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必定提到這些,只不過佛教的修行人百般磨礪不是為了追求個人人格的完善,也不為流芳百世,而是認識到得、失、毀、譽、稱、譏、苦、樂原本無實質可言,執著于此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妨礙對實相的認知。遠離世間八法是真出世,否則把頭剃了,苦行也好,閉關也好,東奔西跑做出各種讓人驚奇的事也好,都是在世間法里打轉,都是為了增飾今生。阿底峽尊者曾說:縱然具備智慧超群、戒律清凈、講經說法、觀修境界等等功德,如果沒有舍棄世間八法,一切所為也只能成為現世的生計。

二十幾年前我在熙日森學習,特諾堪布有一位弟子叫藏珠,與我年齡相仿,精聞思,勤苦行,待人謙卑柔和,大家都非常佩服。我們私下里說他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樣勇猛精進、為法忘軀。后來我在才晉堪布座下繼續求學,藏珠也來到堪布處求《六中陰》的修法。堪布讓他先去新龍為大家請法本。藏珠辛辛苦苦請回來幾十本法本,沒想到,堪布卻不允許他參加之后的傳法和聽課。他很難過,覺得才晉堪布對他不公平。一天,堪布當著大伙兒的面對藏珠說:“你世間八法的習氣太重了。”說著,脫下自己貼身的衣服遞給藏珠,讓他趕緊穿上。藏珠沒有按照上師的話去做,而是把帶著上師體溫的衣服推到一邊。堪布見緣起被破壞了,長嘆一聲道:“看來我是無法調伏你的,你還是去找別的上師吧。聽說色達堪布晉美彭措在講學,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你去他那里試一試。”藏珠于是離開了才晉堪布。我很替他惋惜,也深刻體會到世間八法對修行人是多么大的妨礙。后來我到喇榮五明佛學院求學,藏珠也來到學院,依然行苦行,精進無比,贊嘆隨喜的人眾多。雖然我那時也是別人接濟的對象,但見他比我還貧窮,衣不掩體,便把自己最完整的一件長袍送給了他。沒過多久,他被一座寺廟認定為活佛,很快就被接回去坐床了。我再次見到他時,他滿身綾羅綢緞,得意洋洋地被仆從簇擁著,已經不認識我這個窮小子了。再后來,我聽說他被取消了活佛的頭銜,他還俗了,他做生意了,富甲一方,后來聽說他與人械斗,被抓起來判了刑……

以前法王如意寶講課時,常常提起他小時候與玉科夏扎仁波切的一段對話。大圓滿龍欽寧提傳承上師玉科夏扎仁波切晚年住在色達附近,法王如意寶那時十幾歲,還沒有去石渠求學。一天,他去拜訪夏扎仁波切,進門后看見仁波切的屋子大而舒適,里面擺滿了三寶所依和書籍,不禁問道:“您不是夏扎瓦(舍世行者)嗎?怎么還有這么多財物?”素以嚴肅著稱的夏扎仁波切聽到這個孩子大膽而直接的問題,笑了起來,他說:“不愧是嘉貢宗族的后代,什么都不怕呀!孩子,‘夏扎瓦’的意思是指某人已經斷除了對財富或世間的貪著,而不是指表面貧窮、內心卻渴望財富的人。”法王如意寶常以此故事教誡我們要真正從內心斷除對世間的執著。

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反面人物提婆達多,很多人都以為他是一副劣跡斑斑的惡人模樣,而據史料記載,提婆達多威儀過人、持戒精嚴,追隨他的人非常多,即使在佛陀的僧團中也有不少比丘因仰慕他的威儀而轉投其門下。若僅看表面現象,的確很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厭離輪回、志在解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午6:57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午6:59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五) 《瑜伽論》攝決擇分所舉的十八依因,是依大種六位差別而說,即一凈不凈位、二堅不堅位、三慢暖位、四和合位、五不平等位、六平等位。隨其所應建立前觸,不增不減。 第十一、法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 (一)四大種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以堅勁為體性,水界以流濕為體性,火界以溫熱為體性,風界以輕動為體性。界是能持義,即地等能持自相及所造色,令其相似相續不絕。大…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法知識

    色:有四種,即顯色、形色、表色、無表色。其中只有顯色是色的實體。 1、顯色:就是顏色,眼識所了別的只有顯色。佛教里說的顯色,粗說只有四種,即青、黃、赤、白;細說則還有明、暗等。 2…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四圣諦(三)

    【三、滅圣諦】 滅圣諦既是苦滅圣諦。它說明眾生可以從生死相續不斷的苦報中得到解脫。滅是指滅除惑、業、苦,斷著貪嗔癡等無明煩惱,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滅,既是涅槃。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6]蘊取蘊門:‘幾蘊所攝?謂除無為,幾取蘊所攝?謂有漏。’無為無積聚義,不在蘊門攝,故除去它,即除法界中所攝的六種無為。取是執取義,若約增勝,欲貪名取,通則一切煩惱,故取是煩惱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12]同分彼同分門:‘幾同分?謂五內有色界與彼自識等境界故。幾彼同分?謂彼自識空時與自類等故。’什么是同分彼同分?即根境識三,各作自業,名為同分;不作自業,名彼同分。如眼根取色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丙、真正的皈依處 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三種,即佛、法、僧。《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問:皈依有幾種?……答:皈依有三種,謂佛法僧。四緣故,有爾所皈依:一由如來性極調善故,二于一切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蓮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因為它生長于污泥,綻開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六度(下)

    出世間禪定、就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三乘圣人所修所得的禪定。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得證滅受想定,受想已經滅了,第六意識已不起作用。這種定力能斷除三界之內的見思二種煩惱,能破除我執,沒…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諸門分別 蘊處界的名義等,已如上說,但三科中還有很多的差別意義應該分別,故諸論中在說了蘊處界的名義之后,總有諸門分別一科。如《瑜伽師地論》五十五、五十六兩卷中,以五十八門分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桃园市| 曲阳县| 上思县| 长岛县| 黑河市| 汉川市| 巴彦淖尔市| 五台县| 道真| 鄄城县| 新安县| 石狮市| 南溪县| 凤凰县| 兴文县| 家居| 台南市| 长兴县| 雷州市| 新泰市| 武鸣县| 涞水县| 林州市| 清徐县| 嘉定区| 芜湖市| 彭泽县| 威海市| 凤翔县| 桂平市| 吉隆县| 铜川市| 黔东| 新建县| 邳州市| 嘉定区| 寿宁县| 潼南县| 精河县|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