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菩提
佛位圓證二轉依果,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證的無漏智,涅槃是所證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顯得。
菩提是轉有漏雜染的八識而成的四智相應心品:(一)大圓鏡智:此智為一切現行功德的所依,如大圓鏡,影現種種色像,故名大圓鏡智。如《成唯識論》說:‘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凈,離諸雜染;純凈圓德,現眾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像。’(二)平等性智:此智證得諸法平等的理性,及自他平等,變現他受用土,故名平等性智。如《成唯識論》說:‘二、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應: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影像差別;妙觀察智不共所依,無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續,窮未來際。’(三)妙觀察智:此智善能觀察諸法的自相、共相及眾生根器,說法斷疑,故名妙觀察智。如《成唯識論》說:‘三、妙觀察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攝觀無量總持定門,及所發生功德珍寶,于大眾會,能現無邊作用差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有情,皆獲利樂。’(四)成所作智:成就為欲利樂有情的本愿所能作的事,故名成所作智。如《成唯識論》說:‘四、成所作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為欲利樂諸有情故,普于十六示現種種變化三業,成本愿力所應作事。’
菩薩入見道時,轉有漏的第六識,成無漏的妙觀察智;轉有漏的第七識,成平等性智。到佛果位時,轉有漏的前五識,成成所作智;轉有漏的第八識,成大圓鏡智。四智圓滿就是佛果位上具有的四智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