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九)

丁、行蘊

在五十一個心所中,除去受想兩個心所之外,其余相應的心所法和不相應行法,總集起來,都是行蘊所攝。行有遷流、造作兩義:遷流義通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皆念念不住的在遷變流動著,故名為行。造作又約廣義來說,亦通一切有為法,因為一切有為法皆是因緣造作而有故,若就特勝的造作義來說,即唯是思心所了。思以造作為相,能令心心所造作善染等故。諸論中說行蘊的體,有總別兩種:總以一切相應的心所法和不相應行法為體,如《廣五蘊論》說:‘云何行蘊:謂除受想,諸余心法及心不相應行。云何余心法?謂與心相應諸行。’即總相出體。別即以遍行中的思心所為主,在相應法中,思力最勝,與一切行為導首,能作令心法等成善染等:約以勝說,即以一思為行蘊之主,故諸論中據勝為論,以思為行蘊。如《對法論》等皆是。

《對法論》在建立行蘊門中說:‘云何建立行蘊?謂六思身,眼觸所生思,乃至意觸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諸善,思作雜染,思作分位差別。又即此思,除受及想。與余心所有法,并心不相應行,總名行蘊。雖除受想一切心所有法及心不相應行皆行蘊相,然思最勝,與一切行為導首,是故遍說。’思作善即信等心所。雜即貪等煩惱和隨煩惱,雖然思亦作令遍行等,因遍說性類,所以但說善染。又思亦能造作無記性,以無別體類,故論不說。分位差別,即不相應行。《顯揚圣教論》第五卷依三種差別建立行蘊:(一)由勝差別,即取思心所為主,一切行中,思力最勝,作令心等成雜染清凈法故。(二)由依差別,即從眼等所依建立六思身,即眼觸所生思,乃至意觸所生思。(三)由諸行施設差別,建立諸余相應法和不相應法。這施設差別有三種:(1)雜染施設,建立煩惱及隨煩惱。(2)清凈施設,建立信等十一法。(3)分位施設,建立二十四種不相應行。《瑜伽論》五十三卷說行蘊自性,由五種類令心造作:‘一為境隨與,二為彼合會,三為彼別離,四能發雜染業,五令心自在轉。’叉五十三卷末說行蘊差別有五種:(一)由境界說六思身,(二)由分位說二十四不相應,(三)由雜染說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四)由清凈說信等十一法,(五)由造作說遍行別境等。如上《雜集》、《顯揚》、《瑜伽》三處所說行蘊的體相和差別,完全一致。為了醒目,如列表(見表三十):

問:心所相應法及不相應法皆行蘊所攝,為什么唯除受想兩個心所別建立為蘊?答:外道等計執受想二法為生死因,修八等至定,此受想二種殊勝故,—色界靜慮有殊勝的喜、樂等,受相顯了;三無色中取空等相,想相顯了,所以別成二蘊。據理而論,受想兩個心所,實亦由思作令成善染法,此約據勝為論,根據《俱舍論》的說法,受想二種別建為蘊,有三個理由:如《俱舍論》界品頌說:‘凈根、生死因、及次第因故,于諸心所法,受想別為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9
下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9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九、凈相:修行波羅蜜多清凈之相,《解深密經》中說有總別二種,如彼經說:‘總說一切波羅蜜多清凈相者,當知七種。何等為七?一者,菩薩于此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諸法,見已不生執著。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一) 第六種、色,是眼根所對眼識所緣的境界。有顯色、形色、表色三類。顯色即青、黃、赤、白四種,是分明顯現的色相,所以名為顯色,是色的實體。形色即顯色積聚的分位差別的長、短、…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三皈五戒(一)

    三皈五戒 一、皈依的意義: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據佛法說,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無依無靠,甚為可憐;這好比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南洋討生活的人兒,他們離鄉背景,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三、稱為寶的意義 佛法僧三種為什么稱為‘寶’呢?因為他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系縛,得大自在的導首,極為尊貴,如世間的珍奇寶物,所以稱之為寶,《寶性論》中,用世間珍寶的六…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12]同分彼同分門:‘幾同分?謂五內有色界與彼自識等境界故。幾彼同分?謂彼自識空時與自類等故。’什么是同分彼同分?即根境識三,各作自業,名為同分;不作自業,名彼同分。如眼根取色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二)受學學處 受學學處,就是戒律儀。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在受皈依以后,隨其自己的能力,應受學如來所制的學處,既受學學處,為了保證清凈,無有垢染毀壞,就必須修行戒律儀。修戒律儀應該注…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四圣諦(四)

    【四、道圣諦】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稱為道。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一)、修道的層次可分為五個次第: (1)、資糧位:修五停心以及四念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三) 這六種香,都是實有,經論中沒有明文說香是假法故。問:好惡等三,攝法已盡,何須更立俱生等三呢?答:事類不同,安立初三種:起用時別,復立后三種。或將境就心,安立初三種: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修行差別:‘云何修行故,三寶差別?謂于佛寶,應修供養承事正行。于法寶所,應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寶所,應修共受財法正行。’承事如前已解,供養當在下文供養中說。瑜伽是相應義,包括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法知識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第八識的本體有種種異名,法身就是其中之一。每位眾生皆具法身,但眾生的法身“自性清凈而有染污”,而佛的法身,究竟清凈而沒有任何染污,名清凈法身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万荣县| 临猗县| 修武县| 玉龙| 边坝县| 陇西县| 馆陶县| 卫辉市| 天祝| 新化县| 郧西县| 平山县| 开平市| 邳州市| 津市市| 句容市| 砚山县| 合阳县| 太原市| 连云港市| 新乡市| 许昌市| 潞城市| 镇赉县| 天津市| 梅河口市| 镶黄旗| 哈巴河县| 汤阴县| 商南县| 建瓯市| 平乡县| 通许县| 托里县| 长岭县| 嵊州市| 郎溪县| 肥城市| 城市|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