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六塵:

色塵:即眼根所對所觸、被眼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聲塵:即耳根所對所觸、被耳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香塵:即鼻根所對所觸、被鼻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味塵:即舌根所對所觸、被舌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觸塵:即身根所對所觸、被身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法塵:即意根所對所觸、被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有兩種,即外塵與內塵:

1、外塵,外面的六塵叫外塵,又叫外相分,外五塵是五扶塵根所對所觸的境界,外法塵是意根所對所觸,也是意根所分別的境界,外法塵就是外五塵的大變動。

2、內塵,大腦中樞重新形成的與外塵相同的影像境界叫內塵,又叫內相分。內五塵是五勝義根所對所觸的境界,內法塵是意根所對所觸的境界。內五塵的粗相也是前五識所分別的境界,內五塵的細相則是第六識透過內法塵所分別的境界。只有內法塵才是意識直接分別的境界,就是說,意識所作的全部工作,都是透過分別內法塵來進行的,意識的所有境界,只是內法塵的境界。

法塵:有內外兩種,如上所說,外法塵是外五塵的大變動。而內法塵是當五根對五塵,第八識在五勝義根上產生內五塵的同時,也產生了和內五塵相同的另一種影像,供第七識進行全面的但極粗略的分別,及供第六識進行或粗或細的各種分別。第七識、第六識不能直接分別前五塵,必須透過法塵來分別。此法塵一旦出生以后,又會同時成為種子保存在第八識中,成為法塵種子,即一般人所說的記憶數據。當因緣現前時,某些相應的法塵種子就會再現為法塵,供第六識進行比對、識別、思維、判斷等,以便及時向第七識提供其比對、識別、思維、判斷的結果,供第七識及時做出決定,發放指令。

在某些特殊的應急情況下,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第七識還可以不通過第六識,直接根據它所發現的外五塵的重大變化(即外法塵),依照保護自我的強大本能下達指令。執行指令的是哪一個?是第八識。為什么第八識可以執行指令?因為只有它能實時了達第七識的心行并執行指令,令相應的種子毫無差錯地流注,變為現行。

記憶再現的則都是內法塵。比如:你看見一只凳子,當你甚至還沒有叫出凳子這個名字的時候,凳子的影相已經存進了大腦的記憶中。后來凳子雖然已經不在面前了,但是記憶中凳子的影相還在,所以可以隨時再現。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5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7

相關推薦

  • 四圣諦(四)

    【四、道圣諦】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稱為道。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一)、修道的層次可分為五個次第: (1)、資糧位:修五停心以及四念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煩惱(一)

    在四圣諦(苦、集、滅、道)的苦圣諦中,苦的生起因是我們過去所做的業及現前的煩惱。過去所做的業已造,現世要受報;而現前的煩惱決定于我們,可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證果的圣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死亡因緣的三種類型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盡死和未舍不平等死?:唐譯為不避不平等死。   一、壽盡死  壽盡死者,謂如宿業所引壽量,一切罄盡而死,是為時死。   所謂壽盡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四)于三寶所勤修供奉 (1)總說 學佛的人,在皈依三寶之后,應隨時以清凈信心,憶念三寶的功德,隨己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諸供養具而為供養。這是培養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報的莊嚴…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煩惱(二)

    二、隨煩惱: 隨煩惱就是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之煩惱,共有二十個。 (一)、小隨煩惱:行相互違,各別生起。 (1)、忿:對現前逆境,不能忍受,起嗔心。 (2)、恨:對過去逆境起嗔心,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二)

    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不過,即使證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隨順眾生。蓮花生大士曾云:“縱使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也即是說,見解要開放、高妙,但行為一定要保守、謹慎。 開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什么是神通

    講到神通。大家就會聯想到飛天鉆地、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其實神通并非佛教的專利,因為只要有禪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會有神通的。佛家講的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 3.邪見:謂謗因、果、作用、實事,及非四見諸余邪執。如增上緣,名義遍故。謗因即撥無善惡業因行,謗果即撥無善惡業行所招的異熟果。謗作用是謗無此世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一) (三)緣境:八識從三種所依生起現用,對于所緣的境界,各有寬狹。眼緣色,乃至意緣法,第七緣第八,第八緣三類境。眼緣色境,是緣青黃赤白等顯色,不緣長短方圓等形色。以前五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三皈五戒(一)

    三皈五戒 一、皈依的意義: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據佛法說,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無依無靠,甚為可憐;這好比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南洋討生活的人兒,他們離鄉背景,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汪清县| 仁化县| 石河子市| 湘西| 犍为县| 长垣县| 那坡县| 潞城市| 昌平区| 石屏县| 泗水县| 新乐市| 绵竹市| 芜湖县| 盐山县| 进贤县| 读书| 醴陵市| 溧阳市| 资兴市| 廉江市| 平塘县| 滁州市| 犍为县| 高尔夫| 安西县| 门源| 兴仁县| 郯城县| 平武县| 独山县| 海盐县| 长丰县| 烟台市| 哈巴河县| 阿鲁科尔沁旗| 绥棱县| 新晃| 油尖旺区|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