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我見:我見、我執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原因,而我見是首要原因,因為我見不斷,就根本談不上斷我執。所以斷我見是修行的頭等大事。我見,就是認為有一個自我存在,而事實,是決定無我。認為有我,既然違背事實,就只能是凡夫和外道的虛妄想。具體說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另一個方面是認為這個能知能覺的心就是我。其實這兩方面是分不開的,所以,有時說身見就是我見。但若分開來說,身見是認為身體是我,我見是認為見聞覺知心是我。身見很容易斷,因為人一死,身體就壞了。我見則不易斷,因為有人認為,靈魂不滅。

我見的實質:一般的人根本不知道有第七識、第八識,只知道有前六識,主要是第六識,稱之為心,或者靈魂。好多人認為,身體好比一件衣服,人死了,但精神長存,下一世會有一個新的身體,好比換了一件衣服。問題在于,一般人所說的這個心——意識,它不能到下一世,死的時候就徹底斷滅了,即使活著的時候,也還有四種情況會斷,其實每天睡著不做夢的時候,它就斷了。所以我見,根本上就是認為意識或意識的種種變相境界為自我的錯誤認知。

如何斷我見:就是觀察意識及其變相境界都虛妄不實。怎樣進行觀察呢?

其一、觀其為因緣所生(前面講過意識產生需要五個條件),有生就有滅,有生有滅就不是常住法,不常住就違背我義;

其二、觀察意識的種種境界都依意識而有,意識虛妄,它們也都不實,故對意識的各種境界都要有所了解。

其三、對四諦、十二因緣,以及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要有很具體的了解,然后在定中,一一仔細觀察思維。

其四、特別要弄清楚的是外六塵和內六塵,即外相分和內相分,以及外六入和內六入。

疑見:對一切世間法都是緣生緣滅不確定,對無我的真理不清楚,對意識不是自我不明白,對世間的哲人、思想家以及外道所說的道理錯在哪里不了解,對佛門內的大師們所說的道理是對還是錯,沒有能力判斷揀擇,故人云亦云,隨大流,無有正確的決定心。

戒禁取見:屬于“非因計因”,即不知正確的證果原因,妄圖修不正確的戒條,取得超生或解脫。比如,有些外道,有一點小神通,當他們看到有的牛、魚死后生到天上做了天人,就誤以為吃草,或在水里生活就可以生天,于是,與其弟子就受持所謂的牛戒、魚戒。有些想證初果須陀洹的人,不知證初果必須先斷我見,而我見就是認為第六識是常住不滅的無我真心,于是勤修禪定,企圖修到一念不生、了了常知的禪定境界;不知縱然一念不生,因了了常知,仍然是意識心;縱然修到斷掉第六識,也只不過在無想定中,不離三界,仍然在生死大夢之中。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6
下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7

相關推薦

  • 六波羅蜜(三)

    (四)、精進: 勤勞不懶惰就是精進。以世間法說做事很賣力,就是精進;佛法中的精進是努力的去行善,去做好事。菩薩要以精進的精神修行六度波羅蜜。 (1)、披甲精進: 于所修的善行不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五、怨僧會苦五相:(一)與彼會生憂苦故。即與怨憎的人相會之時,心懷怨結,引生憂苦。(二)治罰畏所依止故。倘若與已有怨恨的人有權有勢,一朝會面,畏其假借權勢治罰于己,于治罰生起怖畏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  (一)凈根:凈就是煩惱,根是根本,意說在家人對于五欲起貪等煩惱,都由有受心所;出家人起我執妄見,都由有想心所,起顛倒想;故受想二法為生起煩惱最勝的根,所以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終都修成了菩提正果,并稱五智如來。佛認為:修行人僅僅依靠念誦咒語和觀想曼陀羅,仍然不能達到即身成佛的境界,還需要五佛禪定代表的五種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錯過無常

    我們可以從觀察事物明顯的外觀與實際狀況,例如頭發、指甲、牙齒與皮膚等,去了解它們本質上都是不穩定、不可信賴的與不凈的。這是一種方式。如果我們加以研究,就能嚴肅地看待與認識它們,了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六度(下)

    出世間禪定、就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三乘圣人所修所得的禪定。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得證滅受想定,受想已經滅了,第六意識已不起作用。這種定力能斷除三界之內的見思二種煩惱,能破除我執,沒…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3)于善知識如法親近 學佛者尋求善知識時,在未親近和請求為依止以前,可以盡量的觀察其有德無德,是否可以親近依止,若經過觀察以后,認為是有德的善知識,確可為自己親近的師長,而后正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業力與輪回(一)

      一、業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譯為‘業’。業有三種含義:一者、造作;二者、行動;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說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法知識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夠觀察自在心的菩薩們,在實踐甚深的智慧到彼岸的成佛之法的時候。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已經進入中道現觀的境界里面了。雖然能觀的是妄心,所觀的是真心,但必須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长春市| 梓潼县| 天等县| 阳曲县| 桦南县| 汶川县| 武邑县| 三河市| 阳高县| 莎车县| 鲁甸县| 牡丹江市| 宁安市| 水城县| 房产| 资兴市| 林甸县| 岑溪市| 天全县| 昌图县| 奉新县| 大埔县| 宜章县| 六枝特区| 同德县| 大悟县| 武邑县| 当雄县| 依兰县| 基隆市| 湖口县| 琼中| 吴川市| 辽阳市| 新昌县| 淳安县| 屏边| 成安县| 安吉县|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