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就應當為未來著想,今生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現世八法,而是為未來更廣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準備。
八因三緣,實際上是修圓滿的福德身,作為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壽命、相貌、出身、財富、威信、名聲、根性、力量各方面,都應當具備上等的條件,這樣才能迅速有效地成熟眾生。這八因包括了世間一切的圓滿,雖然人人都想獲得,但是沒有辨別業果的智慧,就不知應從何處下手來創造。圓滿的人身實際是從平凡起步而修得的,只要在生活中修好八因三緣,就可以現前圓滿的福德身。
八德之身,分別而言:
第一,壽命長,能很長時間修行,因是愛護眾生;
第二,相好,能讓人歡喜而愿意接近聽受教言,因是佛前供養明燈和新衣;
第三,出身尊貴之家,能讓人們敬奉采納自己的言教,因是身口意修恭敬,自己處在低位,象仆人一樣;
第四,自在,既有大財富,又有好人緣,就可以攝持眾生,令他成熟,因是修布施;
第五,信言具足,說話別人尊重信任,具足這條功德就能以愛語、同事、利行攝受眾生,因是不說妄語、離間語、粗惡語和綺語;
第六,具有大勢力,這樣做事業就有大能力,能由此攝持眾生,令眾生很快接受教化,因是發愿和供養;
第七,丈夫身,能成為一切殊勝功德之器,在修法上有許多方便,因是歡喜丈夫功德,厭離女身等;
第八,大力具足,對自他二利的事業沒有疲厭,心力堅固,能得智慧力、發神通,因是幫助他人,替人分擔,別人不能做的事,自己代他做,別人能做的事,自己充當助手,還有布施飲食。
懂得這些之后,就可以不離開自己的生活,修積未來的圓滿人生。比如,照顧病人、老人、愛護動物、放生,這些是修長壽健康的因;在家里在單位里,把環境布置得整潔美觀,這樣來供養如來,將來會得相好;對人恭敬有禮貌,事事肯讓人,把別人放在重要的位置,這就是修種性尊貴;每個月領工資時,拿出一部分錢救濟身邊經濟有困難的人,這是修自在,將來一定會富裕有人緣;注意修好口業,說話不傷人、不騙人、不講無意義的話,不破壞別人的關系,語言很和善、很真誠,別人就會信任你,喜歡聽你的教導;常常發愿能攝持種種功德,對上師三寶、父母等殷勤供養,將來有大威勢;愛丈夫性,做人行事正大光明,將來會得丈夫身;樂于助人,見到弱者就主動去幫助,對于上者也愿做他的助手,這樣放下自己成全別人,身心的力量就會提升。
做這些善行,唯一是回向無上菩提,而且待人做事,都是用純厚的心。這就是心清凈。每天都這樣不間斷地作、認認真真地行,就是加行清凈。有了這兩個清凈,自己的相續成為妙田,做什么都能出生大福德。這是在生活中修好八因三緣,把佛法貫徹在現實的人生當中。反之,一天大多數時間都不和修行結合,只是形式上做一做,得到的實際利益就不大。如果能真正去行,不要到來生,今生就會轉變,行得猛利,三年就會見大效果。從更近的角度,下半生比上半生增上,一年比一年增上,一月比一月增上,甚至上根者一天比一天增上。自己可以做試驗,在家里對父母、眷屬修好這個法,在單位里也這樣實修,看看自己的身心、人際關系、事業,各方面是不是在增上。所以,業果這個法貴在實踐,真正按八因三緣來修,決定可以全方面轉變命運,不在這里實行,恐怕學佛修道很難有堅實的基礎。
根據重業先成熟這條道理,就可以推知臨終時先成熟什么業,如此生前就可以為死時作準備。臨終時,可以決定兩點:第一,決定唯一隨業牽引,其他帶不去;第二、以善業力決定安樂,以惡業力決定痛苦。所以一生行善,善業重的人,死時很自在,有的談笑而逝,有的坐脫立亡,沒有任何痛苦。修凈土之人以真信切愿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一生用功,使它成為重業,臨終自然往生。如果沒有重業,就要看近業,所以臨終關懷很重要,要為臨終者提供助緣,讓他能在善心的狀態中去世,以引業善而得生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