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


二、涅槃

證佛位四智圓滿的時候,所證的真如妙理,完全顯現,即具得四種涅槃:(一)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這是說一切諸法的真如實性,雖然是由于客塵煩惱障覆令不顯現,但其習性本來清凈,不生不滅,其性本寂,故名涅槃。如《成唯識論》說:‘一、本來自性清凈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凈,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圣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余依涅槃,即由斷煩惱障而顯現的真知,但有殘余所依的異熟法存在,所以名為有余依涅槃。如《成唯識論》說:‘二、有余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三)無余依涅槃,即斷盡生死苦而顯現的真如,煩惱既盡,殘余的所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如《成唯識論》說:‘三、無余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余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四)無住涅槃,即斷盡所知障而顯現的真知。證這涅槃時,即生起大悲大智。因有大悲故,不住于寂滅的涅槃,而在三界中利樂眾生;有大智故,雖在三界里教化眾生,以已脫離迷界故,不為生死所染污、所系縛,用而常寂,故稱為無住涅槃。如《成唯識論》說:‘四、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以上四種涅槃,是依著一實真如的顯現義邊的差別而安立前四種,實即一清凈法界而已。第一種凡亦具有,二乘無學并得前三,唯佛世尊具有四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14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15

相關推薦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二)受學學處 受學學處,就是戒律儀。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在受皈依以后,隨其自己的能力,應受學如來所制的學處,既受學學處,為了保證清凈,無有垢染毀壞,就必須修行戒律儀。修戒律儀應該注…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印光大師嘉言

    印光大師嘉言   歷觀古今大圣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于富貴,只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培植,從茲喪祖德以蕩祖產,任其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所謂的‘佛教’

    佛教中的‘教’,其本義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稱釋迦牟尼為‘本師’,所以佛與我們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師生關系。所謂宗教之說,實為一種世俗流變下的產物。 佛教中的許多儀式、形式只是一種人為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律”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四禪八定(三)

    (1)、空無邊處定: 一個人若想把色身舍掉,他須把種種色想滅掉,既是滅掉色想與有對想;色想是因眼識而生起的;有對想是由鼻、舌、身與耳識而生起的。在四禪中做‘空’想,既是沒有色(物質…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觀世音菩薩(四)

    《四》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在佛門課誦之中,有一首觀音贊,其中有四句話,很可借來一用:「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又說:「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根據《阿彌陀經》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必定提到這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法知識

    佛:佛是覺義,有覺悟、覺者、覺行圓滿三義。 覺悟:覺悟就是覺醒,真正從人生的大夢中徹底醒過來。正如夢中人認為夢境一切真實,醒來才知道夢境都是虛假一樣,真醒悟的人,就知道世間的一切萬…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知識

    第二大阿僧祇劫: 四、修道位:從初地的住地心,一直到等覺。此位又分兩大階段。 1、從初地的住地心,到第七地的滿地心。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及種子。圓滿中品轉識成智。 第三大阿僧祇劫:…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讓修行融入生活中(四)

    ? ? ? ?我們應不斷地修持清凈心,使我們能直接地觀照到一切法界與眾生本來就是清凈與圓滿。而更進一步無論因外境而起的念頭,或過去深植于內心的經驗,我們必須了知其本質并無實有,而自…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仁化县| 铜山县| 宿松县| 凯里市| 靖宇县| 广安市| 二连浩特市| 阿荣旗| 维西| 西林县| 铜川市| 博爱县| 沂源县| 余干县| 灵石县| 英山县| 澄江县| 云霄县| 内江市| 集安市| 稻城县| 赣州市| 炎陵县| 黔南| 西华县| 临夏市| 古丈县| 宜丰县| 淄博市| 萝北县| 玛曲县| 杨浦区| 石林| 肇庆市| 和林格尔县| 安国市| 五寨县| 响水县| 奉节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