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與萬人敵;物,即煩惱妄想,亦即俗所謂人欲也。與煩惱妄想之人欲戰,必具一番剛決不怯之志,方有實效;否則心隨物轉,何能格物?致者,推極而擴充之謂。知,即吾人本具愛親、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學而始有也。然常人于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檢點,從茲隨物所轉;或致并此愛親、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極此良知,以遍應萬事,涵養自心乎!是以圣人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從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說工夫,妙無以加,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須有成范,方能得益。五經、四書,皆成范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見各書,不以類聚,頗難取法;而未多讀書者,更無因奉為典型也。太上感應篇,撮取惠吉、逆兇、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盍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為失大利益,得大禍殃,敢不勉為良善,以期禍滅福集乎?由是言之,此書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潛修焉。清(代)長洲彭凝祉,少奉此書,以迄榮膺殿撰,位登尚書后,尚日讀此書,兼寫以送人,題名為《元宰必讀書》;又釋之曰:“非謂讀此書,即可作狀元宰相,而狀元宰相,決不可不讀此書?!逼浒l揮可謂透澈之極;然見仁見智,各隨其人之性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圣,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況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此書注解甚多,惟清元和、惠棟之箋注,最為精深宏暢,惜非博學之士不能閱。次則匯編,實為雅俗同觀之最上善本,而不甚通文之婦孺,猶難領會。惟直講一書為能普益,然文雖淺顯,詞甚優美,淺而不俗,最易感人。香濤居士出資千元,排印廣布;亦有同志各相輔助,愿令此書周遍寰宇,庶幾人修十善,家敦孝悌。知禍福之惟人自召,善惡之各有報應,則誰肯為惡而召禍乎?此風一行,善以善報,則禮讓興行,干戈永息,人民安樂,天下太平矣!愿有財力智力者,或廣印以流布,或說法以講演。俾未失本性者,愈加純真,已失本性者,速復厥初。其為功德,何能名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22
下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23

相關推薦

  • 觀世音菩薩(二)

    《二》觀世音菩薩的出典 現在我們再從藏經中檢閱關于說到觀世音菩薩的許多資料。釋尊化世之際,在各大乘經中,說到諸大菩薩之處極多,就以佛在靈鷲山的法華會上,便有八萬多位大菩薩,重要的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分位:六波羅蜜多,五位皆具,但在修習位中,其相最顯。在資糧和加行兩位中,若是頓悟菩薩所修六度,種子通有漏無漏,現行則唯是有漏。若是漸悟菩薩所修六度,則種子與現行俱通有漏無漏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學佛者要學習佛法,首先就得認識三寶、四圣諦及十二因緣。根據經典的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就是觀這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觀世音菩薩(五)

    《五》觀世音菩薩的形像 在人間應現的菩薩,必定是與人類相同的形像,最多是相貌比一般人莊嚴而已,否則他便不能接近人類,或人類縱然敬仰、敬畏他,也不敢親近他了。所以觀音應現度人的時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三、伏斷位次:滅現行名伏,除種子及習氣名斷。斷的意義,約能斷說,是除害義;約所斷說,是不續義;自類相生的種子后生的作用不相續,即是斷惑。過去未來的法無體,故無所斷;現在惑智俱起,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清凈諸蓋,《瑜伽師地論》二十一卷說:‘云何清凈諸蓋?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或空室等,于五種蓋凈修其心,所謂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及以疑蓋。從彼諸蓋凈修心已,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九、凈相:修行波羅蜜多清凈之相,《解深密經》中說有總別二種,如彼經說:‘總說一切波羅蜜多清凈相者,當知七種。何等為七?一者,菩薩于此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諸法,見已不生執著。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法知識

    關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只能乘坐少數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开江县| 汉中市| 蓝山县| 普定县| 项城市| 宜黄县| 汽车| 夏津县| 江油市| 叙永县| 文化| 章丘市| 庄河市| 佳木斯市| 莱芜市| 大荔县| 丰镇市| 东阿县| 中阳县| 集安市| 海兴县| 抚州市| 平和县| 宣威市| 乐安县| 孝昌县| 黄龙县| 塔城市| 兰坪| 宁强县| 德安县| 江西省| 汽车| 九龙县| 绥滨县| 孟州市| 巫山县| 乌鲁木齐县| 阳城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