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地藏經基本知識

《大乘莊嚴經論親近品》,更說具足十德為圓滿的善知識,如彼論說:‘若善知識,具足十種功德者,應堪親近。何謂為十?一者調伏,二者寂靜,三者除惑,四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經富,七覺真,八善說,九悲深,十離退。調伏者,與戒相應,由根調故。寂靜者,與定相應,由內攝故。除惑者,信念與慧相應,煩惱斷故。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減故。有勇者,利益他時,不疲倦故。經富者,得多聞故。覺真者,了實義故。善說者,不顛倒故。悲深者,絕希望故。離退者,于一切時恭敬說故。’此中十德,全為《瑜伽》八德所攝,僅名相開合有差別而已,如寂靜、除惑、覺真,可以攝入《瑜伽論》八德的能有所證中,德增可以攝入安住禁戒、能有所證等中。故二論所說,皆是善友的圓滿德相。但此時際,具足這樣圓滿德相的善知識,實不可得,若有具此十方之五德,或十分之三德,我們即當欣慶求為親近依止的善士了。

(2)思念善知識的功德

善知識是指導我們修善斷惡,離一切苦,得一切樂的導師,故他于我們的恩德極大,能夠依法思念其功德和恩德,則能引起我們對于善知識如法親近、如法依止、如法恭敬承事的堅定意念。否則,雖然遇著了具德的善知識,亦不知如法親近,自己的善法功德亦無由增長,故于善知識念恩念德極為重要。這里引證幾段贊嘆善知識恩和德的經文,以啟發我們對于善知識知恩知德的善凈意樂。《增一阿含經九眾生居品》說:‘爾時阿難,白世尊言:所謂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將引善道,以至無為。佛告阿難: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與共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識之人,全梵行之人也。’這是贊說善知識是具足全梵行功德的人。

如四十《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說:‘善財白言:圣者!唯愿慈悲,廣為我說,我應云何學菩薩行?應云何修菩薩行?應云何起菩薩行?應云何觀察菩薩行?應云何增廣菩薩行?應云何成就善薩行?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爾時文殊師利苦薩,說此偈已,告善財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能發心已,復欲勤求菩薩行,倍更為難。善男子!汝今發心,求菩薩道,為欲成就一切智智,應當勤求真善知識。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于善知識,所有教誨,當念隨順,不應違逆!于善知識,善巧方便,但應恭敬,勿見過失!’這是說欲求成佛的人,當勤求善知識,但應恭敬,勿見過失。一個依止弟子,假若以尋求過失的心去觀察善知識,則唯見師長過失,覆障其清凈信心,而于善知識之敬信退失,自己善法功德亦不復增長了。

前經又說:‘復次,善男子!善知識者,猶如慈母,出生一切佛法種姓故。善知識者,猶知嚴父,廣大利益親屬故。善知識者,猶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法故。善知識者,猶如教師,示諸菩薩所應學故。善知識者,猶如善導,能示甚深波羅密故。善知識者,猶如良醫,能治種種煩惱病故。善知識者,猶如雪山,增長一切種智藥故。善知識者,猶如勇將,殄除一切識恐怖故。善知識者,猶如船師,令度眾生大瀑流故。善知識者,猶如商主,令到一切智寶洲故。善男子!汝今若能如是作意,正念思惟,當得親近諸善知識。’

又說:‘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識力而得圓滿,以善知識,而為根本。從善知識來,依善知識生,依善知識長,依善知識住,依善知識為因緣,善知識能發起。’

以上兩段經文,都是所說善知識于親近的弟子有大恩德,作弟子者應當正念思惟,如法親近。余諸經論中,所說善知識功德者甚多,這里不繁引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5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6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 3.邪見:謂謗因、果、作用、實事,及非四見諸余邪執。如增上緣,名義遍故。謗因即撥無善惡業因行,謗果即撥無善惡業行所招的異熟果。謗作用是謗無此世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二、辟支佛: 譯為獨覺;也作緣覺,此類圣者在修行過程是‘不由他覺’,多生于無佛、無佛法的時期,獨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聽聞佛法,只是觀無常悟入緣起的寂滅(涅槃),既是觀十二因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觀世音菩薩(六)

    《六》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觀音法門很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為什么有時好人不得好報?或好心不得好報? 首先、人們對好人、好心的概念很模糊。好人的最低標準,應該是受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因為受持五戒是得人身的基本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三法印(三)

    三、涅槃寂靜: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翻譯成為中文稱為圓寂。‘圓’既是圓滿;‘寂’既是寂靜。我們通常會看到 文上寫某某出家人圓寂了,此意既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槃了,這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前面所說的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就能得到人天善趣的異熟果報身,并得殊勝的等流果,和殊勝的增上果,及成就殊勝的功德法,與圓滿未來世成佛的凈土莊嚴,都是或順現受、或順生受、或順…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諸門分別 蘊處界的名義等,已如上說,但三科中還有很多的差別意義應該分別,故諸論中在說了蘊處界的名義之后,總有諸門分別一科。如《瑜伽師地論》五十五、五十六兩卷中,以五十八門分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八)   疑、見取、戒禁取、邪見四種,除苦受外,與樂、憂、喜、舍四受相應。疑與后三見,皆分別起,地獄中無分別惑,所以不與苦受相應。欲界的疑,若先作惡行,疑苦集諦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3)于善知識如法親近 學佛者尋求善知識時,在未親近和請求為依止以前,可以盡量的觀察其有德無德,是否可以親近依止,若經過觀察以后,認為是有德的善知識,確可為自己親近的師長,而后正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伊宁市| 甘洛县| 舟山市| 谢通门县| 循化| 东乌珠穆沁旗| 游戏| 蒲城县| 湘潭市| 灵寿县| 全南县| 武穴市| 咸丰县| 曲麻莱县| 滨海县| 通化县| 广河县| 临洮县| 南通市| 抚顺县| 波密县| 泰来县| 松潘县| 东丽区| 平乡县| 界首市| 德令哈市| 台湾省| 灵川县| 大兴区| 深水埗区| 桂林市| 五大连池市| 布拖县| 曲沃县| 柳林县| 文山县| 余干县| 泗阳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