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許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內,聽聞佛法開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們的心仍像木頭般僵硬。在生活中,當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時,我們就感到快樂;但是當計劃受阻時,我們就感到受傷,而且還常刮起無法控制的情緒風暴,這是佛法從左耳進、右耳出令人困擾的征象。我們不免會懷疑:“我的習氣真的有可能根除嗎?有可能將它稍加調整嗎?想象有一天我終能抵達某個境地,那時的每個行動都會是佛法的修行,這樣想象合理嗎?”我們有如剛學開車的新手,看著教練流利地換檔、看后照鏡又踩煞車,心里想著:“我怎么有可能學會開車?”
佛法的核心在日常行持之中
在某部由海意菩薩(MATISAGARA)向佛陀請法的大乘經典中,功德光王菩薩問了佛陀一個有趣的問題。他請問佛陀,如果“真諦”與“證悟”都無法以語言描述,那么我們這種凡俗、愚癡的眾生,如何能發愿成為證悟之道的弟子?佛陀回答:對教導這“不可說法”之道的人示以尊敬,當佛陀站立時,你也站立著回答;禮敬他,以有禮節的言語尊崇他;保護他、仿效他;供養他衣、食、住、醫藥與其它物資;或者只是景仰其事業、隨喜其德行、忽略其過失,這就是我所謂的“護持不可說法的修持”。佛陀同時也指出,佛法修持的核心不在持咒的多寡或禪定時間的長短,而是在一般、單純的日常行持之中。
在此,以“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為例。雖然大多數的人不會有深仇大恨的仇家,但總會要與令自己厭煩的人打交道。對初學者而言,低調地避免沖突可算是一種修行,但是如果你必須面對全世界最厭煩的人而躲避不掉的話,你可以仿效阿底峽尊者。尊者前往西藏時,他帶了一個令人極度厭煩的人做為隨行侍者,以便讓自己有充分的機會修持安忍。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做到像他這種程度,但面對著令人厭煩又無法避免的同伴時,至少可藉此機會將“厭煩”當作修持的對象。
然而,佛陀所陳述的重點是:我們心的狀態不可避免地會從日常生活的各種反應中顯示出來。例如,當計劃受阻時,你的情緒改變得多快?一分鐘前你的感覺還好,突然一陣北風吹來,勾起你過去情緒危機的全部回憶,讓你重復經歷每個痛苦的細節。你到了無法自己承受不愉快的地步,于是打電話給朋友。他注意地傾聽,而你徑自地展現所有的痛苦,完全不考慮后果,不多時,朋友也跟你同樣地沮喪、消沉起來。這么做的目的何在?做為發愿成為菩薩的你,如果感到需要縱容自己的痛苦,那么就獨自享用吧!別把其它人一起拖下情緒的瘋狂大戲之中。特別如果你是“施受法”(TONGLEN)的行者,誓言要承擔世上所有眾生的痛苦,更不應讓別人分享自己的痛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贊 (0)
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上一篇
2024年6月2日 下午7:08
如何在娑婆世界快速提升修行?
下一篇
2024年6月2日 下午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