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六識在五種情況會斷 :

1、睡眠無夢時會斷。

2、悶絕時會斷,如休克時、被全麻時、被打昏時。

3、正死位會斷。從完全失去任何知覺,身體漸漸冷透,到中陰身完全生起,這段時間叫正死位,大約八小時左右。

4、無論是進入無想定的人,還是無想天人在無想定中,意識都會斷。

5、滅盡定中,不但第六識斷了,而且斷掉了第七識五遍行心所的受、想兩個心所,所以又叫滅受想定。

關于定和禪:

定或禪,都指“心一境性”,即指意識既不昏沉,又不散亂。沒有禪定功夫的人,不是昏沉,就是散亂。

定,也叫禪定。但定的范圍較廣,不但包括四禪,而且包括無色界天的四空定及滅盡定,還可以包括初禪前的欲界定、未到定。

禪,是禪那的簡稱,則僅指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禪宗的禪與禪定的禪有什么不同?

1、禪宗的禪,指第八識,是第八識眾多異名之一。有人說,禪是佛心,這話沒錯,但要弄清楚。佛有兩種,一種叫本來佛或天真佛,一種叫究竟佛或圓滿佛。本來佛或天真佛僅指眾生位的第八識,而究竟佛或圓滿佛不但指佛位的第八識,也指佛的三身,即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廬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也就是說,禪宗的禪,僅指佛地以前的第八識,佛地的第八識,則不名為禪;更狹義地說,僅指到初地入地心以前的第八識,因為禪宗參禪最多到這里就結束了,見道位圓滿了,從初地的入地心開始就進入修道位了。而禪定的禪,只是指色界定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都只是第六識的部分境界。

2、禪宗的禪,指第八識的中道體性,如《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而禪定的禪,恰恰是有生有滅的法,意識不現行的時候,禪定及其所有的禪定境界也就沒有了。

3、禪宗的禪,指般若智慧,主要指第八識本具的本覺智慧,也指真見道位所具有的般若總相智和相見道位所具有的般若別相智,能引導眾生走向解脫和成佛。而禪定的禪,只是意識靜定的某種狀態,縱然加修神通而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也不能引導眾生走向解脫和成佛,只能起輔助的作用,在正知見具足的情況下,幫助開發本有的智慧,增進后得的智慧。

解脫的境界就是涅盤。涅盤有四種。即本來自性清凈涅盤、有余依涅盤、無余依涅盤、無住處涅盤。涅盤是清凈無染之義,中道之義。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只有有余涅盤、無余涅盤兩種。大乘菩薩參禪開悟,則證本來自性清凈涅盤。八地以上的大菩薩由于已經滅除了分段生死的煩惱,故證得前三種涅盤,佛則圓證四種涅盤。無住處涅盤只有佛才證得,也叫大涅盤、大般涅盤,或究竟涅盤。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7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9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如《佛說嗟蔑曩法天子受三皈依獲免惡道經》說:‘有一天子名嗟蔑曩法,天報將盡,唯余七日,現五衰相:一、身無威德。二、垢穢旋生。三、華鬘萎萃。四、身出臭氣。五、兩腋流汗。自知命終以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什么是神通

    講到神通。大家就會聯想到飛天鉆地、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其實神通并非佛教的專利,因為只要有禪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會有神通的。佛家講的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律”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二)

    (七) 當時,宜濱縣的百姓為了紀念曹斌,建了曹公廟來感念他的恩德。等到曹斌帶領軍隊回到朝廷后,又碰到陳摶仙人,陳摶仙人一看他就說:「大元帥,你的相變了,晚年的運一定很好,將來一定位…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五位百法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并且法相名詞多以萬計,更不容易從各個名相之間得到系統的認識。但是我們假若能夠從某些有系統性的名相去學習,而弄清楚其意義…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三皈五戒(一)

    三皈五戒 一、皈依的意義: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據佛法說,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無依無靠,甚為可憐;這好比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南洋討生活的人兒,他們離鄉背景,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下面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清楚起見,凡解釋心經原文的句子之前,都加一個記號“○”,以示區別。) 般若:讀作“bō rě”,意思是成佛的智慧,不但與世間的智慧不同,而且也與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  (一)凈根:凈就是煩惱,根是根本,意說在家人對于五欲起貪等煩惱,都由有受心所;出家人起我執妄見,都由有想心所,起顛倒想;故受想二法為生起煩惱最勝的根,所以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界系:在八個識中,鼻舌兩識,唯在欲界所系,不通上界;因為鼻舌二識,以香味為所緣境,唯欲界中有段食有香味,初禪以上,已離段食,無復香味,二識缺境無用,故唯在欲界中有。眼耳身三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和善心有很大的差別,再大的善心也只能升天,而菩提心是成佛的關鍵。善心是用物質和精神關懷來解決眾生一時的苦惱,而菩提心不僅僅這樣,還能解決一切眾生究竟的苦惱。菩提…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九江市| 同仁县| 昂仁县| 宾川县| 临沧市| 宝坻区| 万山特区| 本溪市| 黄龙县| 唐海县| 大新县| 临湘市| 凉山| 壤塘县| 杂多县| 子洲县| 疏勒县| 巴彦淖尔市| 定州市| 赞皇县| 临泽县| 海阳市| 蛟河市| 尼木县| 达拉特旗| 威海市| 康马县| 高平市| 鞍山市| 开原市| 砚山县| 顺昌县| 宜黄县| 宝清县| 边坝县| 信丰县| 嘉善县| 贡嘎县| 台中县|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