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第三章? 聲聞行果

第一節? 行

一、出離心

第二章中說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保證未來世得到殊勝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輪回中來說,是很好的善報。但是,仍然沒有超出三界,還是在生死中流轉,善報盡時,還不免輪入惡道,受三惡趣的苦報。即在人天善趣中,亦常為諸苦所逼迫,不是究竟安穩的樂處。如《法華經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這就是說,只要是在三界中流轉,不論是善趣惡趣,都有生老病死等苦惱逼迫,如處在火宅里一樣地不安。因此,聲聞種性的有情,視三界如牢獄,如火宅,怖畏生死輪迥,厭舍世間,觀察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四種法蘊的道理,而發起出離心,希求解脫,誓證清凈寂滅的涅槃,得到究竟的安穩處。如《增一阿含經》第二十三《增上品》說:‘諸比丘!欲得免死者,當思惟四法本。云何為四?一切行無常,是謂初法本,當念修行。一切行苦,是謂第二法本,當共思惟。一切法無我,此第三法本,當共思惟。滅盡為涅槃,是謂第四法本,當共思惟。如是諸比丘!當共思惟此四法本。所以然者,便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此是苦之元本。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成此四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聲聞乘人,既然志在解脫生死,求證涅槃,所以厭舍三界,發出離心,是聲聞行的根本心要。引發出離心的方便,最殊勝的有二種,分別略述如下:

(一)思惟無常

無常的意義,已在第一章第四節說苦諦四相中無常相時解說過,應檢閱參考。這里所說的思惟無常,主要的是思惟死歿無常。由于思惟死歿無常,引發出離心則更為有力,這可從三方面來思惟:一、思惟人身決定有死,如《無常經》說:‘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死者。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兑磺杏胁颗我返诹碚f:‘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會合終別離,有命咸歸死。’《出曜經無常品》卷第二說:‘今觀此土境,及諸眾果樹,山河流泉源,江海逝不停,昔人瞻固守,今為斯何在?寧轉尊法輪,示現天世人,不樂取命終,竟知趣何方?欲尋昔時人,如今不見一!’《法句譬喻經》卷第一說:‘所行非常,謂興衰法:夫生輒死,此滅為樂?!稛o常經》說:‘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尚舍無常身,何況于凡夫‘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屬,目睹生死隔,云何不愁嘆!是故勸諸人,諦聽真實法,共舍無常處,當行不死門。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一心善諦聽,能滅諸煩惱?!⑺嘉┧罒o定期,如《出曜經》卷第一說:‘晨所睹見,夜則不現;昨所膽者,今夕則無;我今少壯,無可怙恃,少者亦死,男女無數?!终f:‘諸老少壯,及中間人,漸漸以次,如果持熟。’又說:‘或有在胎喪,已生在外歿,盛壯不免死,老耋甘心受;猶樹生狂花,結實時希有,志故必欲舍,伺命召不忍?!淼诙终f:‘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金色男子因緣經》卷第一說:‘若晝若夜中,或行或復住,如大河迅流,念念無停止。寢宿過是夜,壽命隨減少,猶如少水魚,斯有何其樂?’《摩訶摩耶經》卷上說:‘譬如旃陀羅,驅牛就屠所,步步近死地;人命疾于是?!蹲U三昧經》卷上說:‘今日營此業,明日造彼事,樂者不觀苦,不覺死賊悉。匆匆為己務,他事亦不閑,死賊不待時,至則無脫緣?!?、思惟死時無可怙恃,如《尸迦羅越大方禮經》說:‘無親可怙恃,無處可隱藏;天福尚有盡,人命豈長久。’《出曜經無常品》第二卷說:‘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無不衰喪?!@些經文是說,無論父母兄弟,親戚眷屬,財產高位等,皆不能抵擋死歿無常。到死的時候,一切皆必舍離而去。不但親屬財產等不能致其不死,即神通妙術亦不能避免死亡。佛在世時,王舍城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七日后皆當命盡,欲避死亡,商議各以神通力分別藏住于虛空、大海、大山、大石中,既至七日期滿,各從其處而皆命終。故《出曜經》中《無常品》說:‘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止不受死?!值谌碚f:‘無常勢力,不可恃怙,知死命終,然不久住,一切皆盡,無覺知者,為世所毀,流轉諸趣。’從以上諸無常偈義,多加思惟,則能引發出離三界的解脫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28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29

相關推薦

  • 佛法知識

    心法和色法: 在百法里,心法是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個心所,色法就是五根六塵十一個色法; 在五蘊里,色法就是色蘊——五根、六塵;而六塵,主要是指能由六識分別的內六塵,心法就是受蘊、想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下面再看順觀十二因緣(十二有支): 1、無明緣行:由有如是無明故,緣于如是無明,而有六識心造作種種善、惡等有記業之行支。 2、行緣識:緣于行支之善惡業故,便有業種必須轉入來世報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九) 如上所說,一來向中斷欲界修惑三四品的,名為家家。為什么沒有斷一品、二品、五品修惑立名為家家的呢?其理由是:一來向人在斷煩惱的進趣中,必無有只斷一品二品不斷三品的中間而有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什么是出離心(二)

    什么叫做出離心?傳統的說法,出離心的基礎是厭世,就是討厭世間法,實際上,厭惡厭煩的心態是一種煩惱。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根本的原因是太在意了,厭世就是你太在意世間的法,所以你討厭,厭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佛法知識

    禪宗六祖: 初祖達摩大師,在中國是第一位祖師,在印度是二十八代祖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慧能大師。 以上講的是真心、妄心和合的諸法空相,下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二) (四)生緣:八識生起現行作用依托的因緣等可依,與緣慮的境界,及協助生起了別的作意等,通稱為識的生緣。由于諸識行相有粗細、緣內緣外、間斷不間斷等的不同,因此借助的生緣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教理 第一節 佛法僧三寶 佛法僧三寶,為學習佛法的人應該具有的根本認識,所以這里首先提出來解說。 一、世間最初有三寶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以后,三七日間,唯自受用解脫的妙樂。自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三、稱為寶的意義 佛法僧三種為什么稱為‘寶’呢?因為他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系縛,得大自在的導首,極為尊貴,如世間的珍奇寶物,所以稱之為寶,《寶性論》中,用世間珍寶的六…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什么是出離心(三)

    從前有一位師父,認為自心生起出離心,因為,他看了很多關于出離心的書,從理論上了解出離心,就不是那么在乎世間上的很多事情,他經常給別人講,到了無我的境界,就是所謂大空性的境界,很舒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讀日杲禪師《語錄》

    讀日杲禪師《語錄》   民國·李鼎昌世衰教微,風俗頹敗,道德仁義之士,云散風流;機械變詐之習,日新月異。既無宣圣①之周流行道,又無閩洛②之倡明絕學。以故社會中蚩蚩者流,如泛舟于汪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昭苏县| 营山县| 辽宁省| 三原县| 蓝山县| 九台市| 新和县| 大新县| 和平县| 文水县| 江油市| 黎城县| 安龙县| 德化县| 广平县| 信宜市| 武邑县| 偃师市| 齐河县| 金坛市| 临汾市| 双峰县| 东丰县| 彭水| 江阴市| 白水县| 方山县| 卢氏县| 九台市| 阳江市| 电白县| 汝城县| 南雄市| 岳西县| 县级市| 商洛市| 邵阳市| 抚宁县| 寿宁县| 张掖市|