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一生當中,如何同時成為一個小乘行者、大乘行者、金剛乘行者、商人、臺灣人?如何同時做個好學生、好老師、好人?
談到佛法,人們很自然地把佛法和生活分開來,佛法并不包含在生活之中,人們認為修法是生活以外的另一件事,它只在寺廟當中,而不在辦公室、洗澡的時候、搭火車的時候、交通擁塞等的時候。人們以為修法要剃頭、改變服裝,或最少在家里應該有一個佛堂,再安排一個特定做功課的時間,比如說是早上或晚上;加上一些佛像、佛書,甚至一個法名;身上需要戴一些象征性的東西,例如金剛結,來證明自己是一個佛教徒。一般人的想法大都是這樣。
我常跟人說,這樣的佛教修行對我們可能沒什么幫助。檢查一下自己,我們真的是一個金剛乘行者嗎?不要說金剛乘,金剛乘有點太高遠了,就以小乘來說吧,我們算得上是一個小乘行者嗎?幾乎不是。同樣的問題:我們真的是大乘行者嗎?可能也不是——或許在名義上算是吧!也許我們遇過一些大乘的出家眾或金剛乘的喇嘛,他們給我們一些教授或灌頂,我們就自認是大乘或金剛乘的學生。做為一個大乘的學生,你們一定接受過很多關于慈悲的教法了,但是我們真的慈悲嗎?幾乎不。我們都聽過慈悲的教法,但是“聽過”和“具備”是不一樣的。除非真正具備慈悲,才是個大乘的修行者,否則你只是個聽聞佛法的人。所以我們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只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的“聽聞者”,而不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的“修行者”。
而且我們真的想要成佛嗎?我不這么認為。也許有一些人對“成佛”有些概念。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成佛,就不會對此生這般執著。我們擁有的東西——朋友、房子、車子,仍有很多的執著。這證明我們并不想遠離這些東西、遠離輪回,這也間接指出了我們并不想成佛、也不追求成佛。
然而,我們都學過“成佛”的概念,人們也常談到成佛、法身、報身、大圓滿、大手印。人們聆聽或談論大圓滿、大手印等高深的教授,如同你近來想聽某種音樂一樣,只是為了讓腦子放松而已,事實上人們通常不修持它,包括我也一樣。也許在座有些人不是這樣,但是我真的是這樣。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贊 (0)
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上一篇
2024年5月31日 下午8:03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二)
下一篇
2024年5月31日 下午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