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亦可以同等的善巧方便,來觀察自身修行的變化。當我們修法遭遇阻逆之時,諸如昏沉、觀想不清等,應當轉(zhuǎn)化為培養(yǎng)清凈的洞識見地,也就是觀想所在的外境,以及一切眾生為住滿勇父空行燦爛光輝的銅色山,也可觀一切的示現(xiàn),都是蓮花生大師一切的音聲,都是其咒音的共鳴。一切的思維意念,均為他的智慧游戲。若修法時,幸運地有所了悟與相應之時,也不可自以為有廣大的進步,而應該視之為上師的指示。亦應當當下清楚明白地了悟此種進步,并無任何目的或貪執(zhí)。
?簡要言之,一切的財富、光榮、名譽、錦衣美食,以及修持經(jīng)驗,均可能引起我們的攀緣與執(zhí)著。如果這種妄念興起之時,我們應仍安坐于座上,出濁氣三次,觀想念隨著濁氣而排出,如同排除貪、嗔、癡。并自我提醒如浮云似的成就,是短暫而無其實質(zhì)。
? 在過去世時,佛陀出現(xiàn)于印度,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大轉(zhuǎn)法輪于各地,而成就數(shù)千,使他們以證悟。這些證悟者,有的可飛行于天空,并展示各種不可思議的能力。而現(xiàn)在這類的奇跡已不復再現(xiàn),僅余留奇跡出現(xiàn)的地名。后來佛法傳入奠基,并宏揚于西藏,成就了無數(shù)的大圣者。他們亦復四出弘傳佛陀的教誨,而今這些大成就者,均已前往其它的凈土,無一遺留于世間。記取這個事實,我們應當了知,無論得到何種的成就,這其間均無本質(zhì)可得。我們切不可貪求世間的事業(yè),而生起執(zhí)著應當避免攀緣。
? 我們于日常的修行、或睡夢之中,可能屢屢逢厲妖及魔障等惡業(yè)的強烈影響著。這些現(xiàn)象發(fā)生的時候,我們絕不可以意圖殲滅此種有害的厲鬼,即使在睡夢中也是如此。而應當視他們?yōu)檫^去世的父母,他門曾養(yǎng)育我們,而現(xiàn)在竟欲妨害、傷害我們。他們之所以如此,必然是我們過去世所造惡業(yè)的結(jié)果,我們更應該進一步了知這種損害我們的惡業(yè)力量,他們本身也為他們本身、或他們過去世的惡業(yè)所支配。作此傷害,無非是為自己來世種惡因,作如是的觀察,大悲心乃隨之而升起。
? 當這些魔類決心為害我們,也應視之為清除無明的逆增上緣。任何的障礙、身體的苦惱、心靈的折磨,都可轉(zhuǎn)換為修行的方便。也就是將這些障礙視之為上師智慧的示現(xiàn),當我們作如是修持時,惡業(yè)自然清凈,而苦惱也隨之消除。隨時如此覺照,這些惡業(yè)力量就不能成為傷害。反之,若視之為敵對,而欲摧毀他們,則會增加更多煩惱。
近幾年來,許多人因為雜念妄想,而引起各種不正常的障礙。這實在是自身潛在意識的作用。行者不應以此為外來的困境,而應當了知這是上師的賜予,作為修持過中的增上因緣。如此,更應專心于祈請上師,而對于所有魔類生起廣大的悲心,如果能如此的話魔障就不會興起。
?若遇外力的干擾,則應當探究其來源,追究這些障礙本身是否有其具體的實質(zhì),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或用棒擊打。如果是如此,則追究他們安住于何處?源于何處?以及從何因緣生起?以此心意,我們應當誠心持誦蓮華生大士心咒并發(fā)愿,愿諸魔類得依蓮華生大大士大慈悲心,而親遇蓮師的善法。愿他們不自損損他,愿菩提心深入他們的心中。
?如此的大悲心,融攝諸魔的心念、我的心、及蓮師的清凈心,三者合而為一,其功德尤其廣大。如果能視一切外相為上師智慧的示現(xiàn)。那么障礙這個名詞也將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