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八、修習:修習差別,略有五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樂修,(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

(一)依止任持修,依止是依仗義,任持是不散義,即依仗五種法而修習六度。由種姓力等四種能攝持六度不散不沒,故名依止任持修。此有四種,如《對法論》卷十二說:‘依止任持修復有四種:一、依止因修,謂由種姓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二、依止報修,謂由勝自體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二、依止愿修,謂由本愿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四、依止簡擇力修,謂由慧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

(二)依止作意修,如前論說:‘依止作意修亦有四種:一、依止勝解作意修,謂于一切波羅蜜多相應經教,起增上勝解。二、依止愛味作意修,謂于已得波羅蜜多,見勝功德,起深愛味。三、依止隨喜作意修,謂于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所行施等,深生隨喜。四、依止喜樂作意修,謂于自他當來勝品波羅蜜多,深生愿樂。’

(三)依止意樂修,如前論說,有六種意樂:一、無厭意樂,二、廣大意樂,三、歡喜意樂,因、恩德意樂,五、無染意樂。諸菩薩以恒河沙界滿中七寶和以恒河沙等身命,于剎那頃,或經恒河沙等大劫布施一有情乃至一切有情,皆令彼于菩提速成;修行這樣差別施時,菩薩意樂猶不滿足,是名無厭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展轉相續無一剎那有退有斷,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都是如此,是名廣大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于施所攝諸有情所生大歡喜,是名歡喜意樂。又諸菩薩修行布施時,觀察布施所攝一切有情,于我己身有大恩德,不見己身于彼有恩,由彼一切有情助我證得無上大菩提故,是名恩德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雖于無量諸有情所興大施福,而不希求報恩和當來異熟果,是名無染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所得異熟施諸有情,不自為己;又以此福,共諸有情回向無上菩提,是名好善意樂。菩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具此六種意樂,修行余度也是這樣,準此例知。

(四)依止方便修如前論說,復有三種,即由無分別觀察三輪皆清凈故,由此方便,一切作意所修諸行速得成滿。觀三輪清凈如《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百二十九說:‘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為方便,具行六種波羅蜜多:行布施時,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施及施物;行凈戒時,不得凈戒,不得惡戒,不得持凈戒者;行安忍時,不得安忍,不得忿恚,不得行安忍者;行精進時,不得精進,不得懈怠,不得行精進者;行靜慮時,不得靜慮,不得散亂,不得行靜慮者;行般若時,不得般若,不得惡慧,不得行般若者。’這就是說,能行所行及彼行修,皆無我無人,亦無色聲香味觸法,無住生心,則三輪皆清凈了。

(五)依止自在修,如前論說,亦有三種:一、身自在,即諸如來的自性身和受用身。二、行自在,即諸如來的變身,由此能示現一切有情和一切種同法行故。三、說自在,即能宣六波羅蜜多一切差別義,無有滯礙。諸菩薩緣求依止此三種自在故修行六波羅蜜多,故名依止自在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19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0

相關推薦

  • 佛法知識

    心法和色法: 在百法里,心法是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個心所,色法就是五根六塵十一個色法; 在五蘊里,色法就是色蘊——五根、六塵;而六塵,主要是指能由六識分別的內六塵,心法就是受蘊、想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什么出離心(一)

    出離心是佛法專用詞,佛經里講的出離心就是取出世間的妄念,遠離世間的煩腦之事,故被稱為出離心。可是多數佛教徒認為出離心就是遠離世間法、厭惡輪回之事、日月追求解脫之道。若是這樣理解也沒…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一般學佛的行人,從努力修行,至因緣成熟時,就可覺悟證果。在佛教的證悟中,可分為小乘的果位與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薩的果位稱為‘地’,菩薩十個果位稱為十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我們先來看逆觀十二因緣: “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是愛緣;受從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出離與虔誠(二)

    生起出離心,并不須要剃光了頭到廟里去——對某些人這是個好方法,但現代生活已經變得太復雜了,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可能那樣做。隨著世俗生活愈來愈復雜,精神生活就愈來愈墮落。佛陀曾經說過,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六波羅蜜(一)

      一、菩薩之意: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Bodhisattva)的簡稱。‘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之意,‘有情’簡單地說既是眾生;‘菩提薩埵’就是覺悟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一) (三)緣境:八識從三種所依生起現用,對于所緣的境界,各有寬狹。眼緣色,乃至意緣法,第七緣第八,第八緣三類境。眼緣色境,是緣青黃赤白等顯色,不緣長短方圓等形色。以前五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印光大師嘉言

    印光大師嘉言   歷觀古今大圣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于富貴,只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培植,從茲喪祖德以蕩祖產,任其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菩提 佛位圓證二轉依果,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證的無漏智,涅槃是所證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顯得。 菩提是轉有漏雜染的八識而成的四智相應心品:(一)大圓鏡智:此智為一切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九) 丁、行蘊 在五十一個心所中,除去受想兩個心所之外,其余相應的心所法和不相應行法,總集起來,都是行蘊所攝。行有遷流、造作兩義:遷流義通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皆念念不住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阜康市| 宜昌市| 金乡县| 承德市| 平罗县| 石林| 石首市| 镇沅| 岚皋县| 芮城县| 法库县| 台安县| 江北区| 开阳县| 江津市| 胶南市| 南和县| 滨州市| 宣威市| 平舆县| 吐鲁番市| 三门峡市| 泸定县| 会昌县| 河东区| 四川省| 红安县| 玛曲县| 观塘区| 宝坻区| 海宁市| 襄樊市| 宜黄县| 呼伦贝尔市| 合作市| 泉州市| 天峻县| 吴江市| 宜宾县| 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