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念過經,但是還是不會念經。有時候常常搞不清念經是念給誰聽的。這個經本來就是佛講的,我們還是念給佛聽的,及有緣的眾生。念經不是很容易的,那么要如何念經、念經時要注意什么以及如何正確的回向呢?這念經3條、5注意事項以及10回向法,佛弟子不可不知!
「念經3條」
第一條:念經時,我們一般眼睛看,嘴巴念,耳朵聽。很多人就注重嘴巴念,和眼睛看,卻忽略了耳朵聽。其實最關鍵的,因為是耳朵聽,也就是誦經時要把心放在耳根上,認真的聽,不是放在嘴巴上拼命的念,念不念沒有多大的關系,但是聽不聽關系就大了。為什么呢?因為人的耳根最利,經歷了耳根就可以永世不忘,但是眼根就沒有這個功德。在楞嚴經中講到耳根有一千二百功德,眼根只有八百功德,而且佛陀勸導我們要多修耳根圓通,是最厲害最好修的法門。
第二條:念經時嘴巴上要舌頭動,嘴巴不動。很多人念經很大聲,誦完一部經,聲音就沙啞了,那是因為嘴巴一直動的緣故。有沒有發現念經的聲音都是比較平和,不會大不會小,就是緩緩地,感覺也有點咬字不清。這就是嘴巴不動舌頭動的結果。當然,要達到嘴巴不動舌頭動,關鍵點是氣出在丹田,而不是出在肺部,更不是出在喉嚨。丹田出來的氣是圓融的,肺部出來的氣,是比較尖,喉嚨出來的氣,更是嘶啞的,所以要多練氣。
那么如何練氣呢?就是先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可以去試一試,念每個字時感受一下肚子在震動,試著從肚子發氣,多試一試,然后氣就比較順暢了,這樣無論唱誦多少,都不會覺得累。
第三條:最好把經書背下來,同時用佛寺念經的調,不緩不慢,有些規律的。誦經是一種很好的享受,不是向菩薩交差。尤其是持咒時,更要用以上的方式,比如大悲咒,就很好聽,而且可以收攝身心,很不可思議的,同時可以震動我們身上的氣脈,讓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感受很愉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佛教中講到五明,其中音聲明也是比較關鍵的,所以,能把經書誦得很好聽,諸佛菩薩龍天護法也會十分歡喜的。
「誦經念佛5注意事項」
所謂佛法,并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凈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異。皆由淺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誦經念佛,念至功夫純熟,心中自然清凈,平日應注意這5事項:
(1)即佛之戒律須守:對外面環境之奢侈繁華,須看得破,一切惡習,絲毫莫沾。每天應有定課,按照去作,念佛念經,皆不必分別。只要誠心,天長日久,自然心凈,人心之被熏染,輕重不同,故欲心凈,所需時間,亦不相同。念至心凈時,其境界,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總之,大家應以老實念佛拜佛為唯一法。
(2)一切外緣,得減少即減少:對諸事諸情,不愛不憎,不取不舍,當知世間所有富貴功名等等,皆如夢如幻,轉瞬成空,等等,亦終必消散,絲毫靠不住,唯有佛菩薩(),此乃未得道時,所必須依靠的,又欲看淡世情,須深信因果,知人生遭遇,窮通貴賤皆有定數。任運而行,隨緣度日,任何事皆不擾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榮辱,都應淡然放下。如此,外緣清凈,心中智慧自開。
(3)暇時靜坐,可觀想,觀佛像,菩薩像,極樂世界像,使心專一:每日早起,心中明白,宜于念佛。晚上,可于佛前,自己默想:“今天起煩惱否?”、“生惡念否?”有則改過,無則加勉。此是入極樂世界之正道。
(4)念佛用功,不可好奇:不要求佛放光、求菩薩賜夢,及各種貪圖玄想,否則容易起魔。當知境像是環境,若能心不隨境轉,自得清凈。
(5)一切嗜好貪愛,皆應戒絕:否則根本就談不到修行,我現在也不必多說,總全仗諸位自己努力。
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今三難具得,其福大矣。各人應自尊重,不可自暴自棄,須生歡喜心、精進心,莫生懈怠心、放逸心。人生幾十年,轉眼即過去,千萬及早努力,若將今生耽誤,則一口氣絕,尚不知流至何趣,彼時痛苦纏繞,求出無期,則悔之晚矣。不再多言,請諸位自己努力。
「10回向法」
回向一: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讀經,必先靜坐片刻,默念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誦經時,除雙腳不可交叉外,也不可邊誦經邊吃東西。
回向二:讀經必字字理會義解,與心相應,不可草草涉獵。
回向三:讀誦好經書后,當覆以經蓋,以免灰塵積落。經上有灰塵當以凈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回向四:個人誦經以不妨礙他人為宜,團體則應隨眾誦念。
回向五: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折疊經頁。
回向六: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后必須擦凈。講課之經本則不妨于消隱處筆記。
回向七: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著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誦完而心生煩惱,當知:誦經的目的,是為了開智慧。念佛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信心愿力。吃素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慈悲心。
回向八: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后再讀。
回向九:放置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對經書、架裟、衣缽、錫杖、念珠、佛塵及一切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回向十:經書損壞應當修補工,如實在損壞嚴重到無法修補工時,應以虔誠恭敬心焚燒之,將余灰灑于清凈之處,勿使人踐踏到。
普回向法界:(9回向偈可任選其一念之)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回向偈三】普賢菩薩發愿偈
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彼佛眾會咸清凈。我時于勝蓮華生。
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回向偈四】文殊菩薩發愿偈
愿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
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
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愿,
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回向偈五】
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普愿盡法界。沈溺諸有情。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愿消三障諸煩惱,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回向偈六】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七】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災障消滅,禍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回向偈八】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唯愿慈悲哀攝受,證知懺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我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愿,
普愿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回向偈九】西方發愿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攝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