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3)供養(yǎng)的重心

已說十種供養(yǎng)差別,其中應該注意兩點:

第一、修財物供養(yǎng),應以至誠恭敬,及廣大菩提心為主,物品豐盛美妙,則其次要。如《阿阇世王授決經(jīng)》中,貧女供一燈,如來為他受成佛的記,即是最好的例證。如彼經(jīng)說:‘一時,佛在羅閱祗國(王舍城)耆阇崛山(靈鷲山)中,時阿阇世王(未生怨王)請佛。飯食已訖,佛還祗洹。王與祗婆議曰:“今日請佛,佛飯已竟,更佛所宜?’祗婆言:“惟多燃燈也。”于是王乃敕具百斛麻油膏,從宮門至祗洹精舍。時復有貧窮老母,常有至心,欲供養(yǎng)佛,而無資財,見王作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兩錢,以至麻油家買膏。膏主日:“母人大貧窮,乞得兩錢,何不買食?”母日:“我聞佛生難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世,而無供養(yǎng),今日見王作大功德,巍巍無量,激起我意,雖家貧窮,故欲燃一燈,為后世根本也。’于是膏主,知其至意,與兩錢膏,應得二合,特益三合,凡得五合。母則往當佛前,燃之。心計此膏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后世,得道如佛,膏當通夕,光明不消。”作體而去。王所燃燈,或滅或盡,雖有人侍,恒不周匝。老母所燃一燈,光明特朗,殊勝諸燈,通夕不滅,膏又不盡。至明朝旦。佛告目連:“今天已曉,可滅諸燈!”目連承教,以次滅諸燈。燈皆已滅,惟此母一燈,三滅不滅,便舉袈裟以扇之,燈光益明。佛告目連:‘止!止!此當來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之所毀滅。”王聞之,向祗婆曰:“我作功德,魏魏如此,而佛不與我決(決定當來果報,就是受記);此母燃一燈,便受決,何以爾也?’只婆曰:“王所作雖多,心不專一,不如此母注心于佛也。”’

第二、應該知道,諸供養(yǎng)中,以正行供養(yǎng)為最上。亦即諸經(jīng)論中所說的法供養(yǎng)。如《寶云經(jīng)》卷六說:‘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供養(yǎng)佛。何等為十?以法供養(yǎng)于佛,以救拔濟眾生供養(yǎng)于佛,以教化眾生令立諸善根供養(yǎng)于佛,常與一切眾生利供養(yǎng)于佛,不舍愿行供養(yǎng)于佛,不舍菩薩所行供養(yǎng)于佛,言行相應供養(yǎng)于佛,心無疲厭供養(yǎng)于佛,不舍菩提供養(yǎng)于佛,不以財施供養(yǎng)于佛。何以故?善男子!如來法身不待財施供養(yǎng),唯以法施供養(yǎng)為上,以具足供養(yǎng)利益眾生,令得安樂常獲善利。善男子!若不能利益眾生,放舍善法,所作無無厭,好喜妄語,志意下劣,心生疲厭,離菩提心,有如是等,不能為諸眾生而作利益。何以故?菩薩要依眾生修諸功德,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無眾生,終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覺。為具佛道,以法供養(yǎng)為最第一,不以財施為真供養(yǎng)。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能善供養(yǎng)。’

《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在說完十種供養(yǎng)以后也說:‘如是供養(yǎng)(正行供養(yǎng)),為最第一,最上最勝,最妙無上。如是供養(yǎng),過前所說具一切種財物供養(yǎng),百倍千倍,乃至鄔波尼殺曇(此云數(shù)極義微細義)倍。’由上經(jīng)論所說,可知正行供養(yǎng)之殊勝。故佛弟子,應該以修學正行供養(yǎng)為主,尤其出家佛弟子,為住持佛法,教化眾生,成辦自己的道業(yè),更應該特重修學正行供養(yǎng)。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9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20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五、怨僧會苦五相:(一)與彼會生憂苦故。即與怨憎的人相會之時,心懷怨結(jié),引生憂苦。(二)治罰畏所依止故。倘若與已有怨恨的人有權有勢,一朝會面,畏其假借權勢治罰于己,于治罰生起怖畏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中立史載:北宋的王安石曾問張方平:孔子去世后百年,出現(xiàn)了孟子,從此以后再沒有像他們這樣的圣賢出世,原因何在呢?方平答道:“不僅有,而且還遠遠地超過了孔子。”王急問是何人,方平說:“…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名義 不定心所有四個,即悔、眠、尋、伺這四個心所,于識、界、性等皆不定故,所以得名不定。不像遍行的觸等定遍諸識,以悔等四法,唯第六識中有,余識皆無;亦不如別境的欲等定遍諸地,…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nèi)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yǎng)必定提到這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三皈五戒(一)

    三皈五戒 一、皈依的意義: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據(jù)佛法說,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無依無靠,甚為可憐;這好比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南洋討生活的人兒,他們離鄉(xiāng)背景,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末學手淫五年,早有戒淫之心,但和許多人一樣,斷斷續(xù)續(xù),戒了又破,在這反反復復中,經(jīng)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jié),頗有心得與體會,并有所成效(已半年未犯),現(xiàn)拿出與大家…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修斷 一、所修勝行—六波羅蜜多 菩薩于諸行位中,修習無量法門,若隨類攝,六種波羅蜜多可以攝盡;所以六波羅蜜多,是菩薩的正道,也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如《解密經(jīng)》經(jīng)中佛告觀自在菩薩…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二)

    (七) 當時,宜濱縣的百姓為了紀念曹斌,建了曹公廟來感念他的恩德。等到曹斌帶領軍隊回到朝廷后,又碰到陳摶仙人,陳摶仙人一看他就說:「大元帥,你的相變了,晚年的運一定很好,將來一定位…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法知識

    觸之三義: 1、根觸塵之義,六根之觸六塵而生六識。 2、五遍行心所之觸心所,指識觸所緣境。 3、六塵中之觸塵,即冷、熱、滑、澀、輕、重。 七、受:也主要是指出胎以后的受心所。有苦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最近文章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太保市| 尉氏县| 汾西县| 珠海市| 湖北省| 彭泽县| 富锦市| 邵东县| 任丘市| 双江| 江安县| 贡嘎县| 伊宁市| 商城县| 屯昌县| 韩城市| 天津市| 紫云| 晋宁县| 赤壁市| 琼海市| 新建县| 贵德县| 白水县| 钦州市| 孙吴县| 青铜峡市| 嘉定区| 金沙县| 江门市| 东丰县| 南投县| 玛曲县| 嘉定区| 甘泉县| 武汉市| 长武县| 察雅县| 时尚| 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