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宋陳師道論儒與佛

  今之教者有三,三教之役相與詆訾。蓋世異則教異,教異則說異,盡己之道,則人之道可盡。究其說,則他說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異其傳與不傳也耶。子孔子之門,顏、閔、冉皆無傳;仲弓之后,則有荀卿;曾輿之后,則有孟軻;端木賜之后,則有莊休,而荀、孟、莊之后無傳焉。李氏之傳關尹,尹之后復無聞焉。釋自能仁,二十八世為初祖,之東六世為曹溪,曹溪至今又十有五世矣。而儒老之徒欲與較其原委,誤矣!嗚呼,道之不傳,蓋始于此,歷歲千百,逮今而興,豈有待于異耶!

注釋:

①陳師道:字履常,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彭城人(今江蘇徐州),早年受業于曾鞏。其父陳琪宋熙寧年間通判金州,寓籍安康達七年之久。元佑初,蘇軾薦為徐州教授,又為梁燾薦為太學博士,召為秘書省正字。一生好佛學,故有后山居士之稱。

  ——抄自《后山文集》

  ②今之教有三:指儒、釋、道三教。

③相訾:亦作吡,毀謗非議,互相攻擊。

④顏、閔、冉:顏,指顏淵,春秋末魯國人,名回,字子淵;閔,指閔子騫,春秋末魯國人,名損,字子騫;冉,指冉雍,春秋末魯國人,名雍,字仲弓,三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⑤荀卿:即荀子。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趙國人,游學于齊,為冉雍學生。后三為祭酒(學長),繼赴楚國,由春申君用為蘭陵令。后著書終老其地,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⑥孟軻: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今山東鄒縣人。受業于子恩的門人曾輿,歷游齊、宋、滕、魏等國,一度任齊宣王客卿,因主張不見用,晚年與弟子萬章等著書立說。

⑦端木賜:即子貢,春秋時衛國人。端木氏,名賜,孔子學生,善于辭令。

⑧李氏之傳關尹:李氏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揚。著有《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經典著作。關尹:即尹喜。相傳曾為函谷關尹,隨老子出關西去。

⑨釋:中國佛教對釋迦牟尼的簡稱,后又泛指佛教,如:釋教、釋子、釋氏等等。

⑩曹溪:此處指禪宗六祖慧能弘法之廣東韶州(今韶關市),曹溪寶林寺,為佛教徒對慧能的異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14
下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16

相關推薦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圓滿親近法:圓滿親近善知識的方法,《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有四種,如彼論說:‘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及。一于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恒常發起愛敬凈信。二于善友,隨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什么是菩薩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并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它的意思,菩提早覺,薩埵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物,那也就是動物。薩埵是覺悟的有情,并且也能覺悟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我見:我見、我執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原因,而我見是首要原因,因為我見不斷,就根本談不上斷我執。所以斷我見是修行的頭等大事。我見,就是認為有一個自我存在,而事實,是決定無我。認為有我,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名義 隨煩惱,即隨從根本煩惱而起,故名隨煩惱。其義有二:一唯是慣惱分別差別義,即忿等十種,及忘念、不正知、放逸十三法,都是貪等根本煩惱的粗行差別分位上假立,依隨根本煩惱而起,…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觀世音菩薩(四)

    《四》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在佛門課誦之中,有一首觀音贊,其中有四句話,很可借來一用:「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又說:「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根據《阿彌陀經》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五) 《瑜伽論》攝決擇分所舉的十八依因,是依大種六位差別而說,即一凈不凈位、二堅不堅位、三慢暖位、四和合位、五不平等位、六平等位。隨其所應建立前觸,不增不減。 第十一、法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四念處(三)

    五、總相念處: 四念處除了這四個不同的觀行外,還有一個總相念處,既是在這四念處中觀一切有為法皆是無常、苦、無我以及空性。既是:身念處是無常、苦、無我;受念處是無常、苦、無我;心念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清凈諸蓋,《瑜伽師地論》二十一卷說:‘云何清凈諸蓋?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或空室等,于五種蓋凈修其心,所謂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及以疑蓋。從彼諸蓋凈修心已,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二)、三明: 宿命、天眼與漏盡三通在斷除煩惱的阿羅漢才可稱為三明。此三明是以智慧證得徹底究竟,清楚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通’只不過有此種能力罷了。 (1)、宿命通:具有三明六通…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梁平县| 宾川县| 杨浦区| 兴国县| 拉萨市| 逊克县| 峨山| 墨竹工卡县| 巴塘县| 广州市| 盐城市| 乌审旗| 沁阳市| 文安县| 景德镇市| 定远县| 隆安县| 大渡口区| 保康县| 安康市| 罗平县| 兴安县| 岢岚县| 和政县| 安顺市| 双柏县| 天台县| 成武县| 进贤县| 静宁县| 抚州市| 红桥区| 乌苏市| 海宁市| 三明市| 涞水县| 江华| 静海县| 图木舒克市|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