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死亡因緣的三種類型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盡死和未舍不平等死?:唐譯為不避不平等死。

  一、壽盡死
  壽盡死者,謂如宿業所引壽量,一切罄盡而死,是為時死。

  所謂壽盡而死,即以前世業力所引的壽量全部窮盡而死,這是時死。

  一般來說,由于前世的引業,這一生的壽量是一個定數,連一生呼吸的次數也是決定的,如果沒有積聚增減壽量的因緣,在壽量用盡時,就會“壽終正寢”,這是壽盡而死。

  二、福盡死
  福盡死者,謂如無資具死。

  所謂福盡而死,指缺少衣食藥物等資生之具而死。

  雖然沒有耗盡壽量,但以福報消盡,也會導致死亡,比如,凍死街頭,或饑餓而死。因此,享福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在消福,平常有福報時不可揮霍,總要為將來留一些才好。

  弘一大師在孩提時,他的父親請人寫了一副清朝劉文定公的對聯,高高地掛在柱子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教誡要愛惜糧食和衣服,這不是在財物上慳吝,而是因為一個人要懂得惜福,不能鋪張浪費。大師的哥哥時常教他念,這一句念熟了,以后凡是遇到穿衣或者飲食,大師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蹋。而且大師的母親也常常教他,身上穿的衣服應當時時小心,不可以損壞或者污染。

  在此奉勸學人,有福報時應當珍惜,最好省下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用。修行人不應隨順現代人的作風,而應隨學儉樸惜福的古風。

  三、未舍不平等死

  未舍不平等死者,謂如經說,壽未窮盡,有九死因緣。

  所謂未舍不平等死,按世尊在《藥師經》等經中所說,有九種因緣導致壽量未盡而死。

  以下一一說明九死因緣:

  謂食無度量。
  即飲食過多或過少,不能適量。

  飲食不足,會令身體饑瘦虛弱;飲食過量,則使呼吸艱難,這都會加速死亡。

  食所不宜。?
  即食物不適宜。食物在體內不能很好地消化。

  不消復食。
  因為飲食不平和,導致飲食不能消化,如果還繼續進食,就會導致消化不良或者引起各類疾病。

  生而不吐。
  引起了身體不適的食物,在尚未消化時就應及時吐出。倘若強忍不吐,將導致疾病,是減壽的因緣。

  熟而持之。
  即由過去因為飲食不知量、食用不適宜的食物、不消復食等等,因此在體內造成各種疾病,又不加以去除。這些疾病,由熟變所生,所以稱為“熟”,有而不去消除,稱為“持”。

  不近醫藥。
  即不去求醫問藥。

  按照《瑜伽師地論·聲聞地》所說,為了去除由飲食引起的各類疾病,本應遵照良醫所開良方服藥,才能消除疾病,但自己不遵從,這也是死緣之一。

  《四家注》對這一句解釋為,有些飲食與藥物若分開食用,不會產生疾病等致死因緣,混合使用則會導致中毒。

  不知于己若損若益。
  即在飲食、起居等方面,不知道哪些對身體有利,哪些有害,生活中不懂得取舍。

  比如一個人挑擔,如果不知道自己力氣的大小,過于蠻干,則容易造成身體損傷。又如,生活起居沒有規律,或經常徹夜長坐,或在季節交換之時,不能按時加減衣服,都會制造死緣。

  非時、非量行非梵行。
  在非時行非梵行,以及過量行非梵行。

  非時是指月經期間以及生病等不宜行淫之時,非量是指縱欲,過量而行。印光大師說:世間人由色欲直接致死的,有十分之四;由色欲間接致死的,即由色欲虧損遭受別種感觸而死,又有十分之四。

  對以上九條,結合經驗細心體會,聰明的人就可以了解養生保命的方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44
下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45

相關推薦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愿、回向等。 ???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凈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每日換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法知識

    關于第七識: 第七識名叫末那識,在十八界中,叫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三、稱為寶的意義 佛法僧三種為什么稱為‘寶’呢?因為他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系縛,得大自在的導首,極為尊貴,如世間的珍奇寶物,所以稱之為寶,《寶性論》中,用世間珍寶的六…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法知識

    不論五根,還是六塵,其實都離不開四大,即構成物質現象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對身體來說, 地:是指身體中比較固定的部分,如骨骼、肌肉、筋腱等。 水:是指身體中可以流動的部分,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聞法樂意 聽聞正法時,對于說法師和所說正法,有清凈正確的想念外,還必須澄清自己的心念,發起純正的聞法、意樂,即應該以無雜染心,無散亂心,去聽聞正法。 如《瑜伽師地論》三十八卷…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修行差別:‘云何修行故,三寶差別?謂于佛寶,應修供養承事正行。于法寶所,應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寶所,應修共受財法正行。’承事如前已解,供養當在下文供養中說。瑜伽是相應義,包括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二)

    在這里,我還要向大家強調幾個問題:   第一、在死亡到來之際,不能有太大的恐慌,否則會障礙解脫。漢地的一些法師說,要以平靜的心態迎接死亡,對死亡應作六種想: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四) 以上所說減緣減行最后觀留欲界苦諦下一非常行相擬入見道,僅是舉例而言,實際入見道時,雖然都是從苦諦下一行相悟入,但由于修行人根器有異,所觀留的行相亦有所不同。依《毗婆沙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諸佛菩薩圣誕紀念日(農歷)

      彌勒菩薩圣誕 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二月十五日 觀世音菩薩圣誕 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圣誕 二月二十一日 準提菩薩圣誕 三月十六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

    走進寺院,會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樣和他們打招呼?與他們交談有哪些禮節?這可能使許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本溪市| 遂昌县| 鄂伦春自治旗| 察隅县| 城市| 沁源县| 黄浦区| 丰台区| 临湘市| 枞阳县| 宁武县| 西乡县| 大新县| 蚌埠市| 新民市| 南靖县| 南华县| 江源县| 宝坻区| 佳木斯市| 利津县| 邯郸市| 定南县| 三门峡市| 彩票| 旬邑县| 新蔡县| 渝北区| 怀仁县| 金昌市| 安泽县| 博乐市| 白城市| 鱼台县| 连州市| 文成县| 霍山县| 永川市| 长葛市|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