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為什么有時好人不得好報?或好心不得好報?

首先、人們對好人、好心的概念很模糊。好人的最低標準,應該是受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因為受持五戒是得人身的基本條件。因此世人所謂的好人、好心未必就真好。比如殺生,宰殺雞、鴨、魚、豬、牛、羊等,在世間人看來沒什么,自己飼養,殺了吃肉,或招待客人,或賣掉,沒什么過錯;但在佛教看來,這都是大惡業;因為只要犯了殺生一條,又不懂用懺悔、念佛等法去補救,就一定會失去人身,墮入三惡道去受報。再如好多人從事的職業,都違犯五戒的原則,諸如屠宰、打獵、捕魚、造殺生器具、造酒、賣酒等等,如此國法允許的合法的職業,自認為有理而造作的惡業,一生中不知有多少,所以,不懂修行的世間人,下一世能夠再得人身的機會極其稀少,佛說,得人身者如手中土,而失人身者則如大地土。

其次、一些修行人,其出發點無可非議,但由于入錯了門道,跟隨了“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的邪師,跟著誹謗佛法僧三寶,或誹謗大乘了義正法,或誹謗講說正法的出家或在家的菩薩,把毀法當成護法,結果,一生勤苦,卻有意無意造下了大惡業,來世必入三惡道受報。

再次、一些人,或由于前世的善根,或由于得遇外道師,或由于某種特殊的原因等,有一點不太平常的小本事,或能知過去事,或能預知未來事,或能看到人的內臟及其病變,或能看見鬼怪神靈等等,就為人卜兇問吉,趨利避禍,除病禳災等,全然不懂不該干預因果,時間一長,自己身上便發生種種怪事,其實是邪魅入心;不知驚醒,反以為奇特,受人財物或尊敬,久之與鬼魅相應,一朝失去利用價值,鬼魅離身,羸弱昏聵,無能所為,死后必落鬼道。此事在《大佛頂首楞嚴經》里有很詳細的描述。

佛地第八識中的種子,因為已經全部成為最極清凈的純善法種,不會再有任何變異,所以又改名叫無垢識。所以修行的全部過程,就是凈化第八識內的染污種子的過程。怎樣轉化呢?就是要先找到本來清凈的、不生不滅的、一切眾生皆具的、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的第八識本體——如來藏;就是說要先開悟,然后再轉依這個清凈本識。只有找到,才談得到轉依;只有轉依,才談得到凈化種子。

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有四遍,即遍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遍一切地(九地)、遍一切處(十二處)、遍一切界(十八界)。加起來,其實就是遍一切時空,無所不在。為什么?因為時空及時空中的一切萬法,本來就是第八識所出生、所住持的。

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它沒有開始,也永遠沒有消失的時候,甚至沒有一剎那停頓不工作的時候,所以它永遠年輕,永遠健康,無需看醫生,無需吃藥;它靈明不昧,其了知的內涵(根身、器界、種子、七識心行等),恰恰是第六識所不了知的;在第六識中斷不行的五種情況(眠熟、悶絕、正死、無想定、滅受想定)下,它都繼續工作,它永遠不累、不睡、不吃、不喝;它的智能,它的能力,是本具的,無需學習,也無須保持,永遠不會丟失、不會變異。由于眾生無明煩惱的覆蓋,它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出來,但從來也沒有失去,如明鏡蒙塵,一旦塵垢去除,便立即照天鍳地。

而第六識所了知的,在眾生位,也恰恰是第八識所不了知的。所以,顛倒夢想、生死煩惱的是第六識,第八識則沒有任何顛倒夢想,沒有任何生死煩惱,它本來就解脫,本來就自在,本來就是天真佛。

但本來佛、天真佛還不是究竟佛、圓滿佛,因為只是第八識的本體清凈而已,本體中還含有染污的種子。世間法、出世間法,從有無漏失(漏或漏失,指煩惱,是煩惱的異名)或有為無為(為是作用的意思,有為就是有作用,無為就是無作用)、可以概括為三種法,即有漏有為法,無漏有為法和無漏無為法。世間法都是有漏有為法,后二者是出世間法。所以第八識中含藏的法種,大致也有三種:有漏有為法種,無漏有為法種,無漏無為法種。(注意:既沒有“有漏無為法”,也沒有這樣的種子)

輔導梁武帝學佛的傅大士有首偈子中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每個人、每個眾生都有一尊天真佛相隨,這就是我們的真心,第八識如來藏;平常人由于不知道這個真心,他們所說的真心,其實都是妄心。

我們生生世世,因真心而出生,我們的生命,因真心而存在。因為有真心永不消失,我們才會有下一世;因為有真心保存我們修行的種子,所以我們此世修行的任何功德利益,才都絕對不會喪失,才都功不唐捐。所以我們不必害怕生死,甚至不必害怕隔陰之謎,我們可以生生世世繼續不斷地學習,繼續不斷地修行,直至成佛。

有你的佛為你站崗,為你看護,累了,你可以盡管放心去睡覺,不必擔心醒不過來;有病,你可以盡管放心去做全麻手術,既可以無痛,也不用擔心醒不過來;修禪定,你也不必怕入了定出不來。你的天真佛,它忠誠無比,永遠跟著你,絕不會離棄你,決不會背叛你。即使你死了,它也不會拋棄你,它一定會再出生一個你,但它絕不是一般人所說的靈魂。你只是一世又一世“因緣”的聚和;有聚就有散,聚的時候叫生,散的時候就叫死,然而它卻不會死,生生世世,它永存不滅。這個第八識真心、天真佛,在修行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名字,所以又叫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

我們的心,有無量無邊的功能作用,這些功能作用,潛伏在第八識中的時候,就叫做“種子”,種子是比喻的說法;種子活動、起作用的時候,就叫“現行”,也叫“業”。業,按其產生的處所有三種,即身業、口業、意業。按其性質,也有三種,即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業是大量的,無記就是無法說它是善,還是惡。如我們平常的衣食住行,說寫讀看,眨眼呼吸等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38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39

相關推薦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愿、回向等。 ???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凈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每日換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三) (九)三性:這里說八識在善惡無記三性之中各屬于何性,先說善等三性的意義:(1)善性:若法能為此世他世順益的,是名為善。即招感可愛果的性,如受持五戒十善等,今世順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二)

    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不過,即使證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隨順眾生。蓮花生大士曾云:“縱使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也即是說,見解要開放、高妙,但行為一定要保守、謹慎。 開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三皈五戒(二)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應為;律是有所應當為。 我們每天應該誦經修持,時時提起正念,有機會要去受持種種的戒,因為佛、法、僧中的法寶就是戒、定、慧的無漏法,我們應當修學。我們皈依三寶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三皈五戒(三)

    (三)、佛陀制定五戒的原因: 五戒本來是做人的根本,不論佛陀制定與否,五戒中的殺、盜、淫、妄這四條戒,是人都會知道它是罪惡的,既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會有人懂得要守持五戒。佛說有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中陰身:介于此世和下一世,過渡階段的生命形式。 人死后,在最多四十九天的時間內,會有一個臨時的身體,作為一個過渡。但中陰身一期的生命,最多只有七天。一共最多只有七期。所以每七天,就…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圓滿親近法:圓滿親近善知識的方法,《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有四種,如彼論說:‘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及。一于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恒常發起愛敬凈信。二于善友,隨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3)供養的重心 已說十種供養差別,其中應該注意兩點: 第一、修財物供養,應以至誠恭敬,及廣大菩提心為主,物品豐盛美妙,則其次要。如《阿阇世王授決經》中,貧女供一燈,如來為他受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法知識

    下面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清楚起見,凡解釋心經原文的句子之前,都加一個記號“○”,以示區別。) 般若:讀作“bō rě”,意思是成佛的智慧,不但與世間的智慧不同,而且也與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永善县| 基隆市| 莱西市| 东乌珠穆沁旗| 铜鼓县| 广丰县| 侯马市| 惠安县| 化隆| 青阳县| 惠东县| 裕民县| 彰化县| 深州市| 达拉特旗| 托克逊县| 运城市| 双辽市| 天全县| 象州县| 皮山县| 鄂温| 阿拉善左旗| 和田县| 靖远县| 慈溪市| 新郑市| 肥乡县| 高淳县| 资溪县| 沧州市| 九寨沟县| 阜康市| 禹城市| 定州市| 罗源县| 湘西| 容城县| 铁力市|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