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

(一)四大種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以堅勁為體性,水界以流濕為體性,火界以溫熱為體性,風界以輕動為體性。界是能持義,即地等能持自相及所造色,令其相似相續(xù)不絕。大有四義:一為所依大,與一切所造色為所依處。二體性寬廣大,地等四種,遍在一切色上,無一物而非所造。三形相大,大地大由,為地大的增盛;大江大海,為水大的增盛;猛焰赤火,為火大的增盛;疾猛大風,為風大的增盛。四起用大,地界能持,水界能攝,火界能熟,風界能長,乃至成壞世界,作用廣大。地等具有這四種大義,所以各得大的名稱。種是因義、類義。地等四大,能為生、依、立、持、養(yǎng)五因,起造眾色,是為因義。種類各別不同,是為類義。《大乘法苑義林章》大種造色章說:‘虛空雖大,不能為因;內種子等,雖能為因,體相非大;所余諸法,非大非種;由此地等,亦大亦種,故名大種。’這是對于大種的四句分別,列(表二十)如上:

這四大種,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地水火風不同:四大種是起造一切色法的基本元素,常人的肉眼是看不見的,是身根所覺的一分觸塵境界,以純一的堅濕暖動為體性,略近于科學上所說的質力。通常看見的地水火風,不是純一的堅濕暖動,而是一一之中都有堅濕暖動的體遍相入,屬于所造的顯色和形色,是眼根所見的色境,不過由地等各別的增盛而顯現為地水火風的相狀。四大是能造色,通常所見的地水等是所造色,兩者的區(qū)別明顯可知。

四大種幾識能緣呢?有三識能緣,即身識、同時意識、阿賴耶識。

四大種普遍于五根五塵,由此可以大概地分為二類:一有執(zhí)受大種,就是根身。二非執(zhí)受大種,就是器界。這二類大種,貝通有漏無漏的依正二報,如佛有清凈圓明的報身四大,和微妙莊嚴的凈土四大。

(二)所造色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聲、香、味、所觸一分、及法處所攝色。這十一種色,皆是四大種起造而有,四大種是能造,十一色是所造,所以名為所造色。

造是因義,由四大種為因,所造色生起,即攝在一處是造義。故《瑜伽師地論》五十四卷說:是同一處,攝持彼義,名之為造。四大種為因的意義有五種:(1)生因,即是起因。四大種一切時皆將帶諸造色生起,一切造色若離開了大種,決不能單獨生起。(2)依因,即是轉因。一切所造色,以大種為依住,假若舍去了大種,就沒有功能力量依據于別處而生起。(4)立因,即是隨轉因,一切造色,假若大種起了轉異變壞的時候,也就隨之而轉異變壞;即所依的大種與能依的造色,損益安危是共同隨轉的。(4)持因,即是住因。一切所造色能夠相似相續(xù)的生起不絕,是由大種攝持令住的力量,若大種不攝持令住,則一切造色當即間斷。(5)養(yǎng)因,即是長因。由大種資養(yǎng)的功能,一切造色得以增長,造色由大種養(yǎng)而長,所以是養(yǎng)因。

以上五種,即四大種具有的五種因力(皆依《對法論》),能起造諸色,所以得名四大種。這五種因力,雖然四大種完全具有,但諸所造色,卻不必完全具足五因。

所造色中的第一眼根,乃至第五身根的根,是增上義、出生義;即由眼等根為有力的增上,才能出生眼識等的了別作用。如草木等,由有所依托的根為主力,枝葉等才能生長;眼等根于眼等識的生起作用也是這樣,所以名之為根。

眼等五根,都是以四大種所造的清凈色為體,是前五識的俱有不共所依根,(五識的俱有依有四種:即同境、分別、染凈、根本,在識蘊中說。)所以名眼根乃至名身根。眼以照了為義,以色為境,為眼識的所依。耳以能聞為義,以聲為境,為耳識的所依。鼻以能嗅為義,以香為境,為鼻識的所依。舌以能嘗為義,以味為境,為舌識的所依。身是積聚義、依止義,(雖然根、大種、造色并皆積聚,但身根為彼等多法依止積聚其中,所以獨得身名),以觸為境,為身識的所依。

根有兩種:一凈色根,二浮塵根。浮塵根,又名世俗根、粗色根、根依處,或名扶根塵。浮塵根浮露在外面,與外塵交接,如眼球、耳輪、鼻腔等的浮根四塵,及身根的四肢百骸都是,為有見有對的粗色。凈色根,又名勝義根,體是殊勝微妙,無見有對的清凈色。眼等五根,是屬于凈色根,體是不可見而有發(fā)識作用的清凈色,是佛菩薩的天眼所見的境界。有這清凈的色根,眼等識即生;沒有這清凈的色根,眼等識即不生。如眼根已壞的人,雖然浮塵根沒有變異,也不能發(fā)起眼識的作用;故清凈色根,為發(fā)識的主力。五凈色根安住的情形,《廣五蘊記》和《俱舍論》都說,舌身二根的凈色周遍在所依的浮塵根處,眼耳鼻三根的凈色,則于所依處一分安住。但是《對法》和《瑜伽》兩論,則沒有周遍和一分的簡別。

眼的差別有五種: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五眼中的初二眼屬于色蘊所攝,后三眼非蘊所攝;于中慧眼、法眼二種為無漏慧根,佛眼一種通于前四。這里所說的眼根即肉、天二眼。以上說眼等五根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5
下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5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與三學相攝:十波羅蜜多與戒定慧三學互相攝持者,如《成唯識論》卷九說:‘戒學有三: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二、攝善法戒,謂正修證應修證法。三、饒益有情戒,謂正利樂一切有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分位:六波羅蜜多,五位皆具,但在修習位中,其相最顯。在資糧和加行兩位中,若是頓悟菩薩所修六度,種子通有漏無漏,現行則唯是有漏。若是漸悟菩薩所修六度,則種子與現行俱通有漏無漏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三法印(三)

    三、涅槃寂靜: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翻譯成為中文稱為圓寂。‘圓’既是圓滿;‘寂’既是寂靜。我們通常會看到 文上寫某某出家人圓寂了,此意既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槃了,這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宋陳師道論儒與佛

      今之教者有三,三教之役相與詆訾。蓋世異則教異,教異則說異,盡己之道,則人之道可盡。究其說,則他說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異其傳與不傳也耶。子孔子之門,顏、閔、冉皆無傳;仲…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二)、三明: 宿命、天眼與漏盡三通在斷除煩惱的阿羅漢才可稱為三明。此三明是以智慧證得徹底究竟,清楚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通’只不過有此種能力罷了。 (1)、宿命通:具有三明六通…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觀世音菩薩(五)

    《五》觀世音菩薩的形像 在人間應現的菩薩,必定是與人類相同的形像,最多是相貌比一般人莊嚴而已,否則他便不能接近人類,或人類縱然敬仰、敬畏他,也不敢親近他了。所以觀音應現度人的時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yǎng),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智度論云: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對治淫欲心的一支神劑

    本人從十五歲起手淫長達十九年,造成智力衰退,記憶力減退,小腹隱痛。在2000年我手淫嚴重時腰疼得跟折了一樣手腳冰涼,腰酸腿痛。手淫之后就是悔恨感和自悲感。給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七) 四、佛說三科的意趣 如來說蘊、處、界三科的意趣,經論中說有多種,這里且舉《俱舍論》所說的三義,如該論界品頌說:‘愚根樂三故,說蘊處界三。’這就是說,世尊說三科法門的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修集涅槃法緣 聲聞乘人,目的在證得解脫生死的般涅槃法。但一個有情從發(fā)心到證得究竟般涅槃,極速也需要經過三生,至遲則須六十劫。經三生是:第一生最初趣入資糧道,第二生修加行道,第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都兰县| 平陆县| 嘉定区| 镇平县| 平湖市| 伽师县| 奉新县| 东方市| 峨眉山市| 屏边| 灵石县| 七台河市| 刚察县| 通江县| 龙海市| 泽库县| 濉溪县| 东港市| 句容市| 内乡县| 山阳县| 浑源县| 枣庄市| 灵宝市| 镇平县| 永修县| 西峡县| 营口市| 西宁市| 珠海市| 诸暨市| 高州市| 青阳县| 贺兰县| 石林| 博客| 钟山县| 外汇| 五河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