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家庭與菩提心

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都在學習大乘佛法,也就是發心要把一切利益歸給眾生。然而,卻有很多人的家庭不能和睦相處,有的和父母不和,有的和妻子不和,大部分的夫妻經常吵架,搞到人心惶惶不能如理學習佛法,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沒有重視菩提心的修行,也就是我們根本沒有注意菩提心而導致的結果。

 

大乘佛教修持過程中,自我們初發菩提心到最終圓滿佛果,在這個中間諸佛菩薩當然是我們至關重要的所依助緣,這點我們很多人都會知道。但是,很多人卻不清楚,除了諸佛菩薩外,三界蕓蕓眾生對修行菩提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作用是相等的,每個修行人都必須平等去尊敬。而許多人不明白這點,只知道尊重佛陀,卻不尊重眾生,這是非理性的觀念與行為。

 

如果沒有佛陀引導我們,我們就如同迷途在曠野的盲人,根本不可能從三界輪回中得到解脫,但如果不依靠眾生,那我們菩提樹之根就沒有了。如《華嚴經》中說:“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不依眾生,誰也無法生起大悲菩提心,而成等正覺。龍樹菩薩也說過:“眾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眾敬如師。”眾生是趨入菩提之根本助因,如果想得到佛果,即應當把一切眾生與自己的上師一樣恭敬承侍。

 

那么眾生有很多,家庭就是由眾生而組成的,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在外面大家一致是一個不錯的修行人,喜歡幫助別人,并且菩提心很好等等。但就是和家庭搞不團結,經常對自己家人有很大的脾氣,搞的人見人煩,我自己認為這種修行人就是有問題,因為把家庭和自己最近的親人都沒有辦法融合,那么說明我們就不是真正的產生菩提心,因為,在每一個家庭中,不可能全都是修行人,如果自己是修行人,那么就應該承受家庭給我們帶來任何的不利因素和壓力,比如說:夫妻吵架,吵架的起因不可能是因為單方面產生的,肯定是兩個人都有問題才會吵架,因為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那么如果有一個人是發了菩提心的話,如此一來這個問題,就可以以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發菩提心的一方,就應該知道自己的丈夫(妻子)也是眾生,他因為我而不快樂,想要發泄,那么我就不應該令他繼續生煩惱,應該寬容他的無理也好,取鬧也罷,漸漸的他也會感覺到你的好。你自己本身也會慢慢的開始對一切周圍的人開始產生同樣的心理,那么這個菩提心越來越接近于真實。相反的,他若說你一句你還他十句,那么從因果的角度來說,那就是惡性循環,有此因必有此果,這個家庭也就越來越多的爭吵和謾罵。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實踐在很多事情的方面。因為,誰也不愿意和一個自私的人或者嗔心強烈的人在一起,如果我們連對自己的家人也不能以菩提心相待,可想而知,要你對其它眾生也產生菩提心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家人是我們無始以來極其貪戀的一個因素,對家人都無法產生菩提心,那么,怎可能對一些毫不相干的眾生產生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我覺得一個家庭的和睦,就是標志著修習菩提心的人,是否能與菩提心產生相應的一個關鍵;如果能產生相應的話,那這個人的家庭不會產生那么多的分歧與矛盾。

 

許多接觸過密宗上師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長時間的不愿意離開上師,就是因為上師的菩提心對我們的影響很大,我們和上師呆在一起,上師絕對不會害我們,只想著用善巧方便利益我們。所以我們喜歡和上師在一起。而如果我們和一個傷害我們生命的人在一起,我們不管是誰都恨不得趕快離開他。所以,一個擁有菩提心的人,不管走到那里,都會受到別人的愛戴,他和公司的人也會處理好,和老板也會和睦,和朋友也不會爭吵,家人也喜而樂見,周圍鄰居也經常贊嘆。反之就是另外一個局面。

 

有些人不明白這些道理,他們對佛像、佛塔等非常尊敬,每次見到都要五體投地的頂禮供養,但看到令自己不開心的人,馬上就生厭煩心,甚至要生嗔恨去譏謗傷害。這種做法與所求的菩提完全背道而馳,也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徑。修學佛法的目的,無非是解脫成就,如果舍棄了修行道中與佛無異的眾生功德源,那就會如同只有一個輪子的大車,無論如何也不能在菩提大道上前進。作為佛弟子,恭敬利益有情是基本的行為規范,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尊重佛陀而不尊重眾生,那么他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而“敬佛不敬眾”,也決不是內教的教法與行為。那么敬眾而不敬自己家庭成員,那前面的行為是根本無法保證完成。因為它們之間的關系都是能依與所依的關系,如果我們不能把家庭搞和睦,那么說明佛法還沒有融入世間。沒有融入世間,菩提心就沒有建立。家庭如果搞不好,修學佛法是難上難,家庭搞好了,就說明自己在修學的道路上少了一些因緣。很多成佛的經典都有眷屬圓滿的講解,并且眷屬也是成佛很大的助緣,藏族有很多出家人都是由家人來供養完成道業,故我們一定要處理好家庭融入菩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54
下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55

相關推薦

  • 世間規之忠言

    ?雖然年輕人教育老年人不合情理,但老一輩教誨下一輩卻應當應分,這篇講述遵循世間準則的忠言,就是為了利益年輕人而寫下的。 ?心地正直固然很好,但如果過于正直,在此污濁不堪的末法時代,…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31日
  • 儒與佛并立

     儒與佛并立   清·王希舜黃老浮屠之教,原與吾儒并立。然其各有所宗,一主乎實,一主乎虛耳。興安窮山邃谷,白云萬重,其中固多仙佛之蹤,然其自此篤生修煉成功者,或百世而得一人,或千百…

    佛學故事 2024年6月14日
  •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三)

    ?如何成為一個大乘行者 大乘行者不僅不傷害別人,還要幫助別人。小乘行者要做的很單純:不傷害別人、不介入別人的事當中就好了;但大乘行者還要進一步幫助別人。然而若要幫助別人,首先要理清…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31日
  • 為什么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譯自‘戒殺延生錄’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壽,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所有的善事中沒有比放生更徹底更完美的。這是因為一個人嘴巴吃的,肚…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26日
  • 西天第一代祖師迦葉尊者

      (一)精通一切知識摩訶迦葉波,漢譯飲光,謂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余光,故名。《法華文句》云:此翻大龜氏,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故名。迦葉系姓氏,佛弟子中姓迦葉的人很多,如十…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12日
  • 最難的修行,在親密關系里

    最難的修行,不是在深山獨處,與人世隔絕;不是在禪坐中,掉入某個境界。 最難的修行,是在關系里。 想在關系里和諧相處,就必須打開自己的心,才能同時看見別人的心;滿足自己的心,才能同時…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31日
  • 放生喜得貴子

    一)女子自述我今年26歲,已經皈依3年,在這里講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再次感謝諸佛菩薩的加持!我是個天生輸卵管畸形的女孩,5年前因為不能正常生育有過兩次宮外孕,左右輸卵管都動過手術…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25日
  • 學會不在意

    我們常常為一些應當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擾而失去理智,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匆匆的幾十個年頭,然而我們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 有位老人的話耐人尋味:“一…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11日
  • 臺灣國學大師南懷瑾論懷讓

    臺灣國學大師南懷瑾論懷讓   (一)  ? 南岳懷讓,陜西金州人,公元677—744年,俗姓杜。十五歲出家先學律宗,后到嵩山拜慧安為師,慧安介紹他到曹溪去見慧能。 慧能問:“你從哪…

    佛學故事 2024年6月14日
  • 佛本無緣,緣由心生

      一個和尚因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就下山還俗去了。   不到一個月,因為耐不得塵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個月,又因不耐寂寞還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對他說,你…

    佛學故事 2024年5月12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扶绥县| 长宁区| 沙洋县| 浦城县| 滨州市| 满洲里市| 怀集县| 襄樊市| 封开县| 漳平市| 新津县| 永顺县| 福泉市| 瑞金市| 伊宁县| 宝清县| 安国市| 余江县| 古交市| 上杭县| 长子县| 海晏县| 江陵县| 巫山县| 射洪县| 方山县| 台北市| 宜都市| 石河子市| 当雄县| 乳山市| 托克托县| 元阳县| 鄂托克前旗| 甘肃省| 陵川县| 高邮市| 义马市| 乌鲁木齐市|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