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夠觀察自在心的菩薩們,在實踐甚深的智慧到彼岸的成佛之法的時候。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已經進入中道現觀的境界里面了。雖然能觀的是妄心,所觀的是真心,但必須依于這個本來自在的真心,才有可能現觀五蘊的無常空、緣起性空,才是真正的中道觀行,才有真正的般若智慧。因此,觀自在,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前提,而找到真心,又是觀自在的前提。所謂參禪,就是找真心,也是找真心的方法和過程。而找到真心,就是開悟,也叫破參。所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悟后起修的事情。

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以般若之法,真實觀察到五蘊之法,通通是因緣所生、剎那變化、最終歸滅的空相之法,都是假相,只是一個過程,都不自在,都必須依靠自在的第八識心,借緣輾轉假合才能生起并暫存。離開真心第八識,就沒有五蘊皆空可講。因為如果沒有第八識,根本就不可能有五蘊;如果沒有五蘊的話,怎么會有五蘊的無常變異和緣起性空呢?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蘊是集聚之義,意思是色受想行識,都是因緣暫時聚合呈現的假相。五蘊其實在說色、心兩個法,色蘊說色法,其它四蘊說心法。也就是說,無論是色法還是心法,都不自在,都由第八識這個自在心直接或間接所生;第八識本身則既不屬于五蘊里的色法,也不屬于五蘊里的心法,而是五蘊里色法與心法的總根源。

色蘊:即五根六塵。

五根:指身體的五種感覺器官,即眼根、耳根 、鼻根 、舌根、身根。五根有五扶塵根和五勝義根的不同。

五扶塵根:就是五種感覺器官及其傳導神經。

五勝義根:就是大腦,就是大腦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嗅覺中樞、味覺中樞、觸覺中樞的集合體。

六塵:是指物質及其產生的現象,即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塵有外六塵和內六塵的區別。

外六塵:僅是五扶塵根和意根所觸的大腦外部的境界。

內六塵:不僅是五勝義根和意根所觸的大腦內部的影像境界,也正是前六識所分別的境界。色蘊,其實就是指這個內六塵,即內色塵、內聲塵、內香塵、內味塵、內觸塵、內法塵。只有這個內六塵的色蘊法,才是和其它四蘊相應的法,也就是被前六識所分別、所感受、所了知的法;而外六塵是不能被前六識直接感知的。眾生不知自己感知的都只是自己內心的影像,以為能直接感知外部的境界,所以都是認假為真,執虛為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2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3

相關推薦

  • 海珠和尚論佛法

     海珠和尚論佛法   清·凌濟瀾光緒十五年八月仲秋,余禮雙溪寶剎,謁海珠和尚①問佛法,余曰:“方丈任事,僧俗帖然,是知和尚學通古今,今在佛門,自能探佛法奧義,悟徹菩提,究竟其理何似…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四分:一切心心所法,都有四分:一相分,二見分,三自證分,四證自證分。分是分量、分限,心用分限有四種差別,故名四分。 相是相狀,所緣為義。即能緣心自體轉變起用的時候,無記緣心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二) 可意等三種,由境有勝劣,情有順違,故成益成損;可意的益,不可意的損,俱則通于二種。因受等三,由發聲的音大種別故,聲成差別。世成等三,其言雖同,依人成別。或由人有別故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二)

    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不過,即使證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隨順眾生。蓮花生大士曾云:“縱使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也即是說,見解要開放、高妙,但行為一定要保守、謹慎。 開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三) 這六種香,都是實有,經論中沒有明文說香是假法故。問:好惡等三,攝法已盡,何須更立俱生等三呢?答:事類不同,安立初三種:起用時別,復立后三種。或將境就心,安立初三種: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法知識

    關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只能乘坐少數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十二因緣(二)

    (8)、愛: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對于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因為有了受就有‘愛’,對這個受染著、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讓它看東西,肯定它受不了,會覺得很辛苦。眼睛整天愛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人生八苦簡述

    投身為人實屬六道輪回中之幸事,更甚之方便可以聞之以如來正法,依教如實修行,即身成就,如此之言則實為人身難得。 雖然人道之眾生有幸為多生善業之福報,但是,人道之中同樣避免不了苦難與痛…

    佛學知識 2024年10月2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六) 三、十八界 十八界就是: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眼等諸界及色等諸界如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山县| 和林格尔县| 蕲春县| 兴宁市| 壶关县| 沂南县| 甘孜县| 青阳县| 孙吴县| 洛宁县| 乡宁县| 梧州市| 霞浦县| 东丰县| 阜宁县| 米脂县| 焦作市| 波密县| 舒兰市| 贵阳市| 澄城县| 华坪县| 丹阳市| 阿克苏市| 如东县| 响水县| 凤冈县| 浦江县| 商南县| 岳阳县| 尼木县| 安远县| 许昌县| 彭水| 南陵县| 宁乡县| 安岳县| 铜川市| 都昌县| 浮梁县|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