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出離心?傳統的說法,出離心的基礎是厭世,就是討厭世間法,實際上,厭惡厭煩的心態是一種煩惱。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根本的原因是太在意了,厭世就是你太在意世間的法,所以你討厭,厭世不是真正出離心的基礎。真正出離心地基礎就是不執著世間而求解脫。具備出離心的人,知道世間生活并沒有真實的意義,因而不會像世間人一樣追名逐利,而是會精進修行,這是真正的精進和對生命負責。
在處理世間的事情上,有出離心人不會像厭世的那樣消極逃避,也不會像一般人那樣患得患失,而是瀟灑應對,因為他已擁有了正確取舍的智慧。?
出離心不是放棄社會發展,也不是拋棄改革人生,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古代,近代,現代,對社會發展和變革有著深遠影響的佛教人物不勝枚舉,無論在印度,西藏,蒙古,漢地,還是其它佛教的國家等地,不僅有很多廣為人知的名人,而且還有非常多默默為眾生服務的普通修行人,出家人中有很多,在家人中也有很多,如果你了解多一些,就會發現真正地出離心不是討厭世間法,而是不執著世間法。
真正擁有出離心的標準是什么?就是你可以隨時拋棄任何你熟悉的東西,你喜歡的東西,你生命之中重要的東西,而且你可以走出任何你習慣的場景,不會有猶豫,不會有不舍,比如,你原先喜歡美景,不喜歡惡劣的環境,但現在你隨時可以拋棄美景,能夠接受惡劣的環境,對美景沒有舍不得的,對惡劣的環境也沒有不愿意接受,如果你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你可以說你的出離心很完美。什么東西都可以舍掉,也可以接受,內心沒有貪婪,也沒有什么猶豫和舍不得。這就是真正地出離心。
很多人認為出離心就是放棄及拋棄的心態,那是錯誤,出離心不是放棄,也不是拋棄,而是面對,是接受,是理解,是明白。具有真正出離心的人,能夠面對任何的苦難,他不會因為苦難而放棄,或者退出來。再苦再難的事情也去面對,如果一個人不愿意面對任何事情時,他的心里永遠升不了出離心,比如,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一些磨難,他們同樣不愿意面對,這就是放棄,不是放下,不是出離心,而是逃避心。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放下執著的心態,應用堅持的心態去面對也是一種出離心。
具有真正出離心的人可以接受任何改變,他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憤怒。這里說的任何事情,不光是那些很世俗的事情,也包括那些你認為很神圣的事情(佛教的動作),我們經常因為改變而生氣,因為改變通常是對我們已經習慣的東西的冒犯。
具有真正出離心的人可以理解別人,他不會因為小小凡事而激怒。這里說的小小凡事,不光是那些愛情與感情的事情,也包括那些你認為很神秘的事情,我們經常因為凡事而激怒,因為小小的凡事都不能理解,人們相互也不理解,不明白對方的追求,這些都是對我們已經習慣的東西的冒犯。
如果你還會被某件事情煩躁及激怒,那說明你在那件事情上尚未出離,你還是在意那些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是對你來說比較重要的事情,你可能不會因為那些小事而動怒,但是一旦涉及你所認為的大事,你就可以了解到你是否具有出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