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第二大阿僧祇劫:

四、修道位:從初地的住地心,一直到等覺。此位又分兩大階段。

1、從初地的住地心,到第七地的滿地心。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及種子。圓滿中品轉識成智。

第三大阿僧祇劫:

2、從八地的入地心,到等覺。斷除變異生死的現行及種子。圓滿上品轉識成智。

五、究竟位:妙覺。示現受生人間,斷盡五住地無明一切煩惱,二死永亡,成就四種涅盤,四智圓明,成究竟佛。

五住地無明煩惱:即見一處住地煩惱、欲界住地煩惱、色界住地煩惱、無色界住地煩惱(以上四種統稱一念無明住地煩惱)、無始無明住地煩惱。

二死:即分段生死、變異生死。

轉識成智:即轉八識成四智。

整個修行的過程即是轉識成智的過程。但在成佛之前,全部都只是轉六、七兩個識,而且要依靠第六識來幫助轉第七識,故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所以修行,主要是修第六識,主要靠第六識來修。那些要滅除第六識、或使第六識長期處于一念不生狀態的說法和做法,是錯誤的。

1、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此成佛時最后轉,六七八識轉后方轉。

2、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真見道時開始下品轉,不見道則不可能轉。

3、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真見道時開始和意識同時下品轉,不見道也不可能轉。

4、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此成佛時先轉。

止觀:止觀是貫穿全部修行過程的一個很具體的方法。雖然方法是一個,但具體修的時候,其內涵就有所區別。修定的止觀和修慧的止觀有所不同,大乘和小乘也有所不同。正確的修法是止觀雙運、定慧等持。

一、修定的止觀:止,停止第六識的散動;觀:集中第六識,專注于所修法門中應該觀想的目標。由此我們發現,修止,實際是要用觀的方法才能達到止的目的;而只有停止了第六識的散動,才能更好地進行有效的觀想,所以叫止觀雙運。人有兩個大毛病,一是散亂,二是昏沉,而止觀,正是對治這兩大毛病的法寶。散亂,就是不由自主的胡思亂想;昏沉,就是發困,想睡覺,不能清醒地思維。修止觀,先要發一個決定心,每天定時定課,不可更改;然后選定一個法門,一門深入,也不可更改。法門一旦確定,就要了解此法門的具體內容、次第,順序而修,不要跳越。

二、修慧的止觀:

(一)先說小乘。小乘的主要方法有四念住(也叫四念處)觀和十二因緣觀,都是針對世間法來進行觀察的,以此止息對身心世間的貪戀和執著。

1、身念住:觀身不凈。

2、受念住:觀受是苦。

3、心念住:觀心無常。

4、法念住:觀法無我。

(二)再說大乘。大乘的主要方法有五位百法。對三科法要(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及十二因緣的觀察,更加深細。不僅針對世間法來觀察,更重要的是針對產生世間萬法的總根源——第八識如來藏進行觀察。觀察它的體、性、用、相,及其與前七識的互動關系,如何與前七識和合而輾轉出生世間萬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9
下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31

相關推薦

  • 所謂的‘佛教’

    佛教中的‘教’,其本義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稱釋迦牟尼為‘本師’,所以佛與我們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師生關系。所謂宗教之說,實為一種世俗流變下的產物。 佛教中的許多儀式、形式只是一種人為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五)皈依三寶所獲功德 甲、依經總說 皈依三寶的功德,其殊勝廣大難可校量。如《希有校量功德經》中,阿難請問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得幾所功德?‘爾時世尊告阿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什么是神通

    講到神通。大家就會聯想到飛天鉆地、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其實神通并非佛教的專利,因為只要有禪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會有神通的。佛家講的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十二因緣(二)

    (8)、愛: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對于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因為有了受就有‘愛’,對這個受染著、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讓它看東西,肯定它受不了,會覺得很辛苦。眼睛整天愛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五蘊(二)

    三、五蘊簡表:   ┌色--色法------物質的活動 ├受 ┐ 五蘊:-┼想 ┼--心所法 ┐ ├行 ┘      ├-精神的活動 └識-----心王 ┘ 四、詳談五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中陰身:介于此世和下一世,過渡階段的生命形式。 人死后,在最多四十九天的時間內,會有一個臨時的身體,作為一個過渡。但中陰身一期的生命,最多只有七天。一共最多只有七期。所以每七天,就…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四、心不相應行法 (一)名義 第四位心不相應行法。心即八識心王,行是遷流義、造作義,通指一切有為法,在五蘊中即是行蘊。行蘊有二:(一)相應行,即遍行等五十一個心所法,與心王相應隨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法知識

    關于第七識: 第七識名叫末那識,在十八界中,叫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前面所說的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就能得到人天善趣的異熟果報身,并得殊勝的等流果,和殊勝的增上果,及成就殊勝的功德法,與圓滿未來世成佛的凈土莊嚴,都是或順現受、或順生受、或順…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法知識

    無始無明:什么是無明?無明就是對無我的真理以及法界實相不了解、不知道,沒有智慧的光明。 一念無明,就是不了解、不知道小乘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即一切萬法,剎那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年县| 甘南县| 东丰县| 合阳县| 鄂托克前旗| 沛县| 沿河| 沙河市| 彰武县| 中阳县| 金华市| 寻乌县| 富锦市| 保山市| 巫溪县| 高陵县| 武陟县| 贺州市| 长垣县| 临泽县| 仁布县| 明星| 安丘市| 玛多县| 科尔| 汝阳县| 富顺县| 南宁市| 海晏县| 色达县| 屏东市| 长顺县| 尼玛县| 永德县| 望谟县| 湖州市| 泗阳县| 澄迈县| 垣曲县| 博野县|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