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錯過無常

我們可以從觀察事物明顯的外觀與實際狀況,例如頭發、指甲、牙齒與皮膚等,去了解它們本質上都是不穩定、不可信賴的與不凈的。這是一種方式。如果我們加以研究,就能嚴肅地看待與認識它們,了解實相。雖然我們可能讀到關于頭發、指甲與皮膚等不凈的文字,卻仍然覺得它們美麗,并受到吸引,因為我們沒有看見隱含的實相。實相從未改變,五蘊與四大不斷生滅變化。情況就是如此。

它們一直都是不凈、不確定、無常、苦與無我的,這是它們的本質。

 

我們讀到“諸色無常,諸受無常,諸想無常,諸行無常,以及諸識無常……”的文字,從某個角度來說,可以說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確實是一種知識。但是面對實際情況時,就無法確定了。當時間一到,色法呈現衰頹時,我們可能茫然無措,什么都忘了;當我們生病,身體受到劇苦時,我們變得沮喪,頻頻怨天尤人。其實,無常一直都在。我們透過讀誦“諸色無常,諸受無常,……”所得到的知識,在實際狀況發生時受到考驗,則變得模糊不清。我們從經典文字中,只能得到一些概念,雖然我們的唱誦悅耳動聽,但是卻可能正錯過“無常”。

 

有些人嘗試作身體的不凈觀,以體會欲望的無常。不過,當他們說“肝、腸、胃”時,卻想起先前曾經吃過的雞肝、雞腎、豬腸或任何器官,并感到饑腸轆轆。沒有下過苦功,是不可能有深刻體會的。

 

事實上,實相始終完整地存在于這些事物中,不需要刻意營造。佛陀強調禪修,只要靜下來修禪,就可以看見實相。禪修的巴利文是“bha-vana”,意思是讓事物實現:未實現者,令它實現;未存在者,使其存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52
下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54

相關推薦

  • 佛教十善

    十善包括 一、不殺生而行放生 二、不偷盜而行施舍 三、不邪淫而修梵行 四、不妄語而說實言 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 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 八、不貪而修不凈觀 九、…

    2024年11月7日
  •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凈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巨大。而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①、存誠、敢享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須明白因果…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來,在佛的時代,并沒有分別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說法的物件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罷了。 佛對根器淺薄的聽眾,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 (一)四大種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以堅勁為體性,水界以流濕為體性,火界以溫熱為體性,風界以輕動為體性。界是能持義,即地等能持自相及所造色,令其相似相續不絕。大…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煩惱(一)

    在四圣諦(苦、集、滅、道)的苦圣諦中,苦的生起因是我們過去所做的業及現前的煩惱。過去所做的業已造,現世要受報;而現前的煩惱決定于我們,可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證果的圣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三)

    第三、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一定要盡力為亡人安排。   藏地的四十九天佛事主要念密宗的《聞解脫經》,漢地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但也可以念顯宗的《金剛經》、《阿彌陀經》或者阿…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什么是出離心(二)

    什么叫做出離心?傳統的說法,出離心的基礎是厭世,就是討厭世間法,實際上,厭惡厭煩的心態是一種煩惱。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根本的原因是太在意了,厭世就是你太在意世間的法,所以你討厭,厭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佛法的核心在日常行持之中

    ?現今許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內,聽聞佛法開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們的心仍像木頭般僵硬。在生活中,當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時,我們就感到快樂;但是當計劃受阻時,我們就感到受傷,而且還…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五) 問:為什么依根境建立處,而不依六識立處呢?《對法述記》以兩義解答,第一義以界處相待義作解釋,即能持各界,根境能持六識,六識亦能持自己的自體,根境識各有能持義,故界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學知識

    (表四) 三、三身 這四種涅槃,總束為清凈法界,加前四智,以為五法。這五法就成為佛果位的自性、受用、變化三身。清凈法界是自性身(法身)。如《成唯識論》說:‘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南投县| 瑞丽市| 葫芦岛市| 弥渡县| 阿图什市| 博湖县| 靖宇县| 洪湖市| 石景山区| 望奎县| 闸北区| 湟源县| 曲沃县| 察雅县| 宁南县| 沧源| 炎陵县| 应用必备| 土默特右旗| 化德县| 安远县| 石楼县| 兴化市| 北辰区| 江口县| 东光县| 青海省| 富平县| 勐海县| 出国| 周至县| 靖安县| 兴宁市| 天峨县| 竹北市| 湘潭市| 内丘县| 马龙县| 田林县| 改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