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天:共有二十八重,其中欲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

一、欲界天(共六重):

四天王天、忉力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二、色界天(共十八重):

1、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2、二禪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3、三禪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

4、四禪天: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想天在四禪中是一個錯誤的岔道,誤認為滅了意識就能證無余涅盤)、(下面五重也叫五凈居天,是已經證了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示現涅盤后,仍在此色界的最高頂——色究竟天,以圓滿報身為地上菩薩講一切種智的成佛之道)。

三、無色界天(共四重):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大乘成佛之道的修行次第:共五十二個,可以分成七個大層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為好記,說“信住行向地等妙”。

大乘五位:此五十二個次第又可以建立為五個階段,經三大阿僧祇劫:

第一大阿僧祇劫:

一、資糧位:從初信,到第五住。其中從初住到第五住,外門分別修前五度,即初住重點修布施,二住重點修持戒,三住重點修忍辱,四住重點修精進,五住重點修禪定,累積見道資糧。

二、加行位:第六住。重點外門修般若。見道前要加修四個法,叫四加行,即暖、頂、忍、世第一。

為什么叫外門? 因為還沒有真正進入大乘之門。什么時候算是入了大乘之門?從第七住真見道位以后。六度(即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修成佛之道的主法,但修六度有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層次。從初信位開始到第六住,都是外門修六度,而從第七住開始到第十回向,都是內門修六度。從初地開始到十地,仍然是修六度,只不過更深更廣罷了,所以六度增廣為十度,即第六般若度,又開為五度:六地重點修般若波羅蜜多,七地重點修方便波羅蜜多,八地重點修愿波羅蜜多,九地重點修力波羅蜜多,十地重點修智波羅蜜多。

所以十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三、見道位:見道即開悟,因為見到了眾生修行成佛的道路。從第七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每一地又分入地心、住地心、滿地心三個階段)。又分真見道與相見道兩種。

1、真見道:第七住。開始真正見到了成佛的道路。開始下品轉識成智。

2、相見道:從第八住到初地的入地心。熏習百法名門,圓滿下品轉識成智。悟后起修,漸伏分段生死煩惱的現行,到了初地的入地心,則可伏煩惱如阿羅漢,就是說,不會再起分段生死煩惱的現行了,但分段生死煩惱的種子要到七地滿心時才徹底斷除。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9
下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30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五) 四、十力 如來證得實相的妙智,能夠了達一切境相,堅固最勝,沒有可以破壞和超勝他者,故名為力。力有十種:一、知是處非處智力。處,即合道理義,非處即不合道理的意思。如來于一切…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3)于善知識如法親近 學佛者尋求善知識時,在未親近和請求為依止以前,可以盡量的觀察其有德無德,是否可以親近依止,若經過觀察以后,認為是有德的善知識,確可為自己親近的師長,而后正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一)

    人死的時候,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離開,在那個時候,錢財、地位、受用都沒有用,唯有正法最有用,可是很多人卻不重視以正法來利益亡者,我看到有些人家里人死后,一處理完尸體就沒事了…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五蘊 (一)五蘊名義 前面所說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詞的蘊、處、界三科里可以攝盡。因此在說了百法之后,說蘊等三科。這里先說五蘊。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五聚有為法。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什么是菩薩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并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它的意思,菩提早覺,薩埵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物,那也就是動物。薩埵是覺悟的有情,并且也能覺悟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放生增福報四個環節需知道

    許多人都期望通過放生積福積德, 增長福報,免災免難。于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佛菩薩圣誕日,就會有不少佛弟子、善男信女三、五結伴,或以家庭為單位,或多人聚集起來,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水…

    佛學知識 2024年10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思惟諸苦 在思惟諸苦中,特別是思惟生老等八苦,最能引發出離心。生等八苦,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第六十一卷中,各說五相,修解脫行的人,應如理思惟。 一、生苦五相:(一)眾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學佛如何做功課? ?

    修行除了萬事萬物中礪練心性,還應做功課來以維持心性,訓練禪定。同學生做功課是一個道理,我們自然應該盡量努力、精進,把求取大智慧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把做功課 看成生活中同吃飯睡覺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七、于食知量,《偷伽師地論》第二十一卷說:‘云何于食知量?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以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驕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于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汉沽区| 循化| 淳安县| 屏山县| 乌什县| 望江县| 石阡县| 寿阳县| 遂溪县| 大姚县| 保德县| 台北县| 禄丰县| 车致| 手机| 湛江市| 襄汾县| 麻栗坡县| 井研县| 黔西| 拉萨市| 永善县| 海南省| 历史| 海南省| 达尔| 和政县| 涿州市| 五寨县| 白玉县| 乡城县| 友谊县| 宜君县| 丰城市| 平乐县| 海伦市| 伊川县| 阿图什市| 新宁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