖同,依人成別。或由人有別故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六度(上)

    度也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種從煩惱到覺悟、從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五蘊 (一)五蘊名義 前面所說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詞的蘊、處、界三科里可以攝盡。因此在說了百法之后,說蘊等三科。這里先說五蘊。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五聚有為法。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三皈五戒(三)

    (三)、佛陀制定五戒的原因: 五戒本來是做人的根本,不論佛陀制定與否,五戒中的殺、盜、淫、妄這四條戒,是人都會知道它是罪惡的,既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會有人懂得要守持五戒。佛說有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第四節 四諦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以后,最初在波羅捺斯城外鹿野苑說四諦法輪教化五比丘,令他們觀察世出世間的因果道理,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五八聽聞了這四諦法門,漏盡意解,成阿…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為什么要度眾生?

    ? ? ? ?《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又說:「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褂终f:「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顾^度眾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茂名市| 桐城市| 广州市| 新疆| 都匀市| 雷波县| 德江县| 福泉市| 新安县| 错那县| 体育| 黔南| 浦城县| 德昌县| 石台县| 大邑县| 藁城市| 舟山市| 大邑县| 钦州市| 泽库县| 万源市| 花莲市| 临海市| 颍上县| 金秀| 张家港市| 洪湖市| 南开区| 东台市| 和田县| 石家庄市| 宜君县| 怀集县| 马龙县| 嘉兴市| 万宁市| 大洼县| 驻马店市|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