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不論五根,還是六塵,其實都離不開四大,即構成物質現象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對身體來說,

地:是指身體中比較固定的部分,如骨骼、肌肉、筋腱等。

水:是指身體中可以流動的部分,如血液、胃液、膽汁、尿、淚等。

火:是指身體中的熱量、能量。

風:是指能使身體內外運動的機能,是體能的運用。

四大有能造和所造兩種。能造的四大,指第八識中所含藏的四大的種子,能造色法的功能;所造的四大,指四大種所造色,既五根六塵,小到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大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宇宙。

人活著時,就暫用這些集聚的物質及其能量,人一旦死了,這些物質和能量就分散了,又全部回歸于大自然。所以,人的身體,只不過是物質和能量的暫時聚集而已,哪有什么真實的自我可言?眾生執著,妄謂有我,完全是錯覺矣。

屬于精神現象的其它四蘊,識蘊是根本,其主要功能為分別,受蘊和想蘊是其分別功能的最重要的體現,而行蘊,則是識蘊、受蘊、想蘊以及色蘊的運行。

受蘊:就是感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三種;有時會說五受,即三受再加憂、喜。苦樂有肉體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感受,憂喜則純是精神上的感受。

想蘊:想就是知道、清楚、明白,但凡有知,一定有想,不論是非好壞。想蘊就是了知性。這種了知并不一定要借助語言文字,乃至不一定要起心動念,往往在六識觸六塵的第三剎那就已經完成,極其迅速。

行蘊:識、色、受、想四蘊的運行過程叫行,重點指覺知心的了知過程。行的意思是遷流變化。一般來說,行有兩種分類,依發生的處所說,有身行、口行、意行,也叫身口意三業;以善惡性質來說,有善行、惡性、非善非惡行,也叫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就是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無所謂好壞,如平常的吃喝拉撒睡等等。

業與行雖可通用,但也還是有些區別。業,一方面,側重指造作的完成,正在進行的,叫造業;另一方面,業主要指有情眾生的造作,客觀環境的潛流變化,不能叫業。行,一方面,側重于業正在進行之中;另一方面,也可指客觀環境的潛流變化。

識蘊:主要指前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 、身識、意識。不包括第七識,第八識。《心經》屬大乘法,大乘菩薩不入無余涅盤,所以七、八兩個識永遠在一起和合運作,故非屬生滅蘊集之法。第七識在前六識斷滅的五種情況(眠熟無夢、悶覺、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下,以及中陰身入胎前期,都繼續運行不輟。第八識更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永無間斷之時。但有時也把第七識攝在識蘊之中,因為第七識畢竟是可斷之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2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3

相關推薦

  • 四禪八定(二)

    (1)、初禪: 一個人進入欲界未到地定后,繼續修出離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來越深,原本靜下來的身體,慢慢地會感覺到又再動起來。這種動觸有八種不同的感覺,即冷、暖、動、癢、澀、滑、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凈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巨大。而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①、存誠、敢享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須明白因果…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法知識

    我見:我見、我執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原因,而我見是首要原因,因為我見不斷,就根本談不上斷我執。所以斷我見是修行的頭等大事。我見,就是認為有一個自我存在,而事實,是決定無我。認為有我,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十二因緣(三)

    二、緣起: 一切諸法都依托眾緣和合而生,緣盡則散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眾緣和合時我們就以為它生,因緣散了我們就以為它滅,故名緣起。緣起是指在因緣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合掌的十六種含義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見面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語深,一句話乃至一個字,可能有無量的含義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十善

    十善包括 一、不殺生而行放生 二、不偷盜而行施舍 三、不邪淫而修梵行 四、不妄語而說實言 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 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 八、不貪而修不凈觀 九、…

    2024年11月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八、修習:修習差別,略有五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樂修,(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 (一)依止任持修,依止是依仗義,任持是不散義,即依仗五種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律”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三)

    (十三)  命運要靠修福修慧、從因緣果報上來改變。有些人以為改變方位、風水或名字就可以改命。但是,如果這樣就能改變命運,那么看相 算命的人為什么不能改變他自己的命運?如果改個名字可…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三都| 泰和县| 文安县| 富锦市| 安图县| 永丰县| 孝义市| 华容县| 三原县| 开封市| 贡山| 星子县| 乐平市| 南投县| 辉南县| 城市| 阳信县| 稷山县| 台中县| 屯门区| 甘肃省| 祁门县| 富顺县| 高雄市| 广平县| 盐边县| 胶州市| 嘉祥县| 丹寨县| 隆子县| 贺兰县| 朔州市| 喀什市| 台南县| 丹东市| 那坡县| 富川| 台山市| 平谷区|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