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禪宗六祖:

初祖達摩大師,在中國是第一位祖師,在印度是二十八代祖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慧能大師。

以上講的是真心、妄心和合的諸法空相,下面則僅從真心的立場來說諸法空相。從下一句“是故空中無色”開始,到“無智亦無得”,都在講涅盤的境界,也就是第八識獨存的境界。

空性沒有煩惱,所以空性就是涅盤,涅盤也是空性的異名。涅盤是第八識的自住境界。這里的空,與“色不異空”的空,其實還是一個意思,還是指涅盤空性如來藏,不論它獨存,還是與它所出生的前七識一起和合運作,它都住在自己的境界里,不改其性。它的境界是什么呢?即無任何世間境界,以無境界為境界。

是故空中無色:所以在這個無境界的境界里,沒有所謂的色法以及色法的蘊集。為什么?因為色不異空,色即是空。色法及色蘊都是眾生妄想的產物,若無妄想,十方世界應時銷殞。這并不是要我們把色法和色蘊都消滅,色法和色蘊本來就虛妄不實,本自空寂,何待消滅?需要消除的,只是妄想和執著。

無眼耳鼻舌身意:即指空性的境界里沒有所謂的六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即指空性的境界里沒有所謂的六塵。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即指空性的境界里沒有眼界到意識界的十八界。

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眼根、鼻根、耳根、舌根、身根、意根。根可以對塵、攝塵、入塵。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是根所對、識所知的境界。

六識:眼識、鼻識、耳識、舌識、身識、意識。是根塵相觸時第八識所出生的六種不同的分別功能。

根分兩種:

1、有色根,是前五根。

2、無色根,是第六根,又叫意根,即大乘所說的第七識,名末那識。

前五根又分為扶塵根和勝義根兩種:

1、扶塵根:必須要依靠粗糙物質才形成的根,如眼睛等感覺器官及其傳導神經。

2:勝義根:指大腦的中樞,通過傳導神經接受到從外面傳進來的信息,能夠在大腦皮層再現外六塵形象的各中樞系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5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6

相關推薦

  •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末學手淫五年,早有戒淫之心,但和許多人一樣,斷斷續續,戒了又破,在這反反復復中,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頗有心得與體會,并有所成效(已半年未犯),現拿出與大家…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圓滿親近法:圓滿親近善知識的方法,《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有四種,如彼論說:‘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及。一于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恒常發起愛敬凈信。二于善友,隨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與三學相攝:十波羅蜜多與戒定慧三學互相攝持者,如《成唯識論》卷九說:‘戒學有三: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二、攝善法戒,謂正修證應修證法。三、饒益有情戒,謂正利樂一切有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四) 以上所說減緣減行最后觀留欲界苦諦下一非常行相擬入見道,僅是舉例而言,實際入見道時,雖然都是從苦諦下一行相悟入,但由于修行人根器有異,所觀留的行相亦有所不同。依《毗婆沙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出離與虔誠(二)

    生起出離心,并不須要剃光了頭到廟里去——對某些人這是個好方法,但現代生活已經變得太復雜了,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可能那樣做。隨著世俗生活愈來愈復雜,精神生活就愈來愈墮落。佛陀曾經說過,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學知識

    (表四) 三、三身 這四種涅槃,總束為清凈法界,加前四智,以為五法。這五法就成為佛果位的自性、受用、變化三身。清凈法界是自性身(法身)。如《成唯識論》說:‘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三法印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菩提 佛位圓證二轉依果,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證的無漏智,涅槃是所證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顯得。 菩提是轉有漏雜染的八識而成的四智相應心品:(一)大圓鏡智:此智為一切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耳識八緣:因為生起耳識不需要光明緣。 鼻識、舌識、身識七緣:因為既不需要光明,也不需要空間距離。嗅感細胞必須直接觸到香塵;味蕾必須直接觸到味塵;身體必須直接觸到觸塵。 意識五緣: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知識

    五利使:相對于五鈍使(貪嗔癡慢疑)鈍且難斷而言,利且易斷,故名五利使,即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其中,我見、戒禁取見,與三縛結相同,而邊見、邪見、見取見三者,其實就是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辽阳市| 灯塔市| 共和县| 宝应县| 舒兰市| 大荔县| 荃湾区| 原阳县| 泸溪县| 新郑市| 台州市| 衢州市| 泸西县| 伊金霍洛旗| 定南县| 会理县| 格尔木市| 上林县| 藁城市| 凌海市| 龙游县| 公安县| 望江县| 灵武市| 遂昌县| 二连浩特市| 耒阳市| 安丘市| 双峰县| 桐梓县| 扎囊县| 上虞市| 晋中市| 桐庐县| 客服| 龙海市| 尖扎县| 益阳市| 五莲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