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八)

五、三科名次

(一)五蘊次第

五蘊中以色蘊為首,識蘊為末,這樣的次第,在建立上是有確定意義的。如《俱舍論》界品頌說:‘隨粗染器等,界別次第立。’這半個頌文顯示五蘊的次第有四種意義:隨粗次第:五蘊文中,色蘊有礙有對,觀待無形無對的后四蘊,其相最粗,故居第一。無色的四蘊中唯受形相最粗,以于觸境的時候,即首先生起苦樂等感覺的受,故居第二。由受生起取像的想,比較后二蘊為粗,故居第三。行蘊中貪等煩惱,行相易知,較識蘊為粗,故居第四。識蘊最細,總取境相,難分別故,所以立在末位。(二)隨染次第:染是染污,就是貪等煩惱。眾生從無始生死以來,男女之間,對于色相更相愛樂,愛樂色相,由于欣求樂愛,于樂耽著,由起倒想,倒想生起,由行蘊中煩惱,煩惱以識為依,依識而生,如是隨于染污法的生起次第而建立五蘊次第。(三)隨器等次第:這是以譬喻說明五蘊次第,如人宴客,先備食器,次承受飲食,次以鹽醬等助味,次由廚師制造,后則食者享用其食而了別之。如其次第配釋五蘊次第的意義是:色蘊為受的所依,與器物為飲食的所依相同:受蘊中苦樂等受能損益身心,亦如飯食能損益人的身心一樣;想蘊生起親怨等想而引起苦樂等受,亦如甘醋鹽醬等能助生種種食味;行蘊中業煩惱能造能得異熟果,亦如廚師能制作飲食;識蘊之感受果報,正如食者享受食物,依這譬喻顯示五蘊次第的決定意義。(四)隨界別次第:三界之中,有諸妙欲,色相顯了,故第一說色蘊。色界靜慮有殊勝的喜樂等,受相顯了,故第二說受蘊。無色界中,前三無色取空等想為所緣境,想相顯了,故第三說想蘊。第一有中,其業能感八萬大劫果報,思為最勝行相顯了,故第四說行蘊。前四蘊為識的所住,識為能住,如世間田為所住,撒播的種子為能住,故識蘊在最后說。此即依于界別說五蘊次第。

依上隨粗、隨染、隨器等、隨界別四義,說五蘊次第如是,由此五蘊不增不減。

依《對法論》第一卷說:‘何因蘊唯有五?答:為顯五種我事故。為顯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自體我事。于此五中,前四是我所事,第五即我相事。’身具即內外色蘊所攝:即內根色蘊我所依止說名為身,外境色蘊我之資釋名之為具,世間眾生多計識蘊為我,色為我身具,我能受用境,我能起言說,我能造諸行,受想行三皆是我的作用,我是彼主。佛為遮彼一性我執說蘊有五:身為識所依,或體有積聚,具為根之境,非是我的身具;受能領納,想能起說,思能造法,皆非我所;識能了別,非是我體;由此五蘊次第建立不增不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3

相關推薦

  • 日常生活中修行(一)

    一、何謂佛法融入生活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經常做義工,捐贈財物、獻血、捐獻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導的種種行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當中的具體體現。雖然我們不能斷然否定這也是佛法融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法知識

    觸之三義: 1、根觸塵之義,六根之觸六塵而生六識。 2、五遍行心所之觸心所,指識觸所緣境。 3、六塵中之觸塵,即冷、熱、滑、澀、輕、重。 七、受:也主要是指出胎以后的受心所。有苦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凈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巨大。而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①、存誠、敢享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須明白因果…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學知識

    (表四) 三、三身 這四種涅槃,總束為清凈法界,加前四智,以為五法。這五法就成為佛果位的自性、受用、變化三身。清凈法界是自性身(法身)。如《成唯識論》說:‘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在靈性修行的圈子里,這是最令人困惑的議題。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末學手淫五年,早有戒淫之心,但和許多人一樣,斷斷續續,戒了又破,在這反反復復中,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頗有心得與體會,并有所成效(已半年未犯),現拿出與大家…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第八識的本體有種種異名,法身就是其中之一。每位眾生皆具法身,但眾生的法身“自性清凈而有染污”,而佛的法身,究竟清凈而沒有任何染污,名清凈法身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愿、回向等。 ???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凈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每日換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四圣諦(二)

    【二、集圣諦】 集圣諦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稱為集圣諦。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業力被煩惱所引發出來;集取就是煩惱在造業。因為我們過去造種種的業形成力量,加上過去與現在種種煩…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思惟諸苦 在思惟諸苦中,特別是思惟生老等八苦,最能引發出離心。生等八苦,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第六十一卷中,各說五相,修解脫行的人,應如理思惟。 一、生苦五相:(一)眾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甘孜县| 西和县| 北安市| 呼和浩特市| 连云港市| 广丰县| 清原| 龙南县| 汤原县| 蕲春县| 突泉县| 金门县| 抚松县| 明水县| 永和县| 浦北县| 武冈市| 新乡市| 西乡县| 丰城市| 深泽县| 铜陵市| 婺源县| 宝清县| 廉江市| 丰顺县| 谢通门县| 吉首市| 健康| 门头沟区| 东阿县| 望江县| 泾川县| 大邑县| 渝北区| 安溪县| 吴川市| 时尚| 临海市|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